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复刊座谈,护这片时代浪潮中的人文绿洲

音符科技网

在2025上海书展的浓厚文化氛围中,一场关乎人文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座谈会在上海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历经短暂休刊调整后,于2025年3月复刊的《书城杂志》,在复刊半年之际,邀请学界名家、主管领导及出版同仁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杂志三十余年发展历程,探讨新时代人文期刊的定位与未来。

停刊3个月后复刊,延续《书城》的初心

《书城杂志》自1993年创刊以来,便与上海的文化肌理紧密相连。从早期倪墨炎主编时期侧重掌故考订的书评杂志,到面向年轻白领的文化读物,再到借鉴《纽约客》风格倡导“再现文字之美”的转型,杂志始终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人文内核。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回顾了《书城》30余年的数次转型,他认为,“《书城》如今又回归了学术文化的定位。”

作为国内深度人文领域的标志性刊物,《书城》以思想的深度与文字的温度打动读者。创刊初期,舒芜、萧乾、金性尧等文坛大家曾纷纷为其撰稿,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火花,让它成为无数读书人心目中 “文化生活中的一束光”,在读者群体中留下了温暖而深刻的记忆。

去年12月26日,《书城》杂志发布休刊公告的消息传出,让许多长期关注它的读者深感惋惜与不舍。今年3月1日,“上海三联书店书城杂志” 公众号发文预告《书城》2025 年 3 月号即将面世,配文 “春天有一种光/不见于一年中/其他的时候/——只在三月的刚开头。”宣告《书城》在春光中回归。回归后的3月号刊登了葛兆光、郑培凯、陈尚君等学者的文章,熟悉的深度人文阅读风格如约而至。

复刊后出版的6期《书城》。

复刊半年来,《书城》杂志以“安全且有品质”为目标,在内容、设计、活动、发行等维度实现显著突破。编辑部聚焦重要专题与名家专栏建设,3 月号推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阐释”专题获葛兆光、郑培凯等学者鼎力支持,成功入选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精品期刊展”。陈尚君“漫卷诗书”、戴燕“我的文学史”等新设专栏文章被多家学术公众号及媒体转载,内容影响力持续扩大。

《书城》杂志还进行多维度探索,读书会品牌落地生根,半年内举办6场活动,黄晓丹、王笛、孟钟捷等学者围绕经典诠释与新书解读开讲,搭建起读者与知识的桥梁。微信公众号粉丝持续增长,在 *** 平台传播《书城》的力量。

“在变化中坚守,在坚守中成长”

作为《书城》老作者,历史文化学者郑培凯对杂志有着特殊情感。他坦言钟爱《书城》与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深度联结,更赞赏其“学术严谨却深入浅出”的特质。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汝伦则从读者视角强调 “文章好看” 的重要性。“多年前在报刊亭买的《书城》,现在翻来仍值得重读。”他认为杂志对文章的选择要区别于纯粹学术刊物,更注重文章的灵气与才情,“现在很多学者不缺乏专业度,但表达不够大众化。像许倬云先生这样的学者,文字和表达都声情并茂,才能引发读者兴趣。​”

研讨会现场

“一本杂志要办得久,让读者爱看是十分重要的。”拥有近20年《书城》编辑经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认为杂志想要长久发展,要兼顾作者与选题,尤其应青睐既有专业学识,又能写出让大众读懂的文字的“跨界作者”。内容方面,她相信“写出能和时代共呼吸的内容最为重要”,“作为一本杂志,我们不太要求时效性,但也不能完全脱离这个时代。不追求‘端锅爆炒’,而是要‘文火慢炖’,通过作者的笔,煲出好的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陈恒则聚焦纸质出版物面临的现实挑战,建议《书城》主动拥抱变化,“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冲击下,《书城》需探索深度融合路径。”同时,他提出,《书城》可进一步提升封面、版式等装帧质感,顺应读者对纸质书装饰性与审美性的需求。​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陈引驰用“不必正襟危坐”形容自己阅读《书城》的体验——清晨靠在床上、闲坐沙发时都能饶有兴致地读,“读到好文章会不自觉坐直身子。”他强调,面向大众的读书杂志需兼具“有趣味”与“有想法”,让思想火花在娓娓道来中迸发“是最有趣的部分”。​

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教授鄢秀从读者反馈出发,提及学生群体将《书城》视为 “值得投入有限深度阅读时间” 的杂志,海外学子、汉学家也常提及杂志文章。她认为,高质量文章吸引读者、读者好评反哺作者的良性循环,正是杂志生命力的体现。​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点赞《书城》“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的风格,指出其作者群“文人中带学者化、学者中有文人气”的特质是读者喜爱的关键。他建议持续巩固优质作者队伍,同时借助海外学者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面对数字化浪潮与市场竞争,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书城杂志》主编黄韬表示《书城》要“在变化中坚守,在坚守中成长”。从 1993 年创刊时的筚路蓝缕,到复刊后的浴火重生,《书城》三十余年的历程,恰是上海乃至中国人文期刊发展的缩影。未来《书城》将进一步以深度阅读为核心,以优质内容为基石,让人文精神在字里行间延续,让深度阅读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最动人的生活方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近54亿美元!瑞士巨头ABB把机器人业务卖给了沉迷超级AI的孙正义
  • 美联储会议纪要:多数官员倾向年内进一步降息 但对通胀风险保持警惕
  • 土耳其通胀意外反弹 央行宽松路径受考验
  • 美元连涨与美联储审慎表态压制风险偏好 新兴市场货币普遍承压
  • 财说| 概伦电子21.74亿元并购背后,“IP+EDA”难改善股东回报
  • 德力股份控制权拟变更 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
  • 阿根廷众议院通过限制总统令法案
  • 经济日报金观平:红火黄金周展现中国经济韧性
  • 南方电网公司受台风“麦德姆”影响用户全面恢复供电
  • 报告: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向以提供217亿美元军事支持
  • 德力股份实控人或发生变更
  • 土耳其外长:以色列袭击是叙当前面临最严重问题之一
  • 郑欣淼在人民日报撰文: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就是文明对话的历史
  • 证监会开天价罚单,经济日报:“换马甲”违规炒股红线不能碰
  • 花样年控股:有关香港计划的召开聆讯定于2026年1月16日进行
  • 人民日报:整治网络空间“情绪污染”,警惕算法“投喂”本质
  • 以媒:斡旋方预期9日达成加沙停火放人协议
  • 凌晨重磅!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 阿里巴巴-W:完成2024年11月发行的未到期以美元计价优先无担保票据的交换要约
  • 特朗普称以色列和哈马斯就释放人质和撤军达成一致
  • 京东物流拟2.7亿美元收购京东集团本地即时配送服务业务 加强“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
  • LME金属期货收盘多数下跌
  • 卡塔尔: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的所有条款及执行机制已达成一致,将促成战争结束
  • 外资机构是推动中国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 花样年控股披露境外债务重组进展,香港计划聆讯日期确定
  • 抬股价套白狼,OpenAI让黄仁勋和苏姿丰赶着送钱|硅谷观察
  • 海西新药拟全球发售1150万股 预计10月17日上市
  • 广西南宁通报发现陷坑:已临时交通管制、临时停电、群众转移
  • 今年前八个月韩国股市外资交易额超8890亿美元
  • 新秀丽获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and its Affiliates增持489.66万股
  • 加大对吹哨人奖励是巩固投保防线的重要举措
  • 龙蟠科技获瑞银增持25.10万股 每股均价约12.30港元
  • 敏实集团获魏清莲增持20万股 每股均价约35.72港元
  • 先跌后涨,绝对跌幅较小,原油度过了5年来最为平淡的国庆假期
  • 千百度获Port Bliss Holdings Limited增持约4.55亿股 每股作价0.16港元
  • 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哈马斯同意一旦达成协议将释放所有在世被扣押人员
  • “双节”楼市实探:开发商发力促销 “好房子”受青睐
  • 金价走强带动ETF迅速扩容 机构称黄金“第三浪”或刚启动
  • 今日视点:24.32亿人次 黄金周消费热背后的微观密码
  • 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_2025年10月9日_财经新闻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