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还能吃吗?

音符科技网

谁也没想到,吃口水果都能被教育。

最近,某果业老总的采访视频走红 *** 。他在回应外界对水果价格过高的质疑时说,水果品质差异极大,真正了解的消费者却很少,并表示他们多年来一直走在 " 教育消费者成熟 " 的路上。

此话一出,全网哗然。有网友吐槽——

" 社会教育我、长辈教育我、领导教育我,现在卖水果的也要教育我了?"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象征 " 甜蜜生活 " 的水果成了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甜蜜 " 奢侈品 " 了?

水果价格上涨这事儿,像温水煮青蛙,等消费者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时,那些曾经随手就能揣兜里的酸甜滋味,早就摇身一变成了需要精打细算的 " 轻奢品 "。

网友晒出了很多令人咋舌的水果消费记录:88 元一个的芒果、128 元一个的蜜瓜、61 元一斤的葡萄 …… 这些数字像针一样扎得普通人的钱包直抽抽。早就有网友就自嘲地表示:" 现在买水果要先深吸一口气,做好心理建设才能扫码付款。"

大众对水果价格敏感的开端,是多年前掀起的那阵 " 车厘子自由 ",从那之后," 吃水果 " 突然变成了中产身份的试金石、精致生活的标配。

车厘子能火,纯属天时地利的 " 价格玄学 "。它主要产于美国、智利等美洲国家,能赶在国内冬天水果市场青黄不接时(每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登陆,春节前还能精准卡位送礼旺季,因此在国内迅速 " 走红 "。而为了和国产樱桃划清界限,商家直接音译 "cherries" 到 " 车厘子 " ——听起来立马价值升格,加上 *** 营销推波助澜,车厘子很快成了中产的身份象征。

车厘子爆火,当时的平均价格高达每斤 55 元,且多是整盒售卖,一盒 5 斤,价格就要飙到约 250 元。等大伙儿意识到所谓的 " 车厘子自由 " 有些消费主义的套路时,才惊觉价格早就回不去了。

不但车厘子的价格上去了,其他水果也搭着 " 高端 " 的顺风车,集体身价翻倍。

有网友分享高端水果的价格,桃子将近 40 块一个,199 元 9 颗荔枝,9J 的樱桃一盒 699…… 逛一趟水果店,真要豁出去消费,一个月工资搭进去都不一定能够。

这个时候您可能会觉得,咱去高端水果店就是看看热闹,日常的水果价格应该还好吧。其实不然,有网友在楼下超市买了 6 个橙子就花了 124。

还有网友发自己看到的苹果的价格,58 元一个时,忍不住说起怪话:" 可能这个苹果带编制的吧?"

还有网友在超市看到有哈密瓜标价 880 元一个,她问为什么这么贵,得到的回答是:" 没有为什么,明码标价,有的价格就是贵 ……"

是的,在这场水果提价大战里,连普通的苹果、梨、香蕉等大众水果的价格也在悄然攀升。一斤 4、5 块的梨,如今价格会上涨到超过 10 块。以前逛超市随手就能拎一袋水果,现在得反复比价、挑挑拣拣,生怕一不小心就超预算。

难怪有人调侃现在的水果生活:普通人想吃口新鲜水果,就得眼观六路,要看季节、看价格、看钱包厚度,祈祷别买到 " 刺客 "。

水果涨价迅猛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的确有成本上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物以稀为贵,因天气导致的减产会使得水果价格有了一定的涨幅。

就在今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极端大风天气,让陕西、甘肃等苹果主产省份均受影响,产量下降,再加上种植成本(土地租赁、农药化肥及人工费用等)的上涨,水果的批发价格就会跟着水涨船高。

再比如今年柠檬的批发价格比去年涨了一倍还多,这是因为中国 70% 以上的柠檬产自四川安岳,该地区去年 7 月下旬至 9 月遭遇了持续的极端高温无雨天气,导致优质果大幅减产。与此同时,全球其他柠檬主产国都因气候问题而减产,国际订单转向中国,也推高了国内的价格。

然而,气候因素也许会让水果价格上涨,但要上涨到商家需要的程度,那就需要一些策略和 *** 了。市场中流传甚广 " 水果分级 " 制,就是要为水果的价格跃升披上合理的外衣。

最经典的莫过于车厘子的 "J 级鄙视链 ":单 J、双 J、3J、4J,数字每多一个,价格就能跳一级。然而这套标准并不是普通消费者能了解的,所以在购买时就很容易掉入商家的 " 陷阱 "。

有博主实测就发现,不少标称 "4J" 的车厘子里混着 3J 果,溢价却照收不误。

还有那些商家标注的精品果、优选果,虽然我们不知道这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但有件事是明确的——只要看到装在透明礼盒里的水果,只要看到精品、优选的标签——价格就低不了。

另一个让水果涨价的原因,是上科技了。早前网上有个说法,叫 " 为涨价,水果们都在努力变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商家在售卖水果时,都会以 " 甜度 " 为主要宣传手段,而自然的水果往往是酸甜占比较大,所以理论上,水果的甜度越高,市场稀缺性就越强,价格也就越贵——水果甜度成了定价的核心指标。

而根据近两年新闻媒体的报道,常见的水果含糖量都有上升。以西瓜为例,上世纪 80 年代的西瓜含糖量只有 10%,目前一些新品种的含糖量已突破 15%;现在流行的 " 阳光玫瑰 " 葡萄,甜度能达到 20 度左右,比普通葡萄高出 3-5 度;即使口感没那么甜的蓝莓,含糖量也达到 10 年前的 5 倍。

甜确实能卖高价,但代价是味道的 " 千篇一律 "。我们小时候常吃的国光苹果,酸甜平衡有果香,如今却因 " 不够甜 " 在城市水果店几乎绝迹,只剩下贴着 " 有机认证 "" 地理标志 " 的纯甜水果,记忆里那种带着泥土气的简单水果,早就消失在了市场上。

我们为水果支付高价,理应换来品质保障。然而当代消费者面临的问题是,花了更贵的价格买水果,买到的就一定是高品质的吗?

事实是,我们在购买高价水果时,面临的却依旧是消费 " 降级 ",因为我们买的只是 " 溢价 "。

比如有网友在超市买的云南蓝莓,一盒 50 块,她问云南的蓝莓真的这么贵吗?有网友就发了个图,说这一筐才 150。

看懂了左边的盒子和右边的筐,你就知道高溢价究竟 " 溢 " 在哪里。

如今很多高端水果,与其说是水果本身有多金贵,不如说是商家用尽各种包装手段将水果包装得金贵,然后价格直接翻好几倍。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相关名录,我国允许从日本进口的新鲜水果只有苹果和梨两种。

所以其他一些号称是日本进口的水果,如静冈蜜瓜、晴王葡萄、太阳之子芒果等,大部分都是假货,或者是国内引进日本品种进行种植的水果。

不过一旦贴个日文标签,水果的价格立马翻了 6、7 倍。

除了贴假标签、商家还会编造 " 稀有品种 ",利用信息差来骗钱。央视曝光过的 " 藏乌梨 " 就是个典型例子。商家说这是*高原的珍稀品种,可实际上,这就是普通的雪花梨,把它放进 60 ℃的热水里泡十分钟,表皮氧化变黑,就成了所谓的 " 黑皮梨 "。

这些伪造的标签和包装,成本低得可怜,却能让水果身价暴涨几十倍,简直是一本万利。现在的水果动不动就是进口的,明明早年国产的水果也很好吃,那现在国产的水果去哪儿了?

有网友回复,出口转内销,先出口再进口。价格马上就上去了。

直播间里也是充满了各种销售套路。

最简单就是在标准上做文章。比如有水果博主就揭秘,测试车厘子大小的卡纸上,2J 的车厘子是达到不了 3J 标准的,但稍微换个角度就可以卡住。有一些直播间就会用这种方式偷梁换柱,抬高价格。

至于那些 " 不够高端 " 的水果,比如烂了的、卖相比较差的,商家也有办法让它们 " 变废为宝 "。商场里光鲜亮丽的果盘就是重灾区—— 315 晚会早就曝光过,有些商家把烂掉一半的水果切掉腐坏部分,拼成 " 精品果切 " 卖给消费者,价格比完整水果还贵。还有榨汁店用的 " 边角料水果 ",明明是磕碰果、过熟果,榨成汁后照样卖出 " 健康鲜榨 " 的高价。

而这些套路之所以能得逞,就是因为 " 包装卖相好 = 高端水果 " 想法早就植入了消费者的意识中,只要抓住大家 " 追求高品质、愿意为体验买单 " 的心理,就能卖出个高价。

只是,当那些 " 高端 "" 稀有 " 的标签成了造假的遮羞布,天价水果里究竟是果香还是被收割的苦涩,就只有消费者自己知道了。

其实,有一类高价水果的确是存在的,只是那些 " 天价神话 " 与大多数人无关。

2002 年的时候,广东增城曾拍卖过 20 颗西园母树挂绿荔枝,10 颗挂绿荔枝总计拍出 131.5 万元,其中最贵的一颗价格为 55.5 万元,打破了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上最贵的水果。

挂绿荔枝是荔枝中的精品,在清代是宫廷贡品,嘉庆年间百姓不堪官吏勒扰,砍光了挂绿荔枝树,只有一棵得以幸存。如今挂绿后代有 4000 余株,全部由西园中的母树嫁接而来。

因为 " 物以稀为贵 ",挂绿荔枝的价格自然也非常高。有网友就感叹,水果到了这个价格,都不是刺客了,是带刀侍卫。

不过根据媒体报道,也因为这些荔枝分外珍贵,之后增城 *** 便不再进行拍卖,而会将挂绿荔枝赠送给 " 抗非英雄 "" 十佳好人 " 等获得社会荣誉的人,还果于民。

这件事也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在水果界的确也适用。那些真正高品质的水果,只要明码标价,售价昂贵也并非什么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市场被 " 天价 "" 高端 " 垄断,当货架上只剩下贴着 " 尊享 " 标签的礼盒装,老百姓就只有两条路,要么不吃、要么甭管真假地买单。

在广西博主的视频里有另一种水果世界:芒果堆成小山卖 5 元一斤,荔枝论筐买才 10 元——这些物美价廉的水果真实存在,却被商家和营销筑起的金钱壁垒挡在寻常人家门外。

好消息是,随着 *** 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果农尝试走进直播间,或者在网上开店,只要用心寻找我们总能买到便宜实惠的水果。这些果农努力撕开的,或许不只是价格的包装,更让 " 好水果走进了寻常巷陌 "。

这是一场关于味道的突围,普通果农、普通消费者依旧在尝试让甜蜜回归它最朴素的本质。

那水果之于我们究竟是什么呢?是夏日家里的冰镇西瓜;是放学路上和小伙伴分食的橘子;是偷偷藏在书包里的苹果 …… 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记忆。

而这些回忆,和水果的果香一样,在当代社会好像更难获得了。而在这个被价格定义的时代,也只有当水果回归 " 食物 " 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这本应握在手中的甜——像童年时那样,简单、纯粹、不假思索地,一口咬下真实生活里的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中国男篮1分惜败澳大利亚,获亚洲杯亚军
  • 白宫特使称俄罗斯同意为乌克兰提供“类似第五条”的安全保障
  • 英雄连队英雄兵(强军路上·永不褪色的战旗)
  • 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 美国特使Witkoff:俄美领导人同意美国可向乌克兰提供安全承诺
  • 光耀太行|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
  •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地标建筑的“空调”竟然是长江水,年减碳6万吨
  • 求是专访|如何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国轩高科加码布局小动力电池产业 掘金千亿级蓝海市场
  • 健康消费升级转型 酵母蛋白寻求新突破
  • 【招商电子】生益电子:19亿投资加码算力PCB产能扩张,加速推进AI算力客户导入
  • 360与常州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智能网联车与AI产业协同发展基地
  • 1-6月全球动力电池同比增长37.3%,7月硅片主动控产稳价【民生电新·周观察·20250817】
  •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 “生态出海”模式获拉美市场认可
  • 成都银行换“掌舵人” 黄建军接任
  • 【华创汽车】继峰股份:Q2扣非归母持续向上,期待座椅进一步放量
  • 阅文市值上涨60亿,GISMOW出海泰国联名火爆 | 文创潮周汇189期
  • 每天车闻:余承东与贾健旭试驾尚界H5,极氪7X登陆澳洲,北汽蓝谷发布中期业绩
  • 美的格力海尔三强未变!小米为何就华丽官宣?
  • 徐图之 汇资本 科创兴 AI盛 ——投资大咖与企业家共话上海徐汇科创新机遇
  • 【申万宏源策略】中美关税延期与宽松预期支持全球股市普涨——全球资产配置每周聚焦 (20250808-20250815)
  • 白云山上半年营收稳步增长 中期拟10派4元
  • 首程控股多家被投企业亮相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斩12金14银11铜
  • Cubic size风格领衔,一年动量因子表现出色,建议关注高弹性超大市值的资产
  • 成分股分红如何影响对冲成本20250815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太行!太行!⑧|“民族的号筒”燃斗志马兰村歌声传四方
  • 胡锡进:美俄乌谈判,中国是个隐形强大角色
  • 以军称拦截胡塞武装导弹以多地及耶路撒冷拉响警报
  • 胡锡进:一大群欧洲领导人强陪泽连斯基去美国,真到关键时刻了
  • 7月经济数据不乏亮点,宏观政策将适时加力
  • 多只基金份额离奇暴涨,国联安基金被指“操纵”持有人大会?
  • 301203,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并留置
  • 美特使称普京已同意乌克兰获“类北约第五条款”安全保障
  • 佩通坦呼吁恢复其总理职务本人或亲自出庭作证
  • 发起式基金规模超3.2万亿,再创新高
  •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这是一轮“健康牛”!A股仍有充足空间和机会
  • 回本了!市场逼近3700点,半数“高位基”已解套!仍有基金腰斩:汇添富国证生物医药ETF亏59% 广发诚享亏53%
  • 四川一村1.5米宽土路只硬化了0.8米?镇政府:原土路非全部都宽1.5米
  • 从“整体憧憬”迈向“订单验证”!人形机器人第二轮行情有何不同?
  • 中信建投:慢牛行情后续的2个演化可能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