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杀入”体育圈,未来市场几何? | 行业观察

音符科技网

体坛经济观察 ◥

作者:月半

本文字数:3513字

建议阅读时间:11分钟

体育与科技的融合构成了整个行业的历史大趋势,而今,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了这一趋势的焦点。

以人为主体的运动会我们屡见不鲜,那么以人形机器人为主体的世界运动会,又是否能够吸引你呢?

第12届世界运动会此前在成都举办的同时,另一场“世运会”也在北京同期举行。从创新前沿的实验室到争夺荣誉的竞技场,人形机器人也迎来了他们的“世运会”时刻。

8月14日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280支队伍依次登场亮相。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具身智能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不管是此前北京亦庄的人形机器人半马,还是在巴西举办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又或者是央视总台举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都向全行业展示出了“人形机器人+体育”结合的 *** 画面。

当然,从体育技能和竞技形态的角度客观分析,这些“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每一个动作仍然显得有些生涩,在 *** 上甚至流传着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误集锦。例如宇树机器人摘得1500米长跑金牌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撞倒其他机器人操作员后“肇事逃逸”的片段。

但正是这些略显笨拙的瞬间,让人们对这些“运动员”产生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幽默感,也不禁更让大家期待未来不断进化和迭代后的他们,在人机共生的发展趋势之下,能够帮助体育行业带来各种变革。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要“参与”体育?

人形机器人在体育领域的探索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从最初的一手一脚简单展示,到如今能够参与各类体育赛事,人形机器人在短短一两年年时间,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不少的突破。

最初,机器人仅限于在特定环境中执行简单任务,但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正逐步实现“通用性”的目标,这本质上是将语言交流、动作操控和环境感知这三大系统融合的成果。

从今年4月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到8月份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发现,人形机器人在体育领域的多个“全球首个”,几乎都是在中国本土诞生。

全球首个半马、全球首个世运会、全球首个格斗赛......中国见证了人形机器人体育领域的众多历史时刻。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这背后体现了中国在机器人行业方面的绝对实力。

在春晚出圈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之一股的优必选、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办的智元机器人等中国公司,都已经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佼佼者。

那么,为何这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纷纷参与到体育竞赛?根据体坛经济观察分析,人形机器人参与体育赛事,一方面能够为公司及其产品带来更多的品牌曝光机会。这些公司借助体育营销作为宣传策略吸引更多的目光,提升在消费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形象和关注。

考虑到如今人形机器人企业仍然是在“烧钱”的阶段,而体育又是超越国界的“通用语言”,结合体育场景进行背书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并无坏处。

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体育项目是提升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重要训练场景。或者更直接地说,不同类型的体育场景能够让人形机器人更好地进行“学习”。

根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体育部博士后李晨曦称体育竞技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真实场景,对机器人来说意味着从感知环境到信息分析、再从实时决策到运动控制的考验,这正是机器人研发需要的。

体育赛事的核心特质在于其即时性和不可预测性。与在标准化实验室进行规律性训练不同,机器人企业能够在无法预知的体育赛事场景中收集到更多关键数据。这使得企业未来能够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不断改进人形机器人产品。

玄智(深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赛事总监王奕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如果不小心出点洋相,我们反而‘更开心’。”因为机器人在动态复杂环境中的运动控制极具挑战,团队希望以此来测试稳定性,在“实战”中尽可能多地收集反馈数据,以改进提升。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哪些值得期待?

行业共识认为,人形机器人本质是AI系统落地物理世界的更佳载体。它展现了在多种场景下的适应性,比如在复杂地形中行走、执行细致的操作以及进行情感互动,其价值不仅在于取代那些重复性的劳动,更在于它能够重新定义生产力的结构。

根据目前人形机器人与体育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参与体育竞赛,还将有望渗透到执裁、训练、制造和服务等多个领域。

以执裁场景为例,事实上机器人在国际大赛上已经有过“亮相”。在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田径铁饼赛场上,几只电子机器狗来来 *** 运送铁饼,减轻了裁判团队的工作量。那么随着近几年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升级,于国际大赛上见到他们在“工作”的概率,无疑会大大地提升。

在训练和辅助领域,迭代升级后的人形机器人有望扮演教练或伙伴角色。运动员可与机器人进行一对一练习,例如网球对打或乒乓球对打等场景,都是人形机器人在训练。

在先前的文章中,体坛经济观察已经提及了陪爬泰山这类情绪消费、为快乐买单的消费趋势在持续升温。因此,未来许多消费者对于这种结合新奇体验和陪伴感的体育消费,可能会感到更加吸引。

此外,极度依赖劳动力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随着人形机器人的不断迭代升级,有望重塑整个产业链。在传统的体育制造领域,例如运动鞋和球拍装备等生产环节,对传统劳动力的依赖性非常高。然而,通过人形机器人机械式的装配,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

在赛事服务的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扮演物流助手、礼宾员或观众互动者的角色,从而增强观众的观赛体验。例如在东京奥运会前,丰田公司推出了七款机器人设备,并且将其中一款机器人的外观设计成了吉祥物的形象。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机器人最终未能在东京奥运赛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事实和现象证明,人形机器人将无可避免地迎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体育行业应该更主动地拥抱科技,借助人形机器人的力量帮助体育行业更高效、包容和创新化。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从目前的“能用”到“实用”再到“好用”,仍然有不少的距离,需要足够的耐心。

中国运动品牌已经高调入局

中国运动品牌成为了积极拥抱人形机器人趋势的行业代表,数大品牌纷纷高调入局。

根据体坛经济观察梳理,目前中国四大运动品牌,安踏、李宁、特步以及361°都与机器人企业进行了合作。这些品牌通过产品合作、战略协议和联合实验室等不同方式,深度介入机器人领域,旨在融合科技与体育,推动产业创新。

就在日前,8月17日,361°与斯坦德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根据361°的合作新闻稿显示,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专注于AI智能领域的公司,并建立“未来运动探索实验室”,研发机器人适用的服装、鞋类、配饰等装备(机器人穿戴),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材料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传统鞋服制造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加速智造与零售产业价值链的变革。

至于更早前,特步已经与宇树科技合作,在巴黎凡尔赛宫带来了一场中国科技x中国速度的跨界盛宴,让海外跑者了解到中国运动品牌和中国科技的实力。

安踏则在今年6月与宇树科技合作,共同成立“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研究基地”。三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在运动科学领域的研发应用展开深度合作。李宁则在7月与北京人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专业装备测试及智能消费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依体坛经济观察所见,中国运动品牌不约而同选择与人形机器人合作的背后,基于多重战略考量。

首先,对于运动品牌而言科技是之一生产力,也是品牌在消费市场筑起护城河的关键。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中,除了考验运动品牌的营销和口碑,更考验品牌的产品创新力。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能够帮助运动品牌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开发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其次,人形机器人是目前全社会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甚至可以被视为近几年更大的行业风口之一。运动品牌的产品在机器人“上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品牌的曝光率。特步与宇树科技的合作,就是这一典型案例。

最后,体育与科技的融合构成了整个行业的历史大趋势,而今,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了这一趋势的焦点。回顾观赛媒介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收音机,到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再到现在的AR和VR设备,随着体育赛事与科技的持续进步,体育与科技的结合也将迎来革命性的变革。

相信随着人形机器人的不断迭代与升级,“人机共存的时代”总有一天会令体育行业更加智能与有趣。不管你是作为参与者还是观赛者,相信体验将会非常与众不同。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大型体育赛事中,人形机器人或许会成为裁判团队的一员,精准无误地执行比赛规则;也可能成为观众的向导,提供个性化的观赛指南和服务。

这样的“人机共存时代”,无疑将为体育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此刻的体育,将不仅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前沿阵地。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杀入”体育圈,未来市场几何? | 行业观察》

阅读原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住建部部长在学习时报撰文: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要识变应变求变
  • 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_2025年10月13日_财经新闻
  • 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涨幅扩大至1.6%
  • 华泰证券:风险事件扰动下的应对思路
  • 西湖边多次尝试拦阻路人,强行要求对方观看不雅视频!来杭直播男网红,被判七个月
  • “可怕的场景”美国一夜发生多起枪击案已致8死多伤
  • 寸土寸金的香港:油车是“重奢”,电车则属“轻奢”
  • 万辰集团业绩高增长冲刺港股:开店节奏急剧放缓,对手狂开超2万家
  • 特写|“能加个微信吗?”当500强高管们遇上上海AI
  • 金观平:为服务出口提供更多保险支持
  • 视频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边境地区交火
  • 非车险业务“阴阳费率”将被严查
  • AI早报 | 马斯克 xAI 正开发“可用于游戏与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模型”;滴滴自动驾驶获得D轮20亿元融资
  • 中金:中美关税“再升级”A股不改中期趋势 中国资产重估仍在延续
  • 美国股指期货上涨 标普500指数期货上涨1.1%
  • 国安部:库房管理员多次窃取变卖涉密装备和资料,获刑7年半
  • 北交所并购重组生态渐趋活跃:五新隧装收购案提交注册
  • 特朗普最新表态:可能会供乌“战斧”!美联储将公布重磅报告!A股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 金价刷新纪录高点 轧空行情推动白银价格延续涨势
  • 涉密单位人员窃取专用装备数百件网售被判刑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案情
  •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开盘报3550.08点
  • 吉祥航空安全员被指侵占头等舱乘客遗落手机,航司:已解聘
  • 科技早报 | 市监总局回应高通遭反垄断调查;美团试点外卖骑手屏蔽顾客功能
  • 九福来完成收购河南丽轩网络科技的全部股权
  • 创陞控股发盈喜 预期中期取得溢利及全面收益约1500万至200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 中国这两个邻国,大打出手了
  • 今日复牌!A股龙头,突发公告!
  • 中国水务:拟发行美元计价优先票据
  • 美副总统:若政府停摆问题得不到解决 将进一步裁员
  • 创业集团控股:股份合并预计将于10月14日生效
  • 界面早报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中方相关经贸政策措施情况答记者问;“并购六条”以来沪市新增并购项目近千单
  • FORTIOR股东微禾解除质押50万股
  • 云工场于10月10日斥资775.53万港元回购163.5万股
  • FORTIOR:约3650.51万股限售股将于10月20日起上市流通
  • 德林控股控股股东完成向董事、高管及雇员转让6000万股股份
  • 韩股低开1.7% 日股休市
  • 视觉周刊|故宫百年,续写华章
  • 云顶新耀授出123.74万份购股权及53.03万份奖励股份
  • 北森控股授出总计19万份受限制股份单位
  • 央行公开市场本周10210亿元逆回购到期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