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生物三闯IPO: 毛利率增长业绩却下滑,物流签收就确认收入

音符科技网

  来源:尺度商业

  文 | 张佳儒

  IPO长跑5年多,贝尔生物会在北交所冲线吗?

  7月25日,北交所官网披露贝尔生物审核问询函,公司财务数据准确性及募投合理性等被拷问。贝尔生物与保荐机构需在20个工作日内回复问询。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并非贝尔生物IPO首选。2020年7月,贝尔生物发布招股书申请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1年2月撤回申请,并在当年10月冲刺上交所主板。

  直到2025年4月,贝尔生物改道北交所。在IPO历程中,贝尔生物两度走到审核问询环节,而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两次问询中均成为重点关注内容。

  在这背后,贝尔生物曾陷舆论质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公司营收主力——酶联免疫和胶体金试剂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逐渐被主流市场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募资项目中,贝尔生物删除了酶联免疫试剂的扩产计划,重金投入到化学发光试剂和胶体金试剂产能扩张中。

  招股书显示,2024年,贝尔生物无论是化学发光法试剂还是胶体金法试剂,营收金额均出现下降。监管要求贝尔生物特别说明销量、销售收入下滑的产品的市场前景及产能消化能力。

  贝尔生物此次能否顺利通过北交所监管部门的问询,为这场漫长的IPO长跑画上句号,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毛利率增长业绩却下滑,

  常规业务收入趋势异于同行

  贝尔生物全称北京贝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从财务数据看,2022-2024 年,贝尔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2.75亿元、4.13亿元、3.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418.41万元、1.49亿元、1.40亿元。

  其中,2024年,贝尔生物营收、归母净利润均下滑。对于收入下滑,贝尔生物表示,主要系下游市场需求波动所致,利润的下滑除了下游市场需求波动,还和公司计提一次性股份支付有关。

  一般而言,若下游市场需求减弱,行业公司均受到影响,收入走势也应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贝尔生物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之间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分化态势值得关注。

  招股书中,贝尔生物将主营业务产品按照常规业务和应急业务划分,2024年,公司应急业务收入不到3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监管注意到,2024年,公司常规业务收入增长率为-4.18%,而可比公司常规业务收入增长率为29.92%。

  对于变动趋势,监管要求公司说明2024年常规业务收入变动趋势与可比公司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业绩数据出现下滑的同时,贝尔生物综合毛利率和常规业务毛利率均不断走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常规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5.51%、77.59%、78.60%。公司表示,毛利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启用胶体金自研抗原抗体降低了材料成本、产品结构优化。

  对于毛利率数据增长,即便贝尔生物已经做了解释,监管仍有疑问,要求公司结合销售价格、单位成本、产品结构,说明常规业务毛利率持续增长的合理性,分析启用胶体金自研抗原抗体对胶体金法下常规业务毛利率的影响情况。

  在业绩数据上,监管还关心贝尔生物收入确认的准确性。根据资料,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几乎均来自试剂产品,而试剂产品主要在物流公司记录显示已签收/已交付时确认收入。

  监管要求贝尔生物以物流签收记录作为收入确认依据的合规性,与可比公司是否一致,结合报告期各期及期后退换货情况说明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以物流签收记录作为收入确认依据的风险不少,市场上曾有类似案例。比如,2024年,浙江证监局处罚某医药上市公司,该公司部分医药产品销售业务收入的确认时点早于客户签收时间,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究其原因,公司财务部门根据 *** 确认结果和运费结算清单来确认收入,这种方式缺乏客户正式的签收凭证。

  不仅如此,以物流签收记录作为收入确认依据未考虑退货、压货风险。比如,2022年至2024年,贝尔生物经销收入占比分别为82.31%、95.98%、93.26%。若经销商退货,收入是否冲回?经销收入2023年开始占比明显出现增长,是什么原因?监管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经销商压货,退换货率是否合理,期后销售实现情况。

  上述财务问题,监管机构不仅要求贝尔生物回复,还要求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对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说明核查 *** 、程序、比例和结论等。

  招股书显示,贝尔生物于2023年12月经过股东大会审议,年报审计机构由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北京大 *** 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024 年6 月,北京大 *** 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更名为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024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因财务造假案遭受重罚,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多家媒体报道,大华所部分合伙人及大量注册会计师转至北京大 *** 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这引发市场诸多猜测,质疑是否为换 “马甲” 继续营业。

  如今,贝尔生物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大华所的历史关联,更让市场对其审计公司的财务数据公信力多了一份审视。

  拟募资额增加46%,

  扩张产能消化待解

  财务数据准确性之外,监管关注的另一重点是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贝尔生物建立了基于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三种不同检测平台的产品,其募投项目的规划也基本围绕这三大技术路线产品的产能扩张展开。

  在闯关创业板IPO时,贝尔生物拟募资金额约3.67亿元,全部募投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具备年产6250万人份化学发光诊断试剂、年产3700万人份酶联免疫和胶体金诊断试剂、年产526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生产能力。

  此次转战北交所,贝尔生物拟募集资金5.37亿元,相比前次增长46%,其中4.42亿元用于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达产后新增化学发光试剂产能7000万人份、胶体金试剂产能5000 万人份、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能700台。

  对比之下,贝尔生物仍将扩充化学发光试剂、胶体金试剂产能,删除了酶联免疫试剂扩产计划。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酶联免疫试剂、胶体金试剂、化学发光试剂为贝尔生物前三大营收来源,其中,2019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0.94%、40.95%、4.14%。

  那么,贝尔生物为何删除了昔日之一大营收业务的产能扩张,而大手笔扩产营收占比极低的化学发光试剂产能?

  这或许与行业趋势密切相关。贝尔生物冲刺创业板IPO时,有媒体报道,公司酶联免疫和胶体金试剂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逐渐被主流市场淘汰。科创板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提到,化学发光技术正逐渐替代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成为免疫诊断领域的主流检测手段。

  贝尔生物招股书也提到,化学发光在发达国家成为主流检测 *** ,占免疫诊断市场份额的90%以上。不过,酶联免疫在国内仍有市场。目前,酶联免疫凭借价格优势以及对检测环境要求低,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免疫诊断中占主导地位。

  可见,贝尔生物募投项目的调整,是顺应行业趋势的举措。

  最新的北交所IPO招股书显示,贝尔生物营收结构发生较大改变,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按 *** 学分类,胶体金法试剂成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之一大来源,营收占比51.93%,化学发光法试剂营收占比22.51%,而酶联免疫法试剂占比降至20.93%。

  值得注意的是,贝尔生物之一大营收来源的胶体金法试剂的前景如何?

  贝尔生物招股书显示,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体外诊断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子领域之一,在急救、急症等需要快速诊断的场景及基层诊疗市场中具备极高的适用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公司通过技术研发,提高了试剂的灵敏度,解决了传统胶体金 *** 学灵敏度低的问题。

  外界机构有不同的观点。在2023年6月,医药团队发布一篇名为《IVD市场稳步增长,细分领域发展各具特色》的报告,其中提到:早期我国免疫检测以胶体金和酶联免疫为主,但由于灵敏度低等问题逐渐被取代;目前大城市的大型三级医院已经完成了化学发光取代胶体金和酶联免疫。

  尽管贝尔生物顺应行业趋势进行布局并开展技术攻关,但其相关收入仍出现下滑,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也因此面临考验。2024年,贝尔生物胶体金法试剂、化学发光法试剂、酶联免疫法试剂的营收均出现下滑。

  基于上述下滑数据,监管层要求贝尔生物说明新增各类产品产能,特别是报告期内销量、销售收入下滑的产品的市场前景及产能消化能力。

  监管层问询,是北交所IPO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北交所上市流程,IPO企业从申请受理到发行上市,一共要经过六个关键环节,贝尔生物正处在“审核机构问询”这一第二环节,若顺利通过,将参加上市委会议。

  为了北交所上市,贝尔生物倾注不少精力。2025年3月,贝尔生物已经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仅一个月后,董事会就审议通过北交所上市申请的议案,推进节奏紧凑。

  新三板是北交所的“孵化器”,北交所开市以来,多数上市公司均来自新三板创新层。相比创业板聚焦 “高研发、高成长”的成熟创新企业,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与贝尔生物的发展阶段更为契合。

  贝尔生物能否在北交所冲线成功,不仅取决于对问询函的回应能否打消监管疑虑,更在于公司能否凭借扎实的业绩增长,充分展现其在前景赛道布局上的潜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押宝AI?桥水Q2大举增持英伟达 清仓阿里、京东等中概股
  • 恒大退市 被港证监会追责的普华永道却还在A股“饕餮”
  • 超2万次围观!上海这栋1.5亿元起拍的历史建筑因无人出价流拍
  • 沪指突破3700!低空经济迎融资高峰!通用航空ETF(159231)跌1%低调吸金,盘中溢价频现!
  •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王海军:建构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陈晓伟:突破王朝史体系,拓展“辽金元”研究视角
  • 给“9月降息预期”泼冷水!美联储“鹰派票委”发声:不要仓促
  • 杨德龙: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00点 进一步确立牛市走势
  • “爹味”水果店,惹怒消费者
  •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 又一家上市公司拟主动退市 此前因年报逾期“披星戴帽”
  • 脑机接口板块短线拉升,创新医疗涨停
  • 吴卓殷:中国企业出海或成必然趋势 | 博鳌快讯
  • 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数据智能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应用探索
  • 贝森特的前瞻指引:美国降息,日本加息
  • 新秀丽上半年业绩双降:销售净额跌 6% ,利润降超两成
  •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产品总值首次破百亿
  • 港股芯片股拉升,宏光半导体涨超8%
  • 券商指数盘中涨超2%,长城证券触及涨停
  • 社保、养老金最新建仓股名单!
  • 创新药概念震荡回升 九芝堂涨停
  • 亚马逊宣布在美国1000个城市启动“当日达”配送,沃尔玛等零售商股价下跌
  • 梦洁股份控制权变更成无实控人:3年委托表决到期,董事长姜天武成第一大股东
  • 上海博物馆“两塗轩”升级,宋画《秋山萧寺》领衔
  • 18世纪末法国旧制度时期的阅读热潮
  • 从乙未之役到淞沪抗战:沪台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嬗变
  • 跨越海洋和世纪:北洋水师遗产的跨学科研讨
  • 抗战回望47︱《上海第十四伤兵医院纪念册》:抗战时的伤兵救护
  • 看普希金展之前先看这篇导览
  • 宁波大学医学部特聘副研究员张为艳因病辞世,年仅38岁
  • 自主可控雄起!中科曙光涨超7%荣登A股吸金榜第二!聚焦数据安全的大数据产业ETF(516700)盘中拉升2%
  • 《何以中国》发布新书,第二季探寻唐代回应“世界的中国”
  • 汇金科技业绩预告违规,面临证监会的处罚,适格股民可索赔损失!
  • 港股保险股拉升,阳光保险涨近8%
  • 荣泰健康:与美团就理疗机器人项目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 摩根大通:欧元/美元或试探1.22 美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增长前景出现分化
  • 快手加入自营放贷阵营:高定价模式能否延续?|大厂金融事
  • 委外长:美所谓“没收”的马杜罗资产实为国有飞机
  • 爱国志士还是附逆分子?戴笠密电中的曹炳生暗杀案真相
  • 上海市网购商会举办餐饮与零售商家座谈会,拥抱大消费时代增长机遇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