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是商王朝创制与推行的神圣符号系统,商代玉器的造型、纹样甚至玉材的颜色均体现象征意义,也是殷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认知的反映。澎湃新闻获悉,《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新书与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这是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商代玉文化的学术专著。
《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由知名古玉研究学者丁哲所著,全书约50万字,配图近千张,以翔实严密的论述考证和高清丰富的图像材料,兼顾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商代玉器是中华文明连续性与独特性的重要物证,著作通过对玉文化的系统梳理,不仅为商代文化史重建提供关键材料,也进一步推动中国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跽坐人形玉佩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1976年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玉戈、玉戚等兵器形玉器作为彰显地位、标识身份、划分等级,具有指示性的礼玉重器,还与玉有领璧(环)等物同样属于祭祀仪式上的器物媒介。商王朝的统治者正是通过掌握发达的玉器系统及其支配权,实现垄断祭祀、通神的权力,从而达到对世俗世界的有效操控,得以规范统治秩序、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可以说,玉器与商代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玉文化在商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

《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书封
新书发布现场,来自文博机构、学术界、收藏界及艺术行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并研讨。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孔德铭表示,该书从跨学科视角提出诸多创新见解,为解决商代玉文化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 。雅昌文化集团北京印刷公司总经理程成介绍,该书精湛的印制工艺与高质量图像是迄今最为高清精美的古玉学术专著。该作者丁哲博士在现场作了《传承玉魂国魄,阐释殷商文明》主旨演讲,他认为,研究玉器与玉文化对探源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破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密码,就必须要对玉器与玉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