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闻网站的总编辑是个AI,会发生什么?_腾讯新闻

音符科技网

文|晓静

编辑|郑可君

不久之后,我们阅读的各种新闻网站的首页,也许都是 AI 编排的。

8 月 12 日,以 AI 搜索为主赛道的公司 Perplexity,提出以 345 亿美元收购谷歌 Chrome 浏览器。这一数字甚至高于 Perplexity 目前 180 亿美元的估值。

这个大胆的举动背后,折射的是 AI 公司对人类信息获取新入口的野心。

除了盯上浏览器,2024 年,Perplexity 推出了名为 "Discover" 的新闻聚合功能,通过 AI 技术实时抓取并整合全网新闻,以结构化页面呈现给用户。

类似的应用体验还有 Particle,这家公司由前 Twitter 核心团队成员创立,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 AI 新闻应用,官方网站上的宣传是," 新闻,被组织得更好(News,organized)"。

而新闻的组织者,不再是人类编辑,而是 AI。

Particle 称,这种 "AI 编排 " 可以帮助出版商,而非 " 窃取他们的工作 "。

这两款产品分别代表了 AI 原生新闻的两种典型路径:

Perplexity 的 Discover 页面把实时资讯包装成可交互的问答形式,每个新闻就好像一个聚合的知识库,用户可以对任何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提问。

Particle 把零散的新闻报道重新组织成完整的 " 故事 ",在单一页面内呈现事件的多个视角、关键引语和背景脉络。

图:Perplexity 的新闻界面,用户可以看到内容相关信息,还可以自由提问

图:Particle 的界面,每篇文章会有总结划重点,并对一个事件呈现全方位的报道

这类 AI 原生的新闻产品带来的用户体验和传统的新闻产品完全不同

过去,读者常在多个媒体间来回跳转,才能拼凑出一个新闻事件的全貌。

Particle 在官方网页就直指这一痛点:" 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本应更容易,为什么跟上新闻比工作还累?" 如今,在 AI 的编排下,几分钟内就能把握复杂事件的核心与来龙去脉。

从产品架构看,它们不再是简单的链接聚合或压缩摘要,而是以 "事件" 为最小单位重构信息组织逻辑。AI 更像一位 " 总编辑 ":自动识别热点、汇聚多源证据、生成可交互的解读。

AI 正在以 " 友好 " 的姿态,敲开人类编辑部的大门。但是,人类准备好了吗?

一、两类 AI 原生新闻产品的 " 共性 ":AI 做主编,人类把关

AI 正在重新定义新闻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从传统的 " 文章聚合 " 转向以事件为核心的智能化信息编排。

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信息组织逻辑的根本性改变。

传统新闻应用的逻辑是 " 收集文章—按时间排序—推送给用户 ",而新一代 AI 新闻产品的逻辑是 " 识别事件—多源汇聚—结构化呈现—个性化解读 "。

用户不再需要从十几篇相似的报道中拼凑事件全貌,AI 已经帮你完成了这项工作。

观察这些产品,我们可以发现 AI 作为 " 总编辑 " 呈现出的四个特征:

首先是以事件为纲的多视角汇聚。Particle 将不同媒体的报道、社交媒体发言与延伸阅读整合为 "Stories",用户可以在一个页面内看到事件的要点、关键引语、相关链接以及涉及的人物、机构、地点信息。

第二是可调风格的 AI 摘要与问答功能。用户既能获得 "5W" 式的新闻要素总结,也能要求 AI" 像给 5 岁孩子解释一样 " 来简化复杂议题,甚至可以直接向 AI 提问获得针对性解答,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调整信息的呈现方式。

第三是可溯源和可导流。两款产品都特别重视信息的可追溯性和 " 向原站导流 " 的策略。Particle 在摘要旁边并列原始媒体链接,Perplexity 则自带标明引用原文和外链的基因,并将 Discover 中的热点话题 *** 成 Daily 播客进行分发,甚至形成了从文字到音频的全媒体矩阵。

第四是人机结合的审核机制。面对 AI 生成内容可能出现的幻觉和偏见问题,这些产品都建立了人机协作的审核机制。Particle 公开强调 " 人机协作抑制幻觉 ",Perplexity 也表示在选题与深度研究场景中结合人工审核,确保内容质量和客观性。

虽然目标相似,但 Perplexity 和 Particle 选择了不同的实现路径。

Perplexity 的 Discover 本质上是 " 可消费的答案流 "。

它根据用户兴趣和历史互动推荐热门话题,将相关来源、延展阅读和 AI 生成的分析整合到同一屏幕中。

随着 Deep Research 功能的发布,Perplexity 甚至能够自动进行多轮检索和归纳,生成类似专题研究的长篇答复,将 " 主动搜索 " 升级为 " 被动获知 "。

Particle 在 " 故事页 " 中并列展示多家媒体的报道、关键引语、实体背景和相关线索,用户既可以快速扫描要点,也能通过实体页深入了解相关人物和机构的背景。Web 端上线后,这种结构化组织被完整移植到浏览器中,实现了移动端和桌面端的无缝连接。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两者的差异很明显:Discover 的基本单位是 " 话题 / 问题 ",更像是 " 实时热榜 + 答案 ";Particle 的基本单位是 " 事件 / 故事 ",更像是 " 专题页 + 摘要 + 线索 "。

二、AI 将如何重塑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

长远来看,AI 正在重塑人类获取信息的底层逻辑。

最直观的变化是信息的 " 原子化 " —— AI 会把复杂新闻拆解成最小的事实单元,再按场景动态重组:同一条新闻,在手机上是 30 秒摘要,开车时变成 3 分钟语音播报,回到电脑前又成为直观的知识图谱,有时又是 10 分钟的深度解析长文。

传统新闻的 " 生产—分发—变现 " 流程也在发生根本改变。

AI 时代必须补上两个关键环节:" 验证 " 和 " 授权 " ——既要用技术手段守住准确性,也要与原创媒体建立清晰、公平的分润机制。这不仅是工程问题,更是行业生态和规则的重构。

围绕爬虫、训练与再分发的博弈不会自动消退—— Perplexity 曾被多家媒体指责 " 违规抓取 ",Cloudflare 也对其爬虫行为提出警告。

可以预见的是,合规抓取、清晰标注、可兑现分润将成为进入 AI 信息生态的基本入场券。

在这场变革中,人机分工被重新定义:基础事实报道、数据整理、背景解释等标准化工作将大比例由 AI 承担。

AI 编辑已经诞生,但是人类记者不会消失。

人类将更专注于 AI 难以替代的核心价值——深入现场的调查能力、复杂情境下需要高情商与价值判断的取舍、以及对 AI 输出的监督与纠错。

未来的记者则更像 " 信息产品设计师 ",既要懂得与 AI 协作,也要把控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验证性。

另外一个残酷现实是,AI 创作的速度以指数级增长,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加速度下未来的阅读将呈现怎样的面貌—— AI 把人类投喂的信息重组、无限再生,再反馈给人类阅读。

人类最宝贵的知识与经验的传承,将不得不与 AI 协作:

眼前,是编辑对失业的担忧;未来,是后代如何识别人类最本源、最珍贵的智慧。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问了一位头部 AI 博主,你为什么坚持不用 AI 写作?

他不但不用 AI 写作,甚至还会执着地在文章中保留一两个错别字。

他给我的回答是:" 因为我觉得在全世界都越来越 AI 化的情况下,作为人的光辉、人的本能,还有那一股活人感,可能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致敬 " 活人感 ",Welcome to the OASIS!(欢迎来到绿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欧洲天然气价格跌至年内新低 市场关注俄罗斯能源供应前景
  • 中金:升荣昌生物目标价至95.34港元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 星展:升信和置业目标价至10.56港元 投得屯门海珠路住宅地
  • 向搜索引擎假广告宣战!蚂蚁集团副总裁:假广告一直存在,能用科技力量解决
  • 星展:升港铁公司目标价至31.1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 泰国将放宽对外国游客将加密货币用于消费支出的限制
  • 同程旅行2025半年报:营收90.5亿元,年累计服务人次19.9亿
  • 安克创新据悉考虑在香港上市
  • 无印良品一学生用品被查不合格 官方回应:已整改并加贴警示用语
  • 河南郏县通报“苏文33亿元投资”问题:将认真反思、以此为戒
  • 中银国际:升吉利汽车目标价至32港元 料有望挑战龙头地位
  • 北京长水教育集团:创新“师-生-机”协同赋能,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生涯育人高质量发展
  • 霸王茶姬携手它基金发起“好萌友回家计划”
  • 麦格里:京东健康已迎来发展拐点 升评级至“跑赢大市”
  • 胖东来招聘惹争议! 八成岗位要求本科或30岁以下,是否涉嫌歧视?
  • 官方通报“外籍院士”33亿投资闹剧
  • 高盛:微升金沙中国目标至21.6港元 料未来派息有上行空间
  • 斗鱼2025Q2财报:总营收10.54亿 净利润3783万元
  • 沪喀同心|《大地上的喀什》:黄浦江与叶尔羌河的对话
  • 前7月国家铁路发送货物23.31亿吨,同比增3.3%
  • 日媒:美国关税政策令日本上市企业业绩承压
  • 油价上涨,焦点转向阿拉斯加峰会后的泽连斯基会面
  • 里昂:维持京东健康“跑赢大市”评级 上半年业绩符预期
  • 时速133公里越线超车,致对向车4死1重伤!28岁小米SU7车主拿“贫困证明”求轻判
  • 鸡蛋:旺季难旺,熊市格局延续
  • 歌剧《沃采克》中国首演,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归来
  • 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陈果深度解读A股韧性慢牛新逻辑
  • 模型再降价!AI普惠时代来了吗?
  • A股大幅放量 赚钱效应加速积累
  • 高温持续,西班牙多地山火肆虐、活跃火点超40处
  • 炒股APP哪家强?新浪财经实测体验+多维度对比,告诉你答案
  • IDC:阿里云蝉联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第一
  • 长城基金汪立:事件驱动与业绩驱动加强结构性行情
  • 央行副行长邹澜:持续深化动产融资改革,更大释放动产融资潜能
  • 上期所:胶版印刷纸期货自9月10日起上市交易
  • 长城基金陶曙斌:“科特估” 逻辑深化,科创板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破百万亿,股民:“子弹”还没装好
  • 欧洲领导人“组团”访美,特朗普要先和泽连斯基“单聊”
  • 台湾啥时候才能拔掉美国奶嘴?
  • 泓德基金:上周万得全A涨幅近3%,单日成交放量突破2万亿元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