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11日在就职百日记者会上针对日前美国突击抓捕逾300名韩国公民一事表示,该事件会导致韩企在对美投资时“非常犹豫”。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1日,韩国首尔,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青瓦台迎宾馆举行就职100天记者会。视觉中国 图
会上,系着白色领带的李在明进入现场后与前排记者握手,并开玩笑说不必勉强鼓掌,继续展现亲民色彩。据韩国MBC电视台报道,历时90分钟的记者会分为民生/经济、政治/外交/安保、社会/文化3个部分,采用媒体名片抽签和事先汇总的热点问题抽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谈及韩国工人在美被拘事件,李在明在记者会上说:“确实令人困惑”,拘留事件会导致韩企在对美投资时“非常犹豫”,企业不可能不感到忧虑。他担心在美国设厂可能因此受到不良影响或变得更加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数百名韩国人关押一周后,临近遣返时又被推迟回国。韩方称,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被拒韩国公民中不想回国的可以留下,所以相关程序暂时中止。但这与美国移民局称这些人“非法拘留”的说法前后矛盾,引发了各种阴谋论说法。
李在明概括过去100天是“恢复和正常化”的阶段,剩下的4年9个月将成为“增长和飞跃的时间”。“由于长期持续的内需低迷,我们经济虚弱到了极点,因此必须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术。”李在明强调恢复民生经济是当务之急。当天,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触及3344.70点,突破前一天创下的盘中历史新高。
盖洛普韩国9月初进行的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对李在明的执政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使他与1993年6月的金泳三和2017年8月的文在寅并列为韩国任期初期更受欢迎的总统之一。
拘留事件背面的韩美“信息差”
在韩国国内,李在明与特朗普8月在白宫的会晤曾被视为一次成功的外交秀。李在明在椭圆形办公室里大加赞赏金色装饰,并承诺支持美国造船业,笑声连连、气氛融洽,令许多人对韩美关系的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这份希望转瞬即逝,仅仅两周就被另一种情绪代替——愤怒。
9月4日,美国执法人员在佐治亚州针对韩国现代汽车—LG新能源合作电池工厂及相关承包商开展突击执法,以涉嫌“非法居留”为由抓捕475名工人,其中逾300人为韩国公民。美国移民局表示,被拘者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美国,包括非法入境、免签入境但没有工作许可、持有签证但逾期滞留。
无论是韩国的左派还是右派,这一次罕见地站在一起共同表达愤慨。以亲美著称的保守派媒体都发文质疑美方的做法,《朝鲜日报》称:“这一起严重事件破坏了韩国对美国的信任。”进步派媒体《韩民族日报》11日以“帝国的蛮横,韩国的屈辱”为题发表评论。
拘留事件之所以在韩国引发如此轩然 *** ,不仅因为美方要求韩国追加投资的同时却限制韩国工人入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移民局的执法方式,该机构发布一段视频,显示一些男子被捆上铁链,成排押送。有韩国网民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是对整个国家的公开羞辱。”
经过和美方交涉,韩国 *** 决定派包机接被拘者回国。飞机原定当地时间10日下午起飞,但韩国外交部当天表示,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飞机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起飞,出发时间已被推迟。韩国民间的不满情绪再度升温。
对于包机出发时间推迟一事,李在明在11日的记者会上解释说:“(美方表示)‘在登机前,他们仍处于在美国领土内被逮捕的状态,因此要给他们戴上*并用巴士转运’,我们坚决反对。于是双方不断拉锯。”
李在明还透露,特朗普下达了“让他们自由返回,不想走的人可以不走”的指示,所以回国的相关程序暂时中止,并决定调整措施。但是,特朗普5日在回应此事时明确表示被捕者是“非法的外国人”,联邦执法部门属正常履职。
韩国外长赵显10日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会晤后,对韩国媒体表示:“(被拘人员)重新回到美国工作不会有任何问题,这是美方给予的保证。” 他还表示,已向卢比奥提议成立“韩美外交工作组”,为韩国工人设计新型签证。但是,美国国务院当天发布的会谈新闻稿中完全没有提及拘留事件,而是重点强调扩大防务费分担、促进美国制造业和扩大对美投资等内容。
据韩国《中央日报》11日报道,在被问及美方是否表示歉意或遗憾时,韩国外交部官员回答:“没有,美方坚持认为这是正当的执法。”
李在明11日将此次事件的部分原因归结于韩美之间的“文化差异”,试图淡化矛盾。他说: “韩国方面认为,美国人持旅游签证来韩国的培训机构教英语也算合理,但美国方面似乎坚决认为不行。”
此事件发生的另一个背景是,韩美尚未解决双边贸易协议中的分歧,即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细化方案,两国首脑都未在协议上签字。有分析认为拘留事件可能加剧美韩紧张关系。李在明11日就韩美贸易协议强调,“可以肯定的是,我绝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幕后协商,绝不会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决定。”
股市飙升、“撒钱” *** 消费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9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创历史新高。推动行情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政策预期升温,市场翘首以盼李在明在百日记者会上发布好消息。
此前,韩国财政部7月提议将大股东资本利得税的适用门槛从持股市值50亿韩元下调至10亿韩元,这将意味着更大范围的加税,导致大量散户投资者不满。
李在明在11日的记者会上说,并不认为必须把现行50亿韩元标准降到10亿韩元,“大家似乎把这看作是考验股市活跃化政策决心的‘试卷’。若是这样,那就没有必要固执坚持(下调标准)。打算把这个问题交由国会讨论决定。”
这一政策立场的转变,表明李在明上台之初提出的“KOSPI 5000时代”或许并非空谈。2024年至2025年初,韩国股市深陷泥潭,李在明的上台消除了政治不确定性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他誓言终结“韩国折价”(Korea Discount)现象。(注:指国际资本市场对韩国上市公司估值长期低于全球同业的特殊现象。)
这届 *** 提出修订商法、改革公司治理,并承诺对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尖端科技产业进行支持和投资等。一系列表态促使投资者对韩国股市充满了乐观情绪。韩国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李在明 *** 6月4日上任以来,截至9月9日,KOSPI已累计上涨20.79%。
李在明在谈及股市时补充说,“国民资产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需要将其转向生产性金融。”他回顾过去100天表示:“得益于迅速的补充预算和发放民生恢复消费券,消费心理恢复到了7年零7个月来的更高水平,经济指标也出现反弹。”
这一届韩国 *** 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7月初审议并通过其任内的首个补充预算案,向居民发放15万至5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73元至2834元)不等的消费券。李在明亲自下场促消费,7月11日现身韩国的一家饭馆,大口吃肉并为身边的食客倒酒,在社交平台发文说,“只有街道、小巷活了,经济才能活。”他鼓励民众多去附近餐馆吃饭。
一边追加预算为财政紧急输血,一边发放消费券,一系列短期 *** 措施迅速推进 。在野党国民力量党院内代表宋彦锡7月批评,李在明的撒钱政策最终只会削弱经济。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对《中央日报》指出,高利率和高物价造成实际收入下降,进而抑制了消费。必须同步推进结构性对策,防止个体商户倒闭现象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