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越来越少,为什么欧洲人口越来越多?

音符科技网

图源:unsplash

欧洲人口稳如老狗。

一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 2.1 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代际更替平衡。但 2020 年七普数据表明,我国这一数值是 1.3。2022 年,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这个趋势难以逆转

2024 年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表明,我国人口负增长将一路走高,并在本世纪中叶保持在一年 1000 万以上的降幅,相当于一年减少一个瑞典!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24》中

方案预测中国人口变动

日韩两国则比我们更早进入人口负增长,更是失控衰退的典型。韩国是全世界人口生育率更低的国家。智库研究发现,即便在最乐观的情境下,一百年后的韩国人口也将不足如今的 1/3。即便 *** 提出了一系列提振生育政策,依然收效甚微。

据联合国预测,东亚的总和生育率

在下个世纪前都将处于世界垫底水平

可是,欧洲却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社会的地区,欧洲人口生育率早在 19 世纪就已经开始下降,但欧洲总人口却在 20 世纪后期就做到了逐步稳定,甚至有所回升

据欧盟委员会统计,2025 年欧洲人口在疫情之后实现了连续四年增长,如今已经超过了 4.5 亿。

这其中的法宝就是——移民。

2023 年有近 600 万人移居欧盟国家,大部分来自非欧盟国家,其中德国和西班牙吸收了 40% 以上。据欧盟统计局称,移民的到来已成为唯一能够抵消欧洲人口自然下降的因素。

大规模引进移民的西欧和北欧

人口将缓慢增长随后保持稳定

靠什么延缓人口惯性?

人口的增加或减少,都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般人能直观感受到的,是买房、彩礼、养娃、生育补贴、社交媒体等因素。这些因素确实会影响自己对生育的看法。人们也往往会本能地认为,这是影响人口增减的关键因素。

从个体微观层面来说,确实如此。但从宏观群体来说,有一只无形大手在背后推动着人口增减,叫作 " 人口惯性 "。

形象来说,这相当于一辆在缓坡上加速前进的小车松开油门(生育下降)后并不会立刻滑落(人口减少),而是会在惯性的影响下再前进一段距离(人口惯性增长),逐渐停止,最后滑落。

这时,若重新持续踩下油门(生育回升),小车也不会立刻加速上升(人口增长),而是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滑落一段距离(人口惯性减少),这种人口滞后变动过程就被称作 " 人口惯性变动 "。

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惯性大小取决于其人口数。更大的人口基数,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育龄人口参与生育,而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后果,则是后续育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进一步导致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最后才是人口净减少。

对于东亚来说,由于人口生育率下降速度很快,人口惯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由增长转为减少,即使东亚地区拿到了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剧本也难以扭转

但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人口生育率同样在下降,人口惯性增长的时间却明显更长。正是大量的移民涌入,延迟了欧洲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

而且,这些移民通常也是生育主力军,尤其是*移民,他们的到来不仅能够提升人口基数,更能提升人口生育水平,延长人口惯性增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即使欧洲突然转变为低生育,人口的下降也不会迅速向东亚水平靠拢。

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亚洲相比于欧洲来说

人口增长会更快转为减少且减少的速度会更快

人口惯性理论表明,一种人口趋势一旦形成,便难以逆转,依靠人口政策提升自身人口生育水平的方式,往往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最直接有效延缓人口负增长的 *** 就是移民。尽管欧洲常被嘲讽靠移民才能续命,但不得不承认,人家通过移民确实实现了一种平衡。

当然,引进移民不是直接把人拉进来这么简单,这是一项技术活。

引入移民的老司机

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是中日韩三国面临的严峻人口问题,而且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应对方案。相比之下,欧洲则有着更长远的探索经验,堪称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首先是在欧洲各国早已成立人口研究和统计机构。法国的国家人口研究所(INED)、德国的联邦人口研究所(BiB)以及马克斯 · 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PIDR)等机构,都致力于研究人口问题、监测人口趋势,并为 *** 提供科学建议

在机构研究支持下,各国都有五花八门的人口政策。除了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支持政策,能降低养育成本、稳固生育水平之外,开放的移民政策已经成为弥补人口负增长的关键因素。

作为老牌殖民国家,英法两国都曾大规模接纳前殖民地移民。德国则在上世纪 70 年代为了减缓劳动力短缺问题,曾大规模引进 " 客工 ",吸引了大量土耳其人入德工作。

最初,这些客工被设想为短期轮换,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原籍国。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居留限制被取消,导致大量客工选择留在德国,并申请家庭团聚,最终形成了永久性的移民社区

德国境内外籍人口中,土耳其人的数量一直遥遥领先。直至近年来俄乌冲突爆发,德国吸纳大量乌克兰难民,土耳其的优势才有所缩小。

在德乌克兰人的增长也表明一个事实,除了有计划性的劳工引进外,吸纳难民也是欧洲补充劳动力的重要手段,二战后的多次大规模难民涌入给予了其独特的应对模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2015 年中东战乱引发的欧洲难民危机,数百万的来自叙利亚、阿富汗等国的难民涌入欧洲。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各国登记了超过 6 百万的乌克兰难民

欧洲人口还能稳多久?

尽管从人口学角度来看,吸纳移民和难民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欧洲人口数量问题,但是真正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是后续的深层次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族裔结构和社会融入问题。

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不同的是,欧洲地区的本土文化和民族更加根深蒂固,大量异域人口涌入,会造成更多社会文化冲突和治安问。而且移民群体更高的生育率,也让部分欧洲人担忧又害怕。

面对这些问题,解决手段就是促进移民的同化和融入。

比如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局(BAMF)、法国移民与融合办公室(OFII)在移民融合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意图平衡移民的融入和本国民众意见

至于效果嘛,看看近年欧洲选举情况就知道了。

经济下行的环境显然放大了民众对于移民到来的情绪,给了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想可乘之机,对移民更加强硬的极右翼党派在欧洲大有主导之势。

欧洲极右翼势力有崛起之势

当然了,不止是当地民众有意见,移民群体本身也存在问题。

移民本身就会 " 抱团 ",而目的地国为便于管理,总会将移民集中安置,这导致移民自成一体。再加上移民本身的社会经济条件更低,自然会与主流社会隔离。

而欧洲移民又多为*,与欧洲本土的基督教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火不容。这种冲突现在依然像一个幽灵一样,不时加剧社会紧张。

此外,移民群体的社会经济劣势和文化冲突,进一步加重移民群体对社会融入的抵抗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欧盟一直在引入人口外,俄罗斯也在小心翼翼地行动。作为在二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俄罗斯人口不足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受地缘冲突和生育下降影响,俄罗斯人口负增长问题十分凸显。

根据俄罗斯劳工部估计,到了 2030 年,劳动力短缺人数可能会从现在的 150 万人增至 240 万人,俄罗斯 *** 也开始不得不考虑引进外国劳动力来弥补缺口。

此前,俄罗斯乌拉尔工商会主席安德烈 · 贝塞丁表示,俄罗斯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引进多达 100 万印度技术工人。但俄罗斯劳动部却表示,2025 年的外国工人配额为 23.5 万,其中印度工人为 71,817 人。

朝鲜人也在俄罗斯的考虑范围内,目前进入俄罗斯的朝鲜劳工已经有了大幅增长。

对于俄罗斯来说,引进大量的非斯拉夫族的劳动也带有政治风险,将加剧国内排外情绪。与欧盟国家用长期实践检验形成的 " 技术活 " 相比,俄罗斯要更加的谨慎。

过去,欧洲(特别是欧盟发达地区)把握住了移民对人口增长的作用,避免了剧烈的人口萎缩,早早吃上了人口红利的蛋糕,但这个蛋糕终究不能常吃常有,再多的移民也会有用完的时候。

回顾文章开头,我们不难发现," 发展就是更好的避孕药 " 的定律还在发挥作用,世界各地无论发达和落后,人口生育水平都在下降。而现有移民的生育水平也不可能逆潮流而上,欧洲的未来也将不可避免地落入人口负增长。

至于这个时刻何时到来,就看欧洲如何持续平衡移民及其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日元2天贬值2%!高市早苗引爆汇市风暴
  • 日本宽松预期发酵 日元早盘走弱
  • 特朗普:当前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发生的是“叛乱”
  • 雷军:小米17手机不用担心续航问题
  • 日本30年国债招标在即 关注高市胜选后的债券投标倍数
  • 纽约期金升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为史上首次
  • 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今天预计到达旅客80.8万人次
  • 政府“关门”持续,美一机场数小时无空管人员值守
  • 成为“水果第一大国”,中国用了60年
  • 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73% 创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
  • 数百游客在珠峰东坡突遭暴雪背后:“世界屋脊”天气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
  • 25%卡车关税来袭!特朗普保护主义抬头,贸易面临新冲击
  • 反转?广西骨折球员是防守犯规时受伤:重庆队无过错但裁判有问题
  • 任法国总理不满四周 勒科尔尼缘何辞职
  • 从吴文化博物馆藏朱碧山银槎杯看“仙人乘槎”形象的演变
  • 新疆喀纳斯景区暂停户外徒步滞留游客已全部到达目的地
  • 美国政府停摆持续与法国政治危机推动金价逼近4000美元
  • 国庆中秋假期返程高峰到来,今日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358万人次
  • 孙兴杰:漠视巴勒斯坦主权和领土,是特朗普和平计划的最大缺陷
  • 新疆喀纳斯景区暂停开放户外徒步线路
  • 固态锂电池新突破!我国研究出可弯折2万次柔性电池
  • 中央气象台:全国农业气象月报(2025年10月05日)
  • 手握3400亿美元,巴菲特的现金“困境”,开始显现
  • 联合国宣布紧急拨款保障加沙燃料供应
  • 十一车市,大爆发!
  • 旁白|直面达古冰川消失,是遗憾也是机遇
  • 宝鸡一小区业主想用水需先要结清物业费,律师:捆绑收费违法
  • 体坛联播|詹姆斯预告明日凌晨新决定,杨瀚森恩师徐长锁逝世
  • 止步上海大师赛32强,商竣程说自己还可以更好一点
  • 日本日经225指数连续第二日创新高 芯片股领涨
  • 黄金牛市再启:十大核心标的产业链投资全解析
  • 泰国蒙面劫匪持枪洗劫金店价值数百万泰铢
  • 近千人因暴雪被困珠峰!亲历者回忆死里逃生:“根本挡不住,全身结冰”
  • 全球“货币贬值交易” 期金抢先突破4000美元大关!
  • 美股和黄金同步历史新高
  • 国庆重看《阿凡达:水之道》,我对第三部的前景非常担忧
  • 全球“乱局”点燃避险狂潮!期金“触摸”4000关口,多头已瞄准4200
  • 石宏:歼-10不仅仅是“拉彩烟的”,它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 现在的她,让世界刮目相看
  • 高校纷纷“去绩点”,能否带来教育“退卷”?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