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亏超13亿!呷哺呷哺降价也救不了低迷翻座率

音符科技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之星

  近期,呷哺呷哺(0520.HK)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盈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同比上期减少约18.9%;预计上半年将录得净亏损约在0.8亿元至1亿元之间。尽管公司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呈现收窄,但仍未能实现业绩扭亏,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已累计亏损超13亿元。

  呷哺呷哺上半年的盈利减亏更多得益于对成本的优化,整体营收增长仍显乏力。证券之星了解到,2016年,呷哺呷哺尝试从平价快餐转向中高端市场转型,推出子品牌“湊湊”并提升主品牌客单价,公司营收自2021年达到顶峰,然而此后便一路震荡下行。其原因既有后疫情时代下消费结构出现变化的外部环境压力,也有公司高端化转型不及预期后遗留的后遗症。

  01. 从“增长王牌”到“亏损黑洞”

  2021年是呷哺呷哺业绩亏损的元年,该年受疫情冲击,国内餐饮企业经营承压,呷哺呷哺也未能幸免,公司全年关闭230间经营亏损的呷哺呷哺餐厅,大规模闭店潮叠加部分餐厅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最终使得公司2021年净利润大幅亏损2.93亿元。

  这一年,呷哺呷哺餐厅的收入增长也显露疲态,仅较上年同期不足1%,相较之下,同年公司旗下中高端火锅品牌“湊湊”餐厅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39%至23.53亿元。得益于湊湊品牌收入对整体营收的有力拉动,呷哺呷哺当年营收达到61.88亿元,刷新了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营收纪录。

  与主打性价比的主品牌“呷哺呷哺”不同,湊湊聚焦新中产阶级,为此其餐厅门店更多布局在一线及二线城市。此外由于2021年湊湊品牌呈现较好的收入增势,公司面对外部环境承压下,仍决定对其逆势扩张,然而,这一决策也为公司后续几年的亏损埋下了隐患。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2年,公司新开44间湊湊餐厅,扩张步伐超过同期呷哺呷哺品牌新开的41间餐厅。与此同时,这一年,湊湊餐厅的人均消费从上年140.6元增长至150.9元,然而该品牌的收入却较上年同比下滑约6.29%至22.05亿元,其中湊湊餐厅布局的主阵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净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7.79%和3.25%。另外,湊湊餐厅的翻台率也呈现显著下滑,由上年的2.5下降至1.9。

  2023年,湊湊餐厅收入短暂回暖,同比增长15.89%至26.18亿元,但消费降级环境对湊湊品牌业务形成冲击,导致净亏损额达到9837.8万元。证券之星注意到,2023年湊湊餐厅的部分经营数据承压明显,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9.7%,其中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11.7%和11.9%。

  到了2024年,受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持续疲软的影响,湊湊餐厅不仅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6.55%至19.48亿元,亏损规模更达到3.53亿元,最终导致呷哺呷哺全年亏损超4亿元。

  02. 双品牌齐失速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通过成本优化方式,实现了亏损收窄。证券之星注意到,闭店调整仍是其优化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至2024年,公司关闭的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以及138间,除2023年净增长32间呷哺呷哺餐厅外,其余各期分别净减少220间、40间以及73间。

  这一系列调整反映出主品牌“呷哺呷哺”长期深陷门店结构优化的阵痛。由于新增门店未能有效抵消闭店带来的影响,导致餐厅规模不断萎缩,收入端的下滑尤为明显:2021年末该品牌收入为34.97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缩减至26.27亿元,短短三年间规模显著缩水。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品牌吸引力的弱化。呷哺呷哺曾凭借高性价比的“一人食”火锅赢得市场,但近年来这一核心优势逐渐褪色:一方面,成本上涨推动的涨价使其性价比标签松动;另一方面,尽管公司的人均消费虽从2021年的62.5元下降至2024年的54.8元,试图挽回客群,却未能带动翻座率的实质性提升——该指标仅从2021年的2.3次/天微增至2024年的2.5次/天。侧面反映出,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未得到显著增强,单纯的价格调整并未真正解决市场认可度下滑的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湊湊餐厅的扩张步伐大幅放缓,闭店规模却在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新开44间、48间和13间湊湊餐厅,各期闭店的数量却呈现显著增长,依次为:3间、15间和73间,其中2024年湊湊餐厅首次呈现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司此前规划,湊湊餐厅2023年和2024年在中国大陆新开数量分别为74间和26间,但实际扩张进度远未达预期,反映出品牌扩张策略已明显收缩。

  此外,湊湊餐厅近年同样在降低客单价,其人均消费从2021年的140.6元下降至2024年的123.5元,但其2024年的人均消费仍要显著高于同年海底捞的97.5元。从运营效率来看,截至2024年末,湊湊餐厅的翻座率仅为1.6次/天,不仅大幅低于海底捞4.1次/天的水平,也落后于人均消费更高(142元)的巴奴火锅(3.2次/天)。

  受近年整体业绩不振的影响,2021年至今,公司股价跌幅超九成,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跌幅超20%。(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留住世运精彩带走成都记忆
  • 力箭一号成功发射“一箭7星”,中墨卫星技术合作迎新突破
  • 广信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14.95%
  • 再遇见丨欧阳利文:期待中德企业建立新合作模式
  • 迪拜上半年支持308家数字初创企业,同比增长39%
  • 陈薪伊濮存昕领衔,临港演艺中心为临港新片区6周年庆生
  • 魅影再现,音乐剧《剧院魅影》11月将在北京连演24场
  • “黄小西吃晚饭”系列茅台酒上线i茅台,售价2499元/瓶
  • 河南平顶山一游乐设施海盗船发生故障,2人受伤
  • 中国佛教协会网站发文: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犯佛教戒律,给全国佛教界抹了黑
  • “强制社保”后,退休人员成职场顶流?
  • 中天策略:8月20日市场分析
  • 易鑫集团(02858.HK)2025年中报:金融科技业务实现收入约19亿,同比大增124.5%
  • 视频 | 上市房企万通发展董事长突遭拘留!7万股民懵了
  • 涉及虚假加密货币交易,中国驻马尔代夫使馆提醒在马中国公民警惕新型诈骗
  • 邦达亚洲:市场避险情绪降温 黄金小幅收跌
  • 字节跳动否认将推手机产品
  • 又一农商行披露半年报,投资收益同比大增八成,同时因自营、代销业务违规受罚
  • 世界最强“地下充电宝”在湖南建成,大规模绿电消纳困局迎解
  • 顺灏股份筹划港股IPO:连续七年裁员近乎“腰斩” 或面临两地合规审核障碍
  • 达梦数据: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被留置
  • 小米集团:第二季度总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30%
  • 泡泡玛特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234%股东应占溢利增长近4倍
  • 旭辉控股集团百亿公司债重组:“HPR旭辉1”经12次延期后方案获通过
  • 广东发布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团伙向老人销售假冒手机多人被抓
  • 压倒性支持!索要200万月薪董事长或被解聘
  • 压倒性支持!伯朗特索要200万月薪董事长或被解聘
  • 马克龙建议俄乌峰会在瑞士举行,泽连斯基:领土问题将直接与普京谈
  • 央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支持北京甘肃等地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
  • 天价薪酬提案背后的公司治理危机:伯朗特机器人的沉痛教训
  • 云天化: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61亿元,同比下降2.81%
  • 吴向东:珍酒庄园将于2026年12月31号正式对外开放
  • 塞浦路斯恢复向加沙提供援助的海上通道
  • 人形机器人万亿市场 A股哪些公司分蛋糕?
  • 突破2.1万亿!两融余额创十年新高,哪些个股最受青睐?
  • 从家中抄出数亿现金,证监会原发行处长杨郊红贪腐细节爆出
  • 20岁女生赴马来西亚留学第9天跳楼自杀,家属称其生前遭假警察电诈,山东警方已立案
  • 中国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部分地区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
  • 中国飞鹤2025年上半年业绩急剧下挫 国家育儿补贴出台后被质疑变相涨价?渠道终端定价或较混乱
  •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聊了这些热点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