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与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在北京联合发布《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从政治承诺迈向国际法律文书》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国际安全研究所工程师赵学林在发布会上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强调,“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55周年。在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下,无核国家安保问题有了新的重要性、紧迫性,还有现实可行性。核武器国家向无核国出台提供具有法律约束的安全保证,对于促进核裁军与核不扩散,实现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长成竞业在致辞时表示,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无核武器国家对尽早谈判缔结无核安保国际法律文书的诉求更强烈、呼声更高涨,核武器国家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证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紧迫性进一步上升。这不仅事关无核武器国家的正当权利,而且也对减少核风险、加强国际不扩散机制、维护地区与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清平也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国际核态势与核军控形势深刻变化,乌克兰危机催生核风险,美以袭击伊朗核设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在全球核领域治理的框架下,中东无核武器区的构建长期以来都是核治理进程中的重点。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9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埃及首都开罗宣布,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恢复双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合作。伊朗6月遭到以色列和美国空袭后,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机构调查人员7月初离开伊朗。
值得一提的是,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5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与埃及总统塞西通话,一致认为需要推进全面的政治解决方案,采取兼顾地区安全各个层面的措施。双方还强调重启美国与伊朗核计划谈判的重要性、解决核不扩散相关问题的必要性,以推动建立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
据伊朗总统府网站消息,佩泽希齐扬在通话中称,“伊朗愿合作提升地区安全水平,并巩固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我们支持建立无核武器区和无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前提是以色列必须参与其中。”
同样在6月,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的巴西 *** 也发布声明重申“有必要根据国际决议,在中东建立无核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这一进程。
成竞业坦言,尽管各方为推动中东无核武器区建设持续努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任重道远。其核心症结在于,以色列始终对此持反对态度,而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使相关努力进展艰难。
中东地区层面的困境,也折射出在核领域全球治理上,无核安保问题面临类似推进难题。
无核安保是地区及全球安全的有力支撑。报告指出,谈判缔结国际法律文书是解决无核安保问题最有效途径,但仍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部冲突频发,部分核武器国家抱持冷战思维、坚持“核共享”与“延伸威慑”等多重现实挑战。
因此,“今天发布的这份研究报告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向国际社会客观地展现无核安保问题的基本情况、历史脉络和国家的政策立场,能够推动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证的问题,尽早启动相关的国际谈判。”赵学林表示。
《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从政治承诺迈向国际法律文书》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公开发布关于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证的专题研究报告,报告共计6章,约1.1万余字。报告客观分析了无核安保问题的基本情况、主要国家政策主张、重要意义和现实挑战,并从智库专家的角度就如何广泛凝聚国际共识、务实探索推动无核安保国际法律文书谈判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