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以色列多家媒体8月5日晚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召开有限范围内安全会议后,“强烈倾向于全面占领加沙地带”。目前,以军已经控制了加沙地带约75%的区域。而根据当天会议的新计划,以色列军方将推进占领剩余区域,从而将整个加沙地带置于以色列控制之下。该计划将于8月7日提交以色列安全内阁全体会议表决。
谋求长期占领加沙无疑是以色列政策更加强硬和极端的表现,但从本质上看,长期占领加沙也是以色列在加沙问题上进退两难困境的集中体现。

2025年7月6日,以色列与加沙地带边境附近,以色列士兵和车辆在被围困的加沙地带内。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最近一个多月来,在以色列和伊朗结束短暂的高烈度“十二日战争”后,亦即以色列相继在近两年时间里重创“抵抗轴心”的主要成员哈马斯、*党、叙利亚、伊朗之后,问题的焦点又不可避免地回到“第六次中东战争”的缘起——加沙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结束冲突、加沙重建和治理以及巴勒斯坦建国等一系列近期和长期的棘手问题。
令世界无奈的是,在“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冲突各方经历了近两年的血腥对抗后,尽管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各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沉重的代价,但并未因此而回归理性。也正如历史上每次中东战争一样,战争不但未能解决旧的矛盾和问题,反而制造出更多的矛盾和危机。尽管“第六次中东战争”尚未结束,但相关各方面临的难以收拾的僵局、残局、危局、困局却比比皆是:以色列的加沙困局、巴勒斯坦的建国困局、“抵抗轴心”的生存困局、 *** 世界的道义和外交困局、美国和西方的以色列困局都是冲突相关各方面临的困境。
最近,在以色列加大对哈马斯军事围剿和“饥饿围城”,酿成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向难以想象的深渊滑落的同时,“两国方案”作为解决巴以问题的国际共识强势回归,尤其以7月底沙特和法国主持召开的联合国“两国方案”国际会议,以及法国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引人注目。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以色列和哈马斯的谈判完全陷入僵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面临国内外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并无意结束加沙冲突,甚至表示以色列将全面占领加沙;而已陷入绝境的哈马斯面对 *** 国家和西方国家等十五国施压其解除武装的压力,明确表示在巴勒斯坦实现建国前绝不放弃武装。
以上种种,构成了巴以冲突的复杂局面,其实质则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都面临各自的困境。其突出表现是巴勒斯坦尽管在建国方面获得更多外部承认,但真正建国却因以色列占领加沙、蚕食西岸和不断建立犹太定居点困难重重;而以色列虽然在军事上占据优势,但却面临征服和占领加沙难,控制和治理加沙更难的困局。本文这里主要探讨以色列的加沙困局。
当前,以色列仍在继续其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并对加沙采取惨无人道的“饥饿围城”,加沙的灾难不断冲击人类良知的底线。近两年来,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较量中,以色列无疑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当以色列已经近乎把加沙夷为平地且变成人间炼狱的同时,自身却面对加沙危城陷入了深刻的困境。
加沙战争的绩效困局和内政外交困局
以色列发动加沙战争的目标主要包括解救人质、消灭哈马斯、加沙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安全威胁(加沙的去极端化和非军事化等)。尽管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中占尽优势,但三大目标迄今远未实现。在解救人质方面,凭借军事行动解救的人质寥寥无几,据估计到目前哈马斯控制的仍存活的人质仅20人左右,且以色列国内爆发大规模 *** *** ,反对以色列失败的解救人质政策;在消灭哈马斯方面,尽管哈马斯受损严重,但其组织和意识形态仍然存在,并拒绝解除武装;而实现加沙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安全威胁则更加困难,它不仅取决于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难以肃清加沙的哈马斯等反以组织,更取决于战后如何对加沙进行安排这一根本性的困局。
因此,以色列的加沙军事行动在本质上是失败的,并造成了以色列的内政外交困局。它对内无法回应解救人质和国家安全的诉求,并引发国内的政治撕裂和民众大规模 *** 持续不断;对外则因造成巴勒斯坦民众严重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深重,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孤立,甚至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从亲以走向反以,进而使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受到严重破坏,甚至有可能使其成为包括西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弃儿。

2025年8月5日,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以色列围困下的巴勒斯坦领土上空正在进行空投,巴勒斯坦妇女在沙地中寻找豆类或大米。
加沙的归属和治理困局
伴随加沙战事濒临结束,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空前加剧,国际社会“两国方案”的呼声不断高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不断增多,这使得以色列在“两国方案”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而战后加沙安排则成为以色列面临的两难选择。长期以来,通过制造和维持巴勒斯坦内部分裂,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一贯策略,这也是以色列过去曾长期允许哈马斯存在的根源所在。有 *** 媒体评论指出,正是内塔尼亚胡“通过授权哈马斯治理加沙,与哈马斯建立了共生关系。”
但是,这种共生关系最终使以色列遭到了无法忍受的反噬,即以色列在2023年遭到哈马斯“阿克萨洪水行动”的大规模攻击。在随后的加沙战争中,哈马斯虽遭到重创,但在战争接近尾声、需要对未来加沙安排做出决定时,以色列反而陷入了决策的两难困境。
尽管包括埃及、沙特等 *** 国家在内的加沙重建方案,都把哈马斯排除在外,最近国际社会包括 *** 国家和西方国家在内的15国甚至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这无疑为以色列所乐见。但是,令以色列难以接受的是, *** 国家的加沙重建方案以及国际社会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共识都强调巴勒斯坦领土不可分割,并强烈主张把加沙交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这无疑有利于结束2007年以来哈马斯控制加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约旦河西岸的分裂局面,而这恰恰是以色列极力避免的局面。
因此,以色列面临的难题是既要结束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又要避免巴勒斯坦实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领土 *** 、治权统一以及巴勒斯坦建国。加沙战争结束有利于巴勒斯坦建国是以色列始料未及的局面。因此,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将长期占领加沙,其实质是以色列试图通过长期占领加沙,阻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现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实际统治,从而为巴勒斯坦建国制造障碍。
内塔尼亚胡选择长期占领加沙,拒绝把加沙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治理的原因也恰如 *** 媒体的评价所言:“本雅明·内塔尼亚 *** 理最担心的是建立巴勒斯坦国。……内塔尼亚胡和他的团队相信,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对以色列的威胁比哈马斯更大。哈马斯没有国际合法性,……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被联合国承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如果它重新控制加沙,这将标志着通往巴勒斯坦国的道路。”“内塔尼亚胡认为,如果摧毁哈马斯只是为了奖励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控制加沙,让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成为这些战争的胜利者,并建立一个事实上的巴勒斯坦国,那无疑是愚蠢至极的。”
但是,对于以色列而言,占领和控制加沙尽管可以达到维持巴勒斯坦分裂,为巴勒斯坦建国制造障碍的目的,但长期占领和控制加沙也绝非易事。历史表明,以色列在1967—2005年期间曾对加沙进行长达38年的占领,但并未能实现对加沙的有效统治。加沙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反占领斗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哈马斯本身也是反对以色列占领斗争的产物,并且成为1987年巴勒斯坦大起义的领导者。以色列默许哈马斯建立和发展,其目标之一就是利用哈马斯挑战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制造巴内部分裂,进而阻止巴勒斯坦建国。但是,以色列最终遭到哈马斯的反噬,并酿成2023年以来的“第六次中东战争”。在以色列占领加沙后,不仅势必面临国际社会更大压力、长期被国际社会孤立的道义和外交困境,而且也面临如何占领和治理加沙的新殖民主义和“定居殖民主义”的困境,并难以逃避加沙和整个巴勒斯坦人民的抗争,甚至使以色列陷入更加严重的安全困境。
历史地看,巴勒斯坦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委任统治“分而治之”政策的历史遗产,英国委任统治的失败、美国主导下联合国通过不合理的巴以分治决议,酿成了绵延不绝的阿以冲突和巴以冲突。阿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以及中东和平进程的历史也表明,巴勒斯坦实现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国, *** 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即“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所在。在此过程中,巴解组织的斗争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已放弃暴力武装斗争,转向外交谈判,而且也承认了以色列的生存权,巴以双方也曾达成土地换和平的奥斯陆协议。因此,以色列和哈马斯实现停火止战,以色列将加沙交还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治理,哈马斯和巴民族权力机构实现和解,无疑应该是未来解决加沙问题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理性选择的之一步。但令人遗憾和无奈的是,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仍在背离理性选择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这实在是一种悲剧。
“中东睿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的专栏,坚持现实性、理论性、基础性相结合,以历史和理论的纵深回应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