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25年中报:银行业绩迎来关键回暖

音符科技网

文/《清华金融评论》杨曦

截至2025年8月31日,我国深沪两市全部42家上市银行均已披露半年度报告。上半年,银行业绩迎来关键企稳回升期,整体景气度较一季度明显改善。盈利方面,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回暖;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且略有下行,同时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拨备覆盖率逐步企稳,呈现出盈利与资产质量同步向好的趋势。

盈利能力:经营业绩回暖,非息收入表现亮眼

在42家上市银行中,上半年共有26家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正增长,占比超过六成;其中2家银行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不过,仍有部分银行出现“双降”局面。

具体来看,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29%,在量价共同推动下,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97%,自一季度以来重回正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06%,预计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68%,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虽下降96.85%,但降幅收窄,第二季度单季实现20.27%的正增长。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46%,增速较前期进一步提升。

上市银行中,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业绩下行压力较去年同期有所缓解,但仍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万亿元略有提升;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25.24亿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833.88亿元。六大行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三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整体盈利状况较去年明显改善。股份制银行中,仍有两家银行营业收入未能实现同比正增长,而归母净利润方面,仅有两家银行实现正增长。

数据来源:wind数据来源:wind

尽管利息收入仍占据银行营收的绝对主导地位,但其增长正面临结构性挑战。持续收窄的净息差,极大地削弱了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使得依赖规模扩张的“以量补价”模式效能递减,最终导致利息净收入增速放缓乃至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六大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2万亿元,同比下降约2%。除实现同比增长外,其余国有大行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股份制银行在信贷投放放缓的背景下,利息净收入增长仍面临压力。不过由于基数相对较低,除外,多数股份行仍保持正增长。

手续费及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明显回升,对营业收入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报行合一”作为行业的主要压制因素其影响逐步消退,叠加代销等中间业务的强劲表现,共同推动了手续费收入增长动能的修复。上半年有四家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正增长,另外两家同比降幅显著收窄。部分股份行在低基数与代销业务回暖的推动下,手续费净收入增速提升。其他非息收入普遍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二季度债券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负转正。民生银行上半年大幅增长25%,浦发银行在较高基数上仍实现6%的增长,其余股份行该类收入则同比有所回落。

数据来源:wind数据来源:wind

风险控制:总体企稳,个贷成不良率主要压力源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23%,与上一季度末持平。对公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主要得益于房地产相关行业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然而,不同产品线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均出现不同幅度上升,风险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领域。

国有大型银行方面,6月末不良贷款比率更低,为0.92%,是国有行中唯一一家控制在1%以下的银行,但其不良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交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实现同比与环比双降;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0个基点;其余三家国有银行不良率保持稳定。

股份制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管控良好,九家上市股份行不良贷款比率均维持在1.5%以内,与大型国有银行水平接近。其中,不良率长期处于行业更低水平,截至6月末为0.93%,是股份制银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低于1%的机构。除民生银行不良率小幅上升外,其余股份制银行均未出现不良率增长。

在拨备覆盖率方面,上半年,六家国有行的拨备覆盖率表现有所分化。其中,交通银行虽仍处于国有行中较低水平,但环比显著提升9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环比再度下降,由去年国有行首位降至第二;虽出现小幅下滑,但仍持续保持国有行领先地位。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更低,延续平稳下行趋势,目前已降至197.39%,其余两家国有行则略有回升。股份制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总体波动有限。招商银行仍保持行业更高水平,截至二季度末环比上升至410.93%;民生银行则仅为145.06%,处于股份行更低位;其余股份行环比变动幅度较小,整体保持稳定,略低于国有行。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2025年,全球经济金融政策将显著变化,银行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但随着中国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经济运行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将夯实银行业经营环境。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金融主力军作用,有望在规模稳健扩张的同时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夯实盈利增长和资本基础,保障经营向优向好。更多内容请参考《2025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研究报告》。

《2025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研究报告》专题探究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系统解析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如何精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多位专家从实践出发,就商业银行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优化运营、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关键议题,提出了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深入思考。

编辑丨杨曦

审核丨秦婷

责编丨兰银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重大资产重组!A股公司公告:明日复牌!
  • “避风港”行情来袭!公募人士:港股或更有分红优势
  • 美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馆发布安全警告
  • 周末影响市场重要资讯回顾:央行整合投资渠道吸引更多外资投资境内市场,证监会规范控股股东实控人行为
  • 多起死亡事件后,一批中药注射液或被淘汰
  • 以色列空袭加沙南部拉法地区
  • 广东:10月12日-18日新增报告208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
  • 10月上半月印度进口的俄罗斯石油量增加
  • 央视主持人“月亮姐姐”告别,尼格买提留言
  • 记者手记:为啥这么多外国人挤在广州这条地铁上?
  • 红星照耀中国|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听演员张嘉益讲述延安故事
  • AI资本开支太狂热了?高盛:这才到哪呢
  • 造水电、修桥、建大学,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加纳发展
  • 十大机构看后市:短期波折不影响A股中长期走势,牛市还有纵深,四季度还有科技行情,超调提供较好介入时机
  • “长征”冲云霄载梦探星河(新时代画卷)
  • 珠海冠宇: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43%-80.51%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破万亿元,请看《浪尖周报》第45期
  • 亨泰完成先旧后新配售3060.5万股 净筹约1420万港元
  • 英诺赛科完成配售合共2070万股新H股
  • 多图|直-9家族最强舰载机亮相,可挂载多种武器
  • 信利国际于10月17日斥资144.04万港元回购121.4万股
  • 碧桂园服务于10月17日耗资618.6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 创新奇智于10月17日斥资148.2万港元回购22.01万股
  • 贪玩于10月17日斥资468.92万港元回购35.72万股
  •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杨学卫被查
  • 生态环境部孙金龙:建议拓展投融资渠道,增强绿色“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活力
  • 美的集团于10月17日斥资2.2亿元回购301.82万股A股
  • 归创通桥于10月17日斥资124.43万港元回购5万股
  • 开云集团据悉将把美妆部门出售给欧莱雅
  • 警告信激增 英国税局剑指加密逃税
  • 保诚于10月16日耗资约296.02万英镑回购约29.24万股
  • 康臣药业于10月17日斥资477.91万港元回购31.7万股
  • 绿景中国地产因可换股优先股获兑换而发行3.06亿股
  • iPhone 17 “牙膏挤爆”引发换机潮 苹果智能机销售重回增长
  • 振宁曾在百岁生日宴后摔倒,致脊椎骨裂在301医院住了85天
  • 华南城:没收未领取的股息
  • 首佳科技于10月17日耗资56万港元回购70万股
  • 广发策略:光模块、PCB指数调整时长达13个交易日,调整时长尚未达到平均水平,但调整幅度已经接近历史均值
  • 守益控股收购合计约157.41万新加坡元债券
  • 扬杰科技: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52.40%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