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我们早就计划把家里的电器换一换,一家人利用假期出去玩一玩。”家住北京的李先生表示,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后,他把电器置换以及旅行等大额消费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距离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仅不到两周时间,各家银行都在紧锣密鼓细化贴息方案、确保政策快速落地。
个人消费贷“国补”谁能领?怎么领?对于消费者关心的贴息范围、办理流程等问题,有部分银行率先披露了业务细则,并作出了详细解答。
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后,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数十家金融机构火速响应,明确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值得关注的是,8月13日,率先发文,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客户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详情】
对于贴息标准,农业银行表示,本次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利率为年化1%,且更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同时,在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对于申请贷款的流程,农业银行介绍称,客户需要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银行查询贷款发放账户,识别客户相关消费交易信息,汇总满足贴息条件的消费金额。
同时,也有银行表示正在结合相关实施方案和自身情况,制定相关业务流程。
“正在优化贴息办理的流程、交易信息的授权和定期自动贴息,梳理消费贷款产品、额度、期限、计息等核心要素,细化相关执行方案。”工商银行个贷部工作人员说道。
对于消费者而言,此次贷款贴息政策的直接利好体现在借贷成本的有效下降。根据《实施方案》,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采用“先拨后贷”模式,由财政部门预拨贴息资金,贷款经办机构在向借款人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金额。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年贴息1个百分点,优质客户实际借贷利率可低至2%左右,显著减轻消费者的借贷压力。”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李倩表示。
记者向多家银行咨询后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多数全国性银行的消费贷利率更低为3%左右。
假设一名消费者利用个人消费贷款,在今年9月1日至明年8月31日期间花了20万元用于购买家用汽车,如果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在享受1个百分点的贴息后,全年需要支付的贷款利息将从6000元降至4000元。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中还明确规定,本次贷款贴息范围为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对于个人消费贷款未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不予贴息。
记者注意到,农业银行也在政策解答中对套取贴息资金的后果进行了明确。“对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的,包括‘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我行严格予以禁止。”农业银行提到。
同时,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农业银行将按规定减扣或追回;对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将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也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对居民而言,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要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贴息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