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周的在美韩企员工被拘捕风波接近尾声,韩国外长赵显当地时间9月8日抵达华盛顿,就释放韩国公民与美方展开协商,双方就韩企员工以“自愿离境”方式回国基本达成协议。大韩航空的一架B747-8i包机计划于9月10日飞往美国佐治亚州哈兹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接回被羁押的300名韩企员工。
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等执法机构向位于佐治亚州萨凡纳的韩国合资电池工厂派出执法人员,开展打击非法移民行动,拘捕了包括300名韩国公民在内的多名外籍人员。外界认为,美国执法机构拿韩国企业开刀,是为了杀鸡儆猴,警示外资企业要严格遵守美国法律,满足美方“创造本土就业岗位”的要求。这一事件同时也暴露了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振美国制造业”与“打击非法移民”政策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
美方单方面采取的粗暴行动在韩国引起轩然 *** 。今年7月底韩美就关税谈判达成协议后,8月下旬韩国总统李在明赴美与特朗普举行首脑会谈,但双方没有签署任何文件,贸易协议结果也迟迟未能公布,据悉双方关于投资议题存在重大意见分歧。这种氛围下,美执法机构拘捕韩企人员将使韩美关于落实贸易协议的协商更加艰难。
都是签证惹的祸
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国土安全调查处(HSI)等执法机构突袭了位于佐治亚州萨凡纳的一家电池工厂。这家工厂由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和LG新能源公司于2023年投资76亿美元建设,计划2025年底投入生产,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
美国执法机构称行动是为了“打击非法移民”。当天的行动共拘捕了475人,其中约300人是韩国公民。据目击者称,被捕人员不仅被戴上*、脚镣,腰间还被拴上铁链,“形同囚犯”,被集中押送到佐治亚州福克斯通的拘留中心羁押。根据美方的说法,被捕的韩企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签证种类不符,违反了美国法律。
但涉案的韩国企业给出了另外版本的解释。按照目前的美国签证政策,外企员工在美国合法就业需持有L-1、E-2派遣类签证,或者H-1B(临时专业人员)签证。但是派遣类签证申请限制多,周期长,H-1B签证采用抽签制,中签率低,都难以满足企业的大规模技术人员需求。这次被捕的韩国人员大多持B-1短期商务签证,或通过旅行授权电子系统(ESTA)赴美,这也是近年来韩资企业解决人力难的变通做法。虽然有不合规之嫌,但事出有因,与“非法移民”毫不相干。
暴露美 *** 政策的现实矛盾
这场打击非法移民行动也暴露了美国 *** 政策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特朗普打着“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旗号,挥舞关税大棒要求盟国加大向美国投资,在美国本土建立工厂,增加美国人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打击非法移民是特朗普的一项核心政策,美国 *** 收紧了就业签证的审批,而美国本土缺乏足够的熟练技术工人,造成外资企业用工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各种“打擦边球”现象应运而生,加重了美国移民政策面临的挑战。
涉事的LG新能源公司在诉求中指出,企业并非不愿雇佣当地人员。韩国在美国投资建立的电池工厂、半导体工厂、汽车工厂使用大量精密技术设备,需要懂技术、能够操作复杂设备的工人。美国过去几十年制造业外流,国内熟练技术工人匮乏,美国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岗位的热爱程度与东亚国家无法相比,美国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往往离职另谋高薪岗位。这些都给企业在当地雇工造成困难。
特朗普打着“创造就业岗位”的旗号引进外资,也没有完全得到本地人的认可。韩联社采访了举报韩企非法用工的当地共和党支持者,他们认为韩国企业享受美国的税收优惠,但却大量雇佣薪资低的中南美非法移民和韩国派遣来的工人。佐治亚州并非没有熟练工人,而且大部分具备职业资格认证,工资相对较高,是低廉的外籍工人夺走了当地工程师的岗位。特朗普创造就业岗位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当地 *** 官员的认同。
美方为何要拿韩国企业开刀
首先是杀鸡儆猴,为外资企业进入美国“立规矩”。特朗普再次执政后发起关税战,欧盟、日本、韩国迫于美国压力,纷纷作出了向美国大规模投资的承诺,这些计划的落实是个长期过程。特朗普需要外资帮助美国重振制造业,并为美国人提供就业机会,也需要外资遵守美国的法律、按照美国的方式落地。韩国电池企业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美方就要痛下狠手以立威,为进入美国的外资企业“立规矩”,让外资严格按照美国 *** 的要求运作。
其次是向韩国施加压力,推动贸易协议的落实。今年7月底韩美达成贸易协议后,具体内容迟迟没有公布。韩国外长赵显9月8日赴美前出席国会听证时承认,韩美在具体投资项目上存在分歧,美方的要求过于苛刻,将给韩国造成沉重经济负担,美国对韩国半导体项目关税的优惠待遇也存在不确定性,致使协商遇到困难。韩国媒体猜测,美国执法机构抓捕韩企员工,也有迫使韩国 *** 就范的目的。
再次是韩企的雇佣行为不规范,为美方提供了借口。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处官员透露,此次针对韩企的打击行动经过了数月调查,搜集了大量证据,取得了法院批准的搜查令,是国土安全调查部门规模更大的一次单一地点行动。之所以选定韩企为目标,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韩企的用工不合规情况更加突出。事发后,韩国企业界人士也呼吁 *** 以此事为契机,加快与美方就完善专业人才就业签证配额制度进行协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或加剧韩美贸易协议博弈
美国执法机构的突然袭击行动,令韩国各界感到惊讶错愕,特别是目前韩美正就落实贸易协议进行协商,美方的粗暴行动点燃了韩国人的怒火。
韩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事件的进展情况,指出美方限制韩国专业人员工作签证与要求韩国扩大投资相互矛盾,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长期投资计划。韩美达成的贸易协议中,韩国计划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造船合作项目,拘捕韩企员工事件使这一合作的前景蒙上阴影。
事件发生后,LG新能源公司全面叫停员工赴美出差,由于大批技术工人被遣返回国,电池厂年底前投产的计划势必推迟,同时将影响到现代电动汽车工厂的扩产计划。
韩国经济界人士还谴责美方在签证政策上对韩国的歧视性做法。同为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美方对其他国家给予专业人才签证配额,如澳大利亚每年15000人,新加坡每年5400人,智利每年1400人,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更是不设限制。韩国 *** 从2013年就开始与美方协商建立“专业人才签证”(E-4)制度,请求给予韩国每年15000个特别签证配额,但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果。企业界人士也对韩国 *** 在签证政策上的不作为表达了不满。
来自各界的批评声音使韩国 *** 感受到压力,但 *** 尽力表现出克制态度。李在明9月9日在国务会议上表示,不希望侵犯韩国公民和企业活动的情况重演,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 将与美方保持紧密合作,加快优化相关制度。这一表态显示韩方对于美方逮捕韩企员工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韩国 *** 选择保持低调,也有把此事纳入贸易协商议题,在投资问题上与美国展开博弈的考量。
目前韩美正在就落实贸易协议进行协商。对于向美方提供3500亿美元投资的方案,韩国内本来就存在不同声音,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有关投资项目、收益分配和开放市场等内容,与韩国官方的解释存在出入,双方对此仍存在争议,尚未达成共识。韩国外长赵显公开承认与美方协商遇到困难,表明双方的分歧难以弥合。而美执法机构拘捕韩企员工的事件,让韩方获得了新的谈判筹码,无疑会使接下来围绕关税协议的博弈更趋激烈。
(徐志坚,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