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的级差格局基本稳定之下,长三角城市间的竞争从未停息。上半年,苏北地区的盐城当期GDP五年来首次超过苏中的扬州,“东方港城”宁波对全国城市第十强南京的追赶仍在持续,南京则以比去年同期加快近1个百分点的增速“还以颜色”。
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是中国更大的经济发达的匀质化连续空间,区域内41个直辖市、设区市中有9个经济体量过万亿,其中上海超过5万亿,苏州、杭州逾2万亿。其后,经济规模在8000亿元以上的是南北两端的温州、徐州,以及文化名城绍兴,处于5000亿元~8000亿元区间的有9个,3000亿元~5000亿元的6个,1000亿元~3000亿元的14个。

盐城是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登瀛观察” 图
在7000亿量级城市中,近年扬州的年度总量领先盐城,优势在二三十亿元。今年上半年,盐城GDP增速5.9%,实现生产总值3791.5亿元,扬州为5.7%、3782.2亿元,盐城反超9亿多元,5年来之一次在半年的节点占优。
盐城土地总面积1.77万平方公里,在长三角41市中更大,今年是该市的“重大项目攻坚年”,入选的省级重大项目有34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列江苏省之一位,其中的产业项目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编排年度投资超亿元的市重大项目达600多个。上半年,列省重大项目、市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1.5亿元,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增速在省内分别居第三、第二位。此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7亿元,7.1%的增幅列全省之一。
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各地经济一年中的时序表现不一。“十四五”最后一年,盐城能否将对扬州的“途中跑”优势保持到全年,是长三角城市竞争的一个看点。

宁波已有300多项产品入选“浙江制造精品”,图为江丰电子的生产线。 企业供图
2016年和2018年,南京、宁波先后成为中国大陆第11个和第15个万亿城市。到去年,宁波已一路赶超在它之前进入“万亿俱乐部”的长沙、无锡、青岛、天津,堪堪冲到作为全国十强城市“守门员”的南京帐下。
据历年统计数据,2018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2820.4亿元,宁波10746亿元,是前者的83.8%,全年相差2074亿元。从2021年起,宁波的经济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南京,今年上半年南京的GDP为9179.2亿,宁波8861亿,是前者的96.5%,相差318亿。
两相比较,宁波的底气来自先进制造业和宁波舟山港的航运资源。该市正培育形成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工信部智库赛迪顾问的《2024年先进制造业城市研究》中居深圳、苏州、广州之后,列“百强市”第四位。南京的优长在全国第三强的科教资源以及服务业,其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半年为例,南京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221亿,领先宁波1320亿,但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852亿,落后宁波900多亿,总量优势被“吃掉”大半。

1-5月,南京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收增长11.9%。图为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南京发布” 图
据交汇点客户端报道,南京市主要领导今年1月在公开场合坦承“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指出南京争先进位的根本出路在创新,要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切实把科教人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今年以来,南京经济增速回升加快,一季度GDP增长5.3%,比去年全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速与一季度齐平,快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
宁波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为5.1%,下阶段影响增长的更大变量或许来自外部环境。当地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78.3%,远高于全国(32.5%)和浙江省(58.4%),如遇外部波动,经济发展的韧性将经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