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巨头为何纷纷用上中国机器人?

音符科技网

金京浩/文

最近,我在日本的产业新闻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很多人传统认知的现象。

我们一提到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都是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或是德国的库卡这些巨头。但现在,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日本的仓库和工厂里发生——主角,变成了来自中国的机器人。

就在今年6月,日本家居零售巨头尼得利(Nitori)宣布,他们正在测试一家中国公司“XYZ Robotics(星猿维克)”的机器人,用来解决物流中心里最头疼、最耗人力的一个环节——集装箱卸货。

无独有偶,日本更大的汽车用品连锁店澳德巴克斯(AUTOBACS),也引入了一家名为“GROUND”公司的自主协作机器人“PEER 100”,来提升仓库的分拣效率。而这家GROUND公司,其机器人技术和供应链,也与中国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这些终端用户的案例还只是“点”上的突破,那么,日本工业零部件巨头米思米(MISUMI)的动作,则标志着“面”上的铺开。他们推出了一个惊人的自动化方案:导入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更低仅需600万日元(约合30万人民币)。而实现这一“价格破坏”的关键,正是他们积极采用了高性价比的中国机器人。

从零售巨头到工业品供应商,日本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中国机器人。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理由一:极致的性价比,让“机器人自由”成为可能

这,或许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过去,在日本导入一套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动辄需要数千万日元,高昂的成本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米思米的“600万日元方案”,就像一枚重磅炸弹,直接将机器人应用的门槛拉到了“地板价”。

这背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它让日本企业,尤其是预算有限的中小企业,计算投资回报(ROI)的周期大大缩短。以前可能需要10年才能回本,现在或许3-5年就可以了。面对日本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高昂的人工成本,这笔账,日本的经营者们算得非常清楚。

理由二:惊人的速度与灵活性,精准打击“痛点”

与传统的机器人巨头相比,中国机器人企业展现出了惊人的市场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它们往往不追求做“大而全”的通用型机器人,而是瞄准特定场景下的“痛点”,提供“小而美”的解决方案。

比如尼得利测试的XYZ Robotics,这家公司最擅长的就是将3D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复杂的物流分拣场景。他们的机器人不是一个只能执行固定程序的“铁臂”,而是一个有“眼睛”和“大脑”,能够自主识别、抓取不同形状货物的“智能工人”。

这种“快、准、狠”的打法,能够快速解决客户最棘手的问题,这在分秒必争的商业竞争中,显得尤为可贵。

理由三:从“硬件”到“软件”,中国AI技术力的崛起

如果说,十年前中国制造的优势是硬件成本,那么今天,中国机器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软件和人工智能上。

无论是XYZ Robotics的视觉算法,还是各类仓储机器人背后强大的调度系统,都体现了中国在AI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日本企业发现,这些来自中国的“新势力”,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宜的机器,更是一套能够提升整体效率的“智能大脑”。

这种“软硬结合”的能力,正在重塑日本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它不再仅仅是“便宜”,更是“聪明”。

未来展望:一场双向奔赴的产业融合

那么,这股潮流的未来会是怎样?

我认为,这绝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现象,而是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的产业融合的开始。

对日本而言,面对无法逆转的“少子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引入高性价比、高智能化的中国机器人,是维持其产业竞争力的现实且理性的选择。

而对中国机器人企业而言,日本是一个绝佳的“试炼场”。这里有最挑剔的客户,最严苛的品质要求,和最复杂的应用场景。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本身就是对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的更好证明。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中日之间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将从单纯的“买卖关系”,走向更深度的“合作研发”和“生态共建”。日本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品质管理经验和全球渠道,中国企业则贡献AI算法、软件能力和迭代速度。

这场发生在邻国工厂里的“静悄悄的革命”,或许正在告诉我们:全球化的今天,产业的边界早已模糊。开放、务实、拥抱变化,才是企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法宝。

作者金京浩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代表处对外业务部副部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朝方为中国上海艺术团举行欢迎宴会
  • “双节黄金周”茶百道多家门店销量增长超1000%
  • 英国Revolut公司将推出印度支付平台,目标2030年前覆盖2000万用户
  • 长春高新押注脱敏市场求解背后:集采压价与竞争加剧成掣肘
  • 索菲亚核心业务增长乏力,多品牌与渠道战略遇阻
  • 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黄金价格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
  • 巨亏450亿美元,美国农民眼巴巴等待特朗普政府救济
  • 探路者中报业绩失速:户外业务多渠道遇冷
  • 谈判第三日,哈马斯与以色列交换待释放被扣押人员名单
  • 海南发展: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全面停产
  • 赖清德称台积电协助美国再度伟大,被批“厚颜无耻”
  • 9月新基金发行创年内单月最高,节后百只新基“同台竞技”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破18亿
  • 中信证券:假期热点主要集中在资源和AI领域
  • 法国这短命政府有多“抽象”:“割席”割了个寂寞,组阁犹如“过家家”
  • 华兴源创:苏州源客、苏州源奋拟合计减持不超0.9%公司股份
  • 兴业银锡:股价异动原因系公司主营产品白银与锡的市场价格近期出现显著波动
  • 港股国庆假期收官:恒指微跌,科指涨0.81%
  • 中金宏观:9月经济数据前瞻 内需偏弱,社融趋缓
  • 收评:港股恒指跌0.48% 科指跌0.55% 黄金股走强 长风药业上市首日涨超160%
  • 四川黄金:竞买取得新疆高昌区库格孜—觉北金矿普查探矿权
  • 乌克兰称不干预在波兰被捕涉“北溪”案乌公民司法程序
  • 辽宁发生重大刑事案,行凶男子穿拖鞋逃跑,警方悬赏5万元协查,当地居民:已接到安全提醒
  • 穗恒运A:台风灾害造成公司资产损失金额预计可能超过2024年度净利润的10%
  • 黄金冲上4000美元,美银默默警告:三大信号暗示回调在即!
  • 小摩:维持吉利汽车“增持”评级 23亿回购计划反映管理层信心 目标价22港元
  • 放弃美籍去当兵,“废柴太子”要洗白?
  • 富瑞:予毛戈平目标价130港元 评级“买入”
  • 男子喝3斤白酒用智驾开车20公里,停在高速睡着了,被判处拘役一个月
  • 高盛:升中兴通讯目标价至38.4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 国庆假期日均客流10万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设网约车专属听单区
  • 男子免费充电后扯断多根公用充电线,店主:没发生任何矛盾
  • 瑞联新材:股东拟减持不超10.08万股公司股份
  • 支付宝、高德、AQ联合发布《出国三宝小趋势榜》
  • 支付宝:外国游客国庆“碰一下”消费涨500%
  • Salesforce在数据泄露事件后拒绝向黑客支付赎金
  • 微信公布“十一”数据:重庆消费金额笔数全国第一
  • 国庆黄金周叠加新政满月:深圳新房签约量增长明显,返程人员增多推高看房量
  • 被返程车流震撼到了!中国最大收费站挤满返程大军:双向36车道被填满
  • 农业农村部:全力做好黄淮海地区“三秋”生产工作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