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音符科技网

出品 | 妙投 APP

作者 | 董必政

" 你考虑好要做吗?",一位背债中介问道。

" 看着中介发来的照片,我终于下定决心了。我背了 2000 万的债,到手了 500 万现金,我开车拉走的 ",赵倩(化名)告诉妙投。

(来源:背债中介朋友圈;注:图片内金额共 300 万)

中介帮赵倩买票到了贷款行所在地,安排她住在酒店,并派了专人 " 陪护 "。她的身份证银行卡全被收走,被拿去进行包装。她要做的是,配合签字拍照,从她决定背债,到到手 500 万现金,一共用了 25 天。

赵倩的表达轻描淡写,但她揭开的,却是比小红书警示帖更惊悚的真相 ——

她背走的近 2000 万债务,却早已中介被包装成 " 躺赚捷径 ",藏在那些 " 千万别信背债 " 的劝诫背后。

作为代价,赵倩将面临 " 社会性死亡 "。" 现在支付要用家人的微信、支付宝,不能坐飞机、高铁,不能住星级酒店 ",赵倩轻描淡写地说。

她也许不知道的是,背债人不仅会成为 " 老赖 ",还有可能面临 " 刑罚、坐牢 " 的处境。

这一点,背债中介不会告诉她。

中介招揽背债人时对风险 " 避重就轻 ",只为了瓜分背债人仅存的信用价值。

90 后的背债人谢亮亮经中介包装伪造资质,从多家银行骗取贷款总计 3900 万元(实际到手 600 万),犯 ‌ 骗取贷款罪,被判 2 年。

这一事件轰动了整个金融圈," 坐 2 年牢换取 600 万 "、"600 万有没有还回去 " 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可悲可叹的是,不少人看到的竟是:如果坐两年牢,能换来 600 万,这不正是 " 富贵险中求 " 的更佳写照。且风险和惩罚并没有那么高。

只不过,搭进去自己的个人信用。换个视角来看,个人的信用,如今竟如此廉价。

(图片来源: *** )

据《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 2025》显示,2025 年一季度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已突破 2800 亿元,相较 2023 年呈现出约 40% 的大幅增长态势。2024 年中国黑灰产从业人员估算超 800 万人,年复合增长率 87%。

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以 " 职业背债 " 为代表的金融贷款欺诈产业链正在野蛮生长。据威胁猎人统计,2024 年威胁猎人共捕获贷款欺诈攻击情报 414 万条,热度逐月提升;2024 年捕获贷款欺诈作恶黑产人员 11.5 万名,下半年作恶黑产数比上半年增长 51%。

(图片来源: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趋势年度总结)

另一方面,对银行而言,风控的漏洞,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以及发现贷款追回的难度极高,又让这样的黑灰产问题难以从根源上遏制。

在银行内部,现在甚至流传出一句口号:发展可能会有问题,不发展才是更大的问题。

那么发展,必有代价。

最近,妙投与职业背债人、中介、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我们试图发现,在这个黑灰产业链中,背债人、中介、银行到底构成了一条怎样的利益 / 受损关系链?

01 " 人死债消 "

与普通借款人不同," 职业背债人 " 往往信用记录极简、财务状况不佳,有些甚至已负重债,想通过 " 最后一搏 " 赚取一笔 " 背债费 "。

尽管有人想主动背债,但中介并不是什么人都收。职业背债产业链有一套自己的行话和等级。

妙投了解到,中介将客户的信用等级分为 4 类:小白 / 纯白、小花、大花、黑户。

小白 / 纯白:征信 " 干净 ",没有任何贷款记录、信用卡记录的新用户,甚至连征信查询记录都没有。这类人没有还款历史,银行对其并无负面画像,反而成了黑中介的首选目标,能得到额度相对较大的信用贷款。

小花:有少量贷款或信用卡记录,征信查询次数不多,属于屡屡 " 被办卡、被贷款 " 的普通人。相比小白,风控评分略低,能操作的额度有限。

大花:在征信系统中有大量贷款申请及使用记录,甚至多次被拒。因此这群人虽然额度可能高,但信用评分已经较低,风险高,往往只能用于操作较低难度、风险更大的项目,比如多卡办下、套现。

黑户:有明确不良信用记录、银行拉黑、欠债不还者,已经成为金融体系边缘人士。这类人很难再通过正规途径获批新贷款,有时却会被用来洗钱或做更隐蔽的 " 灰黑 " 操作。

据虎嗅妙投了解到,在中介眼中,小白就是 " 优质炮灰 "、" 顶配猎物 ",其次是小花。大花则需要 " 养一段时间的征信 ",属于长线操作。而有逾期的黑户,中介是不收的。

当然,也有中介谎称,黑户也能背债,实际是让其 " 跑分 ",就是把支付账户借给犯罪分子,用来转账或收款,帮他们将赃款分散、洗白,从中赚取一定的佣金。

愿意做职业背债人的,多是低收入、无稳定职业、文化水平不高、对偿还债务无力、法律意识薄弱的人。

妙投在社交平台上,找到几位想成为职业背债人的人。

一位想找背债 40 岁的李勤(化名)表示:" 欠了 35 万,天天都是追债的,各种信用卡、小贷太烦了。现在只想背上一笔,将所有小贷、信用卡都还掉。"

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想直接摆烂。

年仅 30 岁的王安(化名)坦言," 有网贷逾期,想搞最后一笔钱,想帮我父母搞笔养老钱。我现在觉得人生没啥意思,只要有 100 个,你给我背多少都行,到时候不还是人死债消。"

由于存在逾期,李勤、王安都无法背债。

据虎嗅妙投获悉,除了要求征信,中介发布招募信息时,还会要求年龄(45 岁以上难度增大)、学历、会写字等。为了招揽纯白客户,中介声称会给落地费、签字费,三包(包吃、包住、包路费)。

(图:发布招募背债人信息)

据虎嗅妙投独家获悉,在实际操作中,中介为了防止自己被骗落地费、被 " 黑吃黑 ",会要求面签完之后才给落地费。" 订了机票不走的很多,来了下飞机玩几天跑路的也有 ",一位中介坦言。

中介通常也会发展下线。同样一个资产包,会被倒了好几手,层层转包出去。之一个分 700W,第二个分 600W,第三个给 500W。此外," * " 常常也会出现几手倒卖的情形。

(图:中介转包)

除了 " 以拉人头和渠道对接 " 为主的中介,整个链条最关键的还是操作方。

操作方深谙各银行贷款产品与审批政策,甚至手握银行人脉。他们会依据背债人的信用情况和需求,策划房贷、车贷等各类贷款,通过高估资产、虚构资信来套取大额贷款。

背债人到位后,操作方会先为其 " 包装 " —— 伪造职业证明、收入流水等材料,打造 " 优质客户 " 形象,再安排面签、提交资料等环节,甚至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推动审批通过。

据央视新闻报道,53 岁的农村打零工村民黄某礼被贷款中介盯上,成为 " 职业背债人 "。

在实际操作中,贷款经办人陈某通过与炒房客游某合作,实施 " 高评高贷 " 操作,将一套市场价约 20 万元的二手房以 42.5 万元的高价卖给黄某礼,银行根据评估价的 80% 发放了 34 万元的房贷,其中近 15 万元被游某转走。

(图片来源:焦点访谈)

为了通过银行审核,中介伪造了黄某礼的工作单位信息、收入证明及工资流水账单,甚至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配合。

随后,中介又通过虚假装修合同和伪造还款证明等手段,先后从农商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骗取了装修贷款、毛竹贷款等多项贷款,累计金额达到 48.2 万元。

这个时候,背债人往往并不在意其中的细节,只关心什么时候能拿到钱。

为了骗到更多的贷款,中介、操作方也会给背债人还上几期的贷款,短时间内维持良好的征信,去找到更多的银行贷款。

02 肥了谁?

背债,到底肥了谁?

在职业背债产业链中," 出水 " 意味着背债操作完成资金 " 落地 "(到手)。

贷款到背债人账户后,就会被中介、操作方找个理由转走,中介、操作方开始进行资金分配和利益结算。

大部分的贷款是被中介、操作方瓜分,背债人能拿到多少钱要视贷款金额而定。

据妙投不完全统计,企业贷的金额较大,背债人可分到几百万,比如:90 后背债人谢亮亮从银行贷出 3900 万,实际到手 600 万;而当房贷、车贷、装修贷的金额较小时,背债人拿到的钱很少甚至拿不到钱。

有中介告诉虎嗅妙投," 实际上,一些背债人拿到的钱,只有贷款金额的 1 成 "。

职业背债人还不上贷款会成为老赖,银行承担不良的风险,中介、操作方、银行 " 内鬼 " 共同瓜分大部分的利益。

除了背房贷、车贷、企业贷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 " 直背 "。

比如:当企业、健身房等出现欠账、烂账时,一些老板就会通过中介找一些干净的 " 白户 " 来 " 顶包 ",这些 " 白户 " 在操作下就变成了企业、健身房的法人,来承接这些债务。

这些背债人、中介都会拿到好处费,幕后老板却逃避责任,逍遥法外。曾有一对退休的夫妻月入 1.2 万元却背债 1.2 亿元的新闻,登上热搜。

据妙投统计,大部分的背债金额在几十万到几千万之间。亿元以上的背债并不多见。

不过,只要你愿意背,多少债务能可以给你背上,因为中介可以分得更多。

#03" 最近有口子吗?"

职业背债人的行为,本质上就是骗贷。

骗贷的手段在于,中介通过对背债人进行 " 包装 ",通过伪造虚假的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打造一个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 " 优质客户 " 形象。

妙投跟银行人士交流 " 包装贷 " 问题,该银行人士正在按照行内要求,转发 " 金融总局 " 关于警惕 " 职业背债 " 陷阱的风险提示 " 到朋友圈。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总局微信公众号)

"遏制住 " 骗贷 "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做中介推荐的客户(以下简称 " 中介户 ")。不是说,非中介户就一定没问题,但是大部分出问题的,肯定是中介户",该银行人士坦言。

" 据我了解,某银行也出现过某个信贷产品 " 塌方 ",已经超过了不良的红线,直接导致这个产品下架。就是一家中介,直接给你很多件(申请贷款的材料),但这些件全是假的,然后你全都做了 ",该银行人士坦言。

为了拓客,银行也会借助中介的力量。不过,中介里面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据妙投多方面了解,就个贷而言,房地产中介会帮买房人把贷款银行找好,提供增值服务,也是中介的一种,也有银行人员离职去做助贷业务。就企业贷而言,融资担保公司、企业 *** 记账公司等都会涉及助贷中介业务。

背债中介更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少是无业游民或无固定工作人员在网吧、电子厂附近、" 三和大神 " 聚集地、乡村等地方拉 " 人头 ",有的甚至是背债人转成中介,去坑下一个。

而职业背债人往往是中介 " 造假包装 " 推荐给银行的。职业背债人都没有还款能力,逾期是必然的,银行的不良率也会因此上升。

那么,中介业务对银行业务量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据妙投了解,每个银行网点的中介业务占比不一样,相差很大。银行客户经理跟一个中介串通,中介就会一直在这个行做业务。不过,中介业务量占银行总体业务规模并不高。

" 我记得,当年有一个违规的中介就被查了,他应该是办了一百多笔业务,单笔按照 100 万来算,这就是一个亿了。这个中介业务可能会有 2 到 3 个亿的规模,当年几乎占到了这个支行业务量百分之八九十。不过,有的支行就基本没有这种中介业务 ",另一位银行人士告诉妙投。

" 中介比较可恶的地方在于,他只要把这个贷款落地,他就拍拍 *** ,抹抹嘴走人的。后面的事情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该银行人士说到。

该银行人士告诉妙投," 中介的确有些资源,如果你没有*,就得和中介打交道,就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这笔贷款看起来有点像 " 包装贷 ",但他也拿不准该放还是不放,甚至说他知道有部分是很假的,也不排除他睁只眼闭只眼继续做。这个就看他自己这个承受能力,要业绩还是要安全"。

" 如果有这种收受好处的,查出来都是直接辞退,纪委查出来会直接通报的 ",该银行人士坦言。

不找中介,完不成放贷任务;找了中介,就可能面临背债人来 " 骗贷 "。银行放贷人员,也陷入了困局。

" 现在,我们这里有一个叫做尽职免责,现在不良情况也多了,也不可能说一遇到不良,就会追责你,要扣你的绩效,罚你钱 ",该银行人士讲到。

除了少做中介户,银行的风控体系也是遏制住 " 骗贷 " 的重要手段。

据虎嗅妙投获悉,只要符合银行的风控模型,就可以提交申请、材料录入 ( 业内也叫 " 进件 " ) ,由银行开始审批。

"银行的风控模型说白了就是,就是从几个维度打分,比如:社保、公积金、个税、银行卡、信用记录、名下车房等," 另一位银行人士向妙投坦言。

据虎嗅妙投了解,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大数据联网核查,这也给中介留下操作的空间。比如:加盖企业公章的材料都有造假的可能性,银行也无法验印。

" 线上审核是机器在跑,线下是人工审核,能骗过银行的,大概率是内外勾结," 该银行人士告诉妙投。

" 比如:房贷主要看房子,其他为辅。房子评估有折扣率,银行一般不会亏掉,除非房子高估很多,拍卖完银行还亏。在房产评估方面,第三方评估公司、银行内部都同时会评估,取孰低。评估公司评的偏高,会被银行踢出合作名单," 该银行人士向妙投讲到。

按照这套评估方式,焦点访谈报道的 " 高评高贷 " 的操作,就需要 " 买通 " 第三方评估公司、银行内部人员,比如:评估公司直接用房屋买卖合同的金额进行评估。另外,不排除部分银行的评估风控体系更为简单。

" 不过,银行模型调整也是需要时间的,都是有时间窗口的,中介抓住就能做成 ",该银行人士坦言。

而中介在交流群中都会相互问一嘴," 最近有口子吗?"。

" 每个银行的风控模型不一样,一些地方性城商行可能没有那么严格。说白了,人家好的银行做 90 分以上的客户,一些小银行为了生存只能做 85 分的,甚至以下的客户 ",该银行人士坦言。

息差一直都是银行最核心的利润来源。2024 年,城商行的净息差已降至 1.4% 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收窄幅度较大。贷款收益率下降,而负债成本却难以同等幅度压降,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城商行生存压力大,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 " 开口子 ",而是不断优化风控模型和内控机制,并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风控能力。

例如:该银行人士告诉虎嗅妙投," 银行流水造假的很多,银行流水各家也不一样,现在有的流水带二维码可以验证了 "。

当然,还有很多技术手段。比如:银行还可以通过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很多贷款发放后未追踪异常转账,例如:当日被中介转走贷款资金的 50%。

然而,对于有组织、有策略、意图明确,甚至 " 知己知彼 " 的 " 欺诈攻击 ",银行很难准备万全。

因此,对于职业背债、对于黑灰产的整治,将会是银行和监管长期必须面对的挑战。

#04 写在最后

虽然只接触到背债行业的冰山一角,但所知已触目惊心。

我们平常注意保护的隐私(身份证、银行卡),在中介眼中其实一文不值,被随意转发。

而且,大部分中介都认为背债才是 " 正规灰产 ",甚至还敢宣称不正经可以报警。这明明就是涉嫌违法,中介居然还自己给自己洗脑,避重就轻。

另一方面,人性真的是经不起考验的。

了解背债越多,就越需要对人性中的劣根性保持警惕。妙投在采访过程中,有一位受访者的表达,非常有代表性:" 我也算是一个接受过教育、懂点法律的人。但有的时候,我也想过能赚 600 万,坐两年牢真的不算什么,现在上 2 年班,能赚 60 万都难。"

而这时候,他就去查了一下贷款诈骗罪的后果,发现,更高可以是无期徒刑,600 万的不退回估计会被判更久,背债只是 " 有命挣钱、没命花钱 " 的陷阱。

不要去考验人性,也不要引领自己走向那个所谓躺平的深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上半年食安抽检总体不合格率2.61%,存在农残超标等问题
  • 云内动力(000903)投资者索赔分析
  • 创梦天地午前股价涨近11% 公司近期引入Playrix战略投资
  • 恒信东方(300081)投资者索赔分析
  • 鸿腾精密盘中涨超10% 光大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 国家数据局: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数据高地
  • 兴化股份、华锦股份、金煤科技,这些化工企业连年中报亏损
  • 牛市看券商,券商ETF(512000)上探2%,刷新年内新高!基金经理喊话:滞涨券商不容忽视!
  • 杨元庆:联想Q1业绩成功兑现“竞争力不降、市场份额不掉、盈利不减”承诺
  • 杨元庆:中国为锚破局“新型全球化”,双智能体落地加速混合式AI落地
  • 朝鲜无意拆除朝韩边境扩音器
  • 长城基金曲少杰:中国科技已跻身全球领先梯队,关注港股互联网与A股供应链龙头
  • 沪指早盘突破3700点关口!开启“慢牛”行情?
  • 化工ETF(516020)盘中资讯:化工板块又陷回调!反内卷行动+新增产能放缓,聚焦弹性龙头配置时机
  • 比特币再创历史新高!市值超越谷歌 荣登全球第五大资产
  • 回看磐石抗日斗争史:纵万劫加身,亦坚如磐石
  • 中国算力规模全球第二!国投智能20CM涨停,聚焦数据安全领域的大数据产业ETF(516700)盘中涨超2.2%
  • 男主播直播殴打妻子?官方通报:与事实不符
  • 押宝AI?桥水Q2大举增持英伟达 清仓阿里、京东等中概股
  • 恒大退市 被港证监会追责的普华永道却还在A股“饕餮”
  • 超2万次围观!上海这栋1.5亿元起拍的历史建筑因无人出价流拍
  • 沪指突破3700!低空经济迎融资高峰!通用航空ETF(159231)跌1%低调吸金,盘中溢价频现!
  •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王海军:建构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陈晓伟:突破王朝史体系,拓展“辽金元”研究视角
  • 给“9月降息预期”泼冷水!美联储“鹰派票委”发声:不要仓促
  • 杨德龙: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00点 进一步确立牛市走势
  • “爹味”水果店,惹怒消费者
  •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 又一家上市公司拟主动退市 此前因年报逾期“披星戴帽”
  • 脑机接口板块短线拉升,创新医疗涨停
  • 吴卓殷:中国企业出海或成必然趋势 | 博鳌快讯
  • 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数据智能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应用探索
  • 贝森特的前瞻指引:美国降息,日本加息
  • 新秀丽上半年业绩双降:销售净额跌 6% ,利润降超两成
  •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产品总值首次破百亿
  • 港股芯片股拉升,宏光半导体涨超8%
  • 券商指数盘中涨超2%,长城证券触及涨停
  • 社保、养老金最新建仓股名单!
  • 创新药概念震荡回升 九芝堂涨停
  • 亚马逊宣布在美国1000个城市启动“当日达”配送,沃尔玛等零售商股价下跌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