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梳师院

2025年,于横琴人寿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荆棘满途的一年。这家曾以打破行业“七平八盈”定律之姿崭露头角的年轻险企,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危机。
高管团队急剧缩减、业绩持续亏损、转型压力如泰山压顶,多重困境相互交织,使得横琴人寿的未来走向备受业界瞩目。
高管团队“大换血”
一年内流失三位核心成员
7月28日,横琴人寿官网悄然撤下副总经理张林的简历,这一细微举动,实则标志着这位身兼五职的“元老级”高管正式挥别公司。
张林曾身兼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和审计责任人等要职,他的离去,让公司高管团队从年初的8人锐减至5人。值得关注的是,张林已是2025年以来第三位离开的核心高管。
此前,首任董事长兰亚东宣告退休,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王立川也选择了另谋他路。
自2024年至今,横琴人寿经历了频繁且密集的人事调整:马天若接任副总经理,凌立波正式出任总经理,具有背景的钱仲华接棒董事长之位。管理层如此频繁的变动,在保险行业中实属少见。
面对人才流失的困境,横琴人寿迅速采取了补救举措:8月初,任命严志扬为审计责任人;
8月12日,提拔“80后”杨静波担任总经理助理兼珠海分公司负责人。
这些人事安排,展现出公司试图注入新鲜活力的决心,但能否有效稳定人心、凝聚团队,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业绩持续恶化
上半年亏损扩大至8.39亿元
高管频繁更迭的背后,是横琴人寿日益严峻的财务状况。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高达8.39亿元,同比大幅扩大139%;其中,第二季度单季亏损4.82亿元,而去年同期尚有0.31亿元的盈利。
这种业绩颓势并非突然降临。2020年,横琴人寿打破行业规律实现盈利,然而自2022年起,便由盈转亏,连续三年分别亏损1.79亿元、7.72亿元和5.64亿元。进入2025年,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剧,一季度亏损额就已超过去年全年。
与利润下滑如影随形的,是保费收入的萎缩。
2024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82.29亿元,同比减少3.91%,这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5年一季度,下滑速度更是加快,降幅达27.02%。同时,退保金的激增引发了流动性压力,公司风险评级已被下调至BB级。
多重困境叠加
产品、投资与合规挑战
横琴人寿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堪称中小险企转型难题的典型范例。在产品结构层面,公司长期以来过度倚重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产品,而高价值的分红险、健康险所占比例偏低,这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明显制约。
投资端的压力尤为显著。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违约或逾期的投资资产高达20.80亿元,且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和信托领域。
此类资产在处置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不仅拖累了公司的投资收益,还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充足性方面的压力。
外部环境亦不容乐观。利率的持续下行致使利差损风险不断攀升,整个保险行业都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也让横琴人寿的合规问题逐渐暴露。公司曾因长险短做、费率厘定不合理等问题遭到通报批评,销售误导行为更是对公司的品牌声誉造成了损害。
大湾区机遇下的转型之路
尽管挑战接踵而至,但横琴人寿仍具备独特的优势。
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首家全国性法人寿险企业,公司能够充分享受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红利以及优越的区位优势。
倘若新任管理层能够有效整合并利用这些资源,或许能够探寻到突破当前困局的有效途径。
转型的方向已然明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投资风险管控、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加强合规经营。
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尤其是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这家曾经创造过行业奇迹的年轻险企,能否再次实现自我突破,市场正满怀期待地关注着。(编辑/陈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