21世纪经济报道 孙诗卉 实习生 涂盛青
近期,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密集披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0日,共有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公布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记者梳理发现,其 *** 有6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超过3%,12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年度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3%。
整体而言,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超过30家的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非上市寿险公司在投资收益率方面表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上半年权益市场反弹明显,直接增厚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6家非上市寿险总投资收益率超3%

从上半年投资收益率来看,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有6家超过3%。其中,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4.67%的收益率位居榜首;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紧随其后,收益率为3.65%;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3.22%位列第三;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信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3.08%、3.01%、3.00%。
此外,小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收益率也较为接近3%,分别为2.96%、2.95%、2.94%、2.89%,整体呈现稳健的收益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投资收益率在总投资收益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未实现的浮盈浮亏,也就是其他综合收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的收益率。它更全面地反映保险公司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
数据显示,综合投资收益率方面,共有12家非上市寿险公司超过3%。其中,长城人寿以6.82%的收益率位居榜首;小康人寿以5.53%位列第二;光大永明人寿紧随其后,收益率为5.10%。
中英人寿、华贵人寿、君龙人寿、国民养老保险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2%、4.23%、4.08%、3.62%,同样表现不俗。国泰、国富人寿、财信吉祥则以3.36%、3.35%、3.34%的收益率跻身前列。
记者梳理发现,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仅有长城人寿、华贵人寿、君龙人寿、财信吉祥人寿、横琴人寿、小康人寿等14家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有所上升,其余45家机构均有所下滑。其中,恒安标准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由去年上半年的8.35%下滑至2.19%,复星联合健康的综合投资收益率由去年上半年的9.55%下滑至2.75%,下滑幅度较大。
资负匹配两端发力,注重长期收益稳定性
当前,随着新会计准则与偿二代二期工程的持续推进,相关政策也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
偿二代二期工程(C-ROSSII)过渡期在延期一年后再次进入倒计时。业内认为,偿二代二期工程通过差异化风险因子和穿透式监管可引导险资优化配置。例如,部分公司的投资策略中已显现长期股权投资、高评级利率债等低资本消耗资产更受青睐的趋势,注重长期收益稳定性的资产配置,正成为提升投资收益率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近年来险资在长期资产布局上的动作持续加码,举牌行为尤为活跃。今年以来,截至8月8日,弘康人寿、泰康人寿、信泰人寿、利安人寿、平安人寿、长城人寿、中邮人寿、新华人寿、瑞众人寿、、阳光人寿等11家险企已合计披露22次举牌公告,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银行股成为核心标的,平安人寿三度举牌H股,两度举牌H股和H股,瑞众人寿、等机构也分别举牌H股、等;除银行板块外,弘康人寿举牌港华智慧能源、泰康人寿认购H股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在经济下行阶段,保险公司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并不容易,而上市公司股权则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之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而银行等金融股具有稳定的高分红,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险资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这是今年上半年险资举牌次数激增的原因。
研报指出,在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之前及之后,险资有动力根据新准则的特点调整资产配置思路。新会计准则鼓励保险公司将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股票计入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增加利润波动性。保险公司买入高息股并计入FVOCI,则有助于降低利润波动,带来高息股增配需求。
而政策端也同样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长期投资,例如推出长周期考核、提高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等。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此外,为实现资负有效匹配,行业近年来多次下调产品预定利率,主动降低利差损风险。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二季度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次迎来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后的新一轮调降。目前,已有多款2%分红险产品于八月初下架。民生证券研报认为,1.5%预定利率的分红险销售有望缓解保险公司的债券配置压力,当前10年期国债维持在1.6%左右的水平,1.5%预定利率分红险的债券配置压力有望减轻,头部保险公司有望凭借更为丰富的分红产品系列和更强的综合投资能力而更为受益。
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中,资产与负债的匹配能力已成为险企抵御利率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随着政策落地深化,非上市寿险公司的投资策略或将进一步向长期化、价值化方向演进,而险资在优质股权资产上的布局也将更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