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近日,金融管理部门开出年内数额更大的“天价罚单”,一家股份行因多项业务违规被罚超8000万元。
9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金8725万元;相关责任人陈成天、刘建新被“警告”,钱建华、何羽、吕玉梅、涂超被“警告”并罚款合计20万元。

据了解,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华夏银行开展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而对于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华夏银行也表示诚恳接受。
“对于监管处罚问题,我行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已迅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华夏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下一步该行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强化内控合规管理,推动业务经营健康发展。

在华夏银行被罚的同日,一家国有大行两位员工因违规开展理财业务分别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7年;另一家股份行因相关互联网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也收到了高达上千万的大额罚单。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iFinD数据时发现,在强监管的趋势之下,2025年以来,华夏银行及各分支机构共计收到罚单21张,合计被罚金额高达上亿元。
在华夏银行收到的21张罚单中,有14张罚单与信贷业务违规有关,违规事由包括“违规发放借名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向风险客户新增贷款掩盖不良贷款”“违规上调五级分类掩盖不良贷款”等多项原因。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近年来,华夏银行也面临着业绩增长承压与违规受罚的多重挑战。近日,华夏银行发布了半年报,报告期内,华夏银行资产总额45496.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96%。
在经历了今年一季度营业净利润“双下滑”之后,该行二季度业绩迎来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华夏银行营业收入455.22亿元,同比下降5.9%,较一季度降幅收窄11.8个百分点;净利润117.45亿元,同比下降7.6%,较一季度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
在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为1.60%,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56.67%,比上年末下降5.2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1%,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下一步,华夏银行将继续按照“有序处置存量风险、有效控制新增风险”的原则,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做好授信政策策略引导与差异化管理,优化业务结构,完善风险监测及预警纠偏体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优化迭代各类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提升科技对风险管控的支撑能力。同时,多措并举,加大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持续推动资产质量改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