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到“串串房”,退租何其难

音符科技网

调查动机

前不久," 男子 6 万月租住进甲醛房 " 登上热搜。据公开报道,当事人马先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租下每月 6 万元的房子,入住两个月后出现身体不适,经测试甲醛超标 2 倍。但房东、中介则称房子多人住过,不存在甲醛问题,房东拒绝沟通退押金。

记者致电当地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相关负责人回复称,该事件发生后,属地街道、派出所对房东和租客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2025 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有近 2.6 亿租房人。一次次的 " 串串房 " 事件牵动着公众的心。

" 串串房 " 为何频频出现?租客 *** 面临哪些困难?相关乱象该如何整治?近日,记者深入租房市场对此进行调查。

" 入住不到一个月,全家咽痛、眼痛,经检测发现出租房甲醛超标两倍多,退租却要被扣光 4.8 万元!"

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在北京工作的冯先生回忆起 2023 年的租房经历仍心有余悸。当时,他通过中介租下某小区三居室,交房后因甲醛浓度远超国家标准要求退租,却被中介以 " 扣 39 天房租 + 双倍违约金 + 不退中介费 " 相要挟。前不久,这场持续近两年的 *** 拉锯战终于落下帷幕,法院判决帮助他追回了损失。高兴之余,冯先生坦言:" 为了健康讨个说法,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数。"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住房租赁市场规模扩大,被称为 " 串串房 " 的问题房源屡见不鲜——这类由炒房客低价收购后,用劣质材料快速装修的房屋,因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被租客称为 " 隐形健康杀手 "。而当租客发现问题要求 *** 时,常遭遇检测报告造假、责任相互推诿、投诉渠道不畅等多重阻碍, *** 之路举步维艰。

漫画:高岳

甲醛超标中介拒不负责

2023 年 9 月,为给新生儿营造宽敞空间,冯先生通过中介租下一套三居室," 看房时觉得装修新、采光好,没多想就签了合同,押一付三加中介费共付了 4.8 万元 "。

入住前打扫时,冯先生和家人频繁出现咽痛、眼痛症状,且房间异味迟迟不散。冯先生自行购买试剂盒检测发现甲醛超标,随后委托 CMA 机构(具备法律效力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房间甲醛浓度分别达 0.15 毫克 / 立方米、0.17 毫克 / 立方米。而根据相关规定,一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学校教室等)室内空气甲醛的限值为 0.08 毫克 / 立方米。

当冯先生提出退租时,中介态度骤变:" 要么我们找人除醛,要么你承担 39 天房租 + 双倍违约金,中介费一分不退。" 更让他愤怒的是,中介虽指定复检机构出具 " 达标 " 报告,但该机构却被查出资质存疑。

*** 中冯先生才发现,该中介同时注册了 " 房产经纪公司 " 和 " 房屋租赁公司 " 两个身份——签约时用经纪公司名义,装修托管却用租赁公司身份。" 这就导致合同里根本没写他们该对装修质量负责,投诉难以成功。"

直到今年 2 月,法院一审判决,中介扣除 39 天房租后,退还中介费、押金,并赔偿检测费、搬家费及一个月违约金,金额与冯先生支付的 4.8 万元基本持平。中介不服,提起上诉,理由是 " 看房时没闻到味 ",而甲醛作为无色气体,低浓度下仅凭嗅觉根本无法察觉。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法院判决中指出,中介明知房屋可能存在甲醛问题却隐瞒,已构成违约。" 冯先生拿出判决书感慨道," 可普通人哪懂这些套路?若不是坚持起诉,恐怕只能认栽。"

冯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2024 年 8 月,江苏的马女士同某房产中介平台下属公司与房东、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马女士以押一付三的方式向房东支付了 8000 元租金,并向中介支付了 600 元中介费。" 屋内家具基本上是房东的,我只进行了少量的个人添置,比如小的塑料柜子,还有些宠物用品。"

入住一个月后,马女士发现自己总是提不起来精神,家中的宠物猫入住后也有明显的烦躁症状。马女士向记者回忆道:" 起初以为是工作过于劳累,直到自行检测发现屋内甲醛含量超标,才意识到问题根源。" 随后她开始与中介和房东协商,平台 *** 表示不认可自行检测的结果,但可以支付除醛的碳包费用来解决此事,马女士没有接受该建议。

随后,她委托 CMA 机构进行了甲醛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主卧、次卧、客厅、餐厅的甲醛浓度均超标。手握检测报告,马女士再次同中介和房东协商,要求房东根据合同条款退租,并赔偿违约金及损失约 7500 元。在马女士 " 如果协商未果,我将报警处理,再向相关部门提交证明举报,还会准备起诉 " 的坚持下,房产中介公司经纪人紧急联系房东提出三方协商处理,最后房东才妥协,同意退还全部租金和押金。

检测报告造假蒙蔽租客

" 房东给的检测报告说甲醛达标,朋友一进门就呼吸困难——原来报告连公章都没有。" 上海租客夏女士的经历,揭开了 " 串串房 " 的另一重套路。

2024 年 5 月,夏女士为缩短通勤时间,通过中介看中一套 " 装修完晾了一个多月 " 的房源,交了 2000 元定金,约定 " 检测合格就入住,不合格退定金 "。房东随后提供 " 空气质量合格报告 ",夏女士支付押金和 3 个月房租共 27200 元,并向中介支付 2500 元中介费。

准备办理居住证时,对方突然要求 " 和真正房东重签合同 ",夏女士才发现之前与之打交道的是二房东,更令人不安的是,对甲醛过敏的朋友看房时出现恶心反胃症状。夏女士又看了一遍房东给的报告,才发现上面无委托方、无公司名称、无盖章," 根本就是假文件,这房很可能甲醛超标 "。

随后,夏女士找的 CMA 机构检测给出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甲醛浓度达 0.32 毫克 / 立方米,超出安全限制几倍,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也严重超标。" 若是没有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夏女士提前做了功课:" 我告诉他们,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故意隐瞒房屋甲醛超标的事实并出租,可能涉嫌欺诈。" 最终中介当场退还中介费,房东退还房租、押金并报销检测费。

" 但很多租客不知道这些规定,看到‘合格报告’就信了。" 夏女士提醒,一定要查报告是否是由 CMA 机构检测出具的,别被假文件给骗了。

投诉无门 *** 费时费力

与冯先生相比,浙江杭州的李女士面对的是更棘手的 " 个人中介 " 困境。

2024 年 11 月,因前房东卖房,李女士急需租房。" 朋友租过‘串串房’出现甲醛中毒,我特意跟中介强调‘绝对不要新房、不要甲醛房,可以接受旧房子’。" 对此个人中介表示给她找的房子完全符合要求。最终,李女士通过个人中介租下某小区房屋,月租金 3200 元,押一付三,再加上中介费共计 14400 元。交房后因关窗防雨水,屋内出现刺鼻气味,李女士眼睛干痛,委托 CMA 机构检测显示,两间卧室甲醛浓度达 0.098 毫克 / 立方米,超出安全限值。

" 我要求退还中介费、押金和剩余租金,中介说可以换房,房东只愿退租金不退押金。" 李女士拨打投诉热线,被告知 " 涉及个人中介和房东,属民事纠纷不受理 ";报警协调无果,当地相关部门则表示 " 合同纠纷需自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

无奈之下,李女士将房东和中介告上法庭。司法介入后,房东妥协退还押金和剩余租金,李女士撤诉。但收取 1600 元中介费的个人中介仍拒绝退款,截至记者发稿时,针对中介的诉讼尚未开庭。

2024 年 5 月,上海的周女士通过中介租房,看房时虽闻到异味但被 " 前租客住了半年 " 的说法说服,支付中介费 1155 元及押一付一共计 5600 元。入住后周女士出现失眠头疼,自测甲醛 0.284 毫克 / 立方米,CMA 机构检测显示甲醛为 0.185 毫克 / 立方米,远超安全限值,于是紧急搬离。

房东拒绝退押金,还要求她承担 50% 中介费;中介称 " 中介费是应得的,可继续帮忙找房 "。周女士决定起诉。立案前经法官调解,房东才退还押金并承担检测费。

" 全程没人主动担责,非要闹到法院才解决。" 周女士无奈地说。

为什么租赁市场上有这么多 " 串串房 "?

" 主要是因为租赁市场上不法中介和二房东为了节约成本,收房时专挑‘老破小’,装修用的大多是建材市场的尾货—— 30 元的强化地板、50 元的复合门,墙面粉刷只做表面功夫,水电改造更是敢直接走明线节省成本。他们靠网红滤镜骗小白,比如用浅色系显大,密集灯光遮瑕疵,家具全是最廉价的板式款。" 北京一名有十余年从业经历的租房中介告诉记者,在这种劣质材料的堆砌下,室内必然有害气体超标。

" 当我指出屋内空气质量不达标时,房东和中介相互推诿,而合同中多未明确装修质量责任。于是,往往为了几千块钱,就要打上至少大半年官司,这真的值得吗?" 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租客最多的感慨和无奈。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天骄 实习生 张鸿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9月10日美股成交额前20:甲骨文云业务前景推动股价飙升36%
  • 特朗普称保守派人士查理・柯克已去世
  • 美国一保守派政治组织负责人遭枪击
  • 法国新总理勒科努上任 誓言改革应对债务挑战
  • 美国债市:国债全线上涨 收益率曲线趋平
  • 原油:油价上涨 投资者猜测特朗普针对俄罗斯的下一步行动
  • 法国多地发生大规模示威,抗议削减财政支出
  • 德意志银行:美国或可利用稳定币来捍卫美元主导地位
  • 尼泊尔首都局势恢复平静
  • 周三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台积电涨3.79%,蔚来跌8.68%
  • 美元指数10日微跌
  • 国际油价10日上涨
  • 收盘:美股涨跌不一 纳指与标普指数再创新高
  • 活力中国调研行|《繁花》新传!当汪小姐变成王小姐,又又又开放?
  • 星座品牌公司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
  • 以色列总理要求卡塔尔驱逐哈马斯领导人
  • 味好美创2024年6月以来新低
  • Keurig Dr Pepper创2020年11月以来新低
  • 高露洁棕榄创2020年11月以来新低
  • 墨式烧烤公司创23年10月以来新低
  • 纽蒙特矿业创22年4月以来新高
  • 特朗普请求上诉法院推翻法官裁定 允许他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
  • 美光科技创24年6月以来新高
  • 海口警方:女子因剐蹭与他人产生肢体冲突,男子为女子出头打人被拘十日
  • 惠与科技创拆分上市以来新高
  • 博通创约25年来新高
  • 博通创2009年8月IPO以来新高
  • Arista Networks创2014年6月IPO以来新高
  • 高盛创1999年5月IPO以来新高
  • 汽车地带创1991年以来新高之后转跌
  • 谷歌A类股创历史新高后转跌
  • Alphabet C类股交易价格创历史新高后转跌
  • 油价因地缘冲突上涨 但供应过剩限制涨幅
  • 申行漫记|上海让我遇见了怎样的“乡土中国”?
  • 胡塞武装:以色列空袭也门致35死131伤
  • 美国债市押注深度降息 CPI高企或给短端当头一棒
  • 墨西哥寻求将亚洲产汽车的关税税率至多提高到50%
  • 奥巴马医改保费之争愈演愈烈 民主党不惜威胁让政府停摆
  • 尾盘:美股涨跌不一 道指下跌240点
  • 【光明网评】铸魂强师,以教育家精神托举未来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