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
第十一批集采同一品种的申报企业最多达到了45家,超过第十批集采36家的纪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此,国家医保局特别提示企业要理性报价。
5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下称“药品联采办”)对第十一批集采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最新统计结果,7月16日至31日,共480家企业提交了相关药品的资料信息,这些企业将作为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选择范围。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
企业申报数量最多的三个品种为二羟丙茶碱注射剂45家,头孢唑肟注射剂43家,法莫替丁注射剂40家。按照第十批集采的规则,申报企业中最多能有10家入围。
有资深的仿制药企业从业人士对之一财经表示,根据此前市场流出的《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主要规则(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批集采也规定入围企业最多不超过10家。
“每个品种平均就有15家,申报最多的品种45家最多中选10家,那就意味着要淘汰很多家企业,竞争确实非常激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之一财经采访时说,虽然集采优化措施提出防止过度“内卷”,低价不能过低,但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价格对于中选可能还是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预计第十一批集采降价幅度不会小。
上述仿制药企业人士也表示,集采优化措施很难轻易改变仿制药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主要原因还是竞争企业太多,研发生产重复。此外,企业对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又很高,上半年没有进行集采,也堆积了不少企业。
国家医保局称,欢迎广大符合资质的企业积极参加本次集采,共同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宜的药品。同时,提示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坚持理性报价、诚信经营,共同 *** 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共创行业良性生态。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10批药品集采,覆盖了435种药品,近800家药企中选,涉及代表产品2000余个。
针对第十批集采以来民众对部分仿制药的疗效存在疑虑以及担心过度竞争导致低价低质等社会关切的问题,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优化集采措施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
在中选规则方面,“新集采”为了引导理性竞争,防止过分内卷,优化了价差计算的“锚点”,不再以简单的更低价作为参考,这样即使出现个别企业报低价,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同时报价更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注:本次集采以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通用名药品企业数合计达到7家作为竞争格局条件,上图企业数量为已提交资料的企业。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
4日,药品联采办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的通知》,本轮带量采购的医疗机构报量工作正式启动。
第十一批集采还优化了报量方式,将以往的医疗机构按药品通用名报量,调整为医疗机构可以选择按具体品牌报量,把自身认可什么品牌、预计用多少量报上来,如果该品牌中选可以直接成为该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旨在更加尊重临床用药选择,更好照顾患者对品牌的关切,让临床使用过渡更加平顺。
国家医保局还提示,下一步,药品联采办将按程序起草发布采购标书,并进一步核查申报投标企业的资质及企业间关联关系,请相关企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