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养老潮起,跨境医疗瓶颈待解

音符科技网
香港老人“北上养老”在跨境医疗方面仍存瓶颈,目前香港、内地医疗支付体系存在差异,数据互通仍是难题。如何真正打通香港、内地两地医疗堵点,仍需两地监管部门形成具体联合工作协调机制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的当下,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香港老人选择“北上养老”。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透视》显示,截至2024年中有近10万名(99600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选择定居广东省,相较于过去十年,这一数字激增了40.5%。

  “内地物价更便宜,香港老人津贴在内地足够生活。”一位在香港居住的金融从业者如是表示。从近年赴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人群体来看,主要包括和内地有情感连结的老人,诸如曾在内地出生、生活及工作等;其次为在香港养老相对有压力群体,他们认为在内地养老性价比更高。

  82岁的于宁桥在十年前就来到深圳养老,其每月靠香港 *** 派发的4000多港元长者津贴生活。“在深圳郊区租住一房一厅才2000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在香港只能住‘劏房’。”于宁桥认为,深圳物价相对香港低很多,他还可以跟老友一起喝茶聊天。

  而同样今年76岁的王邻美,早年嫁到香港,已在香港生活近50年。近期,她决定选择回到广东河源市养老,她认为广东养老性价比更高,而且亲朋好友都在。

  不过,香港老人“北上养老”在跨境医疗方面仍存在瓶颈。尽管自2020年1月起,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但因两地医疗支付体系存在差异,数据互通仍是难题。目前,香港“医健通”没有接入内地医院,病历资料不互通。同时,许多长者不知道哪家医院、哪位医生擅长治疗自己的疾病。复诊取药要两地往返,时间和交通成本比较高。

  “如何真正打通香港、内地两地医疗堵点,预计还需要两地监管部门形成具体的联合工作协调机制。”一位保险业高层如是表示。

  与此同时,头部保险集团布局“北上养老”战略正在加码。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认为,一方面有刚性的市场与政策推动,港人“北上养老”逐渐成形;另一方面这些集团具备整合医养、资本与科技的能力,长期前景乐观,但短中期必须处理政策衔接、医疗/社保可及性与服务品质等复杂问题。

  从面临的挑战方向来看,朱俊生提及,首先,监管与合规差异。香港与内地在保险产品监管、医疗执业资格、养老机构审批、数据跨境流转方面规则不同,产品需要做合规“跨境化改造”,这会增加时间成本与合规成本。其次,医疗与社保可迁移性问题。港人若“北上养老”,医保/医疗券、长期护理补贴、社保权益的移植或并轨仍存在制度摩擦,影响港人实际落地意愿。政策虽在推进,但执行层面仍需时间。

  为何香港老人北上养老

  香港工会联合会曾针对55岁或以上市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7.9%受访者愿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长期居住或安老,更受欢迎的城市依次为中山、深圳和广州。当10万老人用脚投票,折射出的是香港面临的长期老龄化困境,这给当地社会保障体系正带来巨大挑战。

  2024年,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占比达23.9%,在753万的人口基数中,银发老年人数量超170万。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香港本地养老资源愈发紧张。

  以养老院服务为例,据了解,香港特区 *** 资助的养老床位,平均排队等候时间约为两年,一些条件较好的甚至要等上年,不少老人在漫长的等待中离世。私立养老院虽无需长时间等待,但费用高昂,月费普遍在1万至5万港元不等,这对于普通收入的香港老人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

  其次,作为全球生活成本更高的地区之一,香港的养老成本亦较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也曾算过一笔账:现在内地普通护理养老服务,一个月只需4000元人民币,深度护理则需5500元;而香港普通护理养老院,买位成本需要约1.65万元,这意味着香港一个宿位在内地可以买个,北上养老更便宜。

  香港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石琤长期从事跨境养老研究,她提到92%的受访老人将生活成本低列为北上首要原因。以养老院费用为例,香港普通护理院月均2.1港元,大湾区同档次机构仅需6000人民币,高端养老社区月费也不过1.5,还附带24小时医护服务。

  一位常年定居在香港的金融人士表示,香港养老居住环境相对局促、日常生活开销物价较高,内地物价相对便宜。诸如与香港相邻的广东省,租房、购房价格都远低于香港。

  从政策角度来看,为缓解医疗服务压力,香港一直在推出相关政策让香港长者可以在内地养老,主要聚焦在现金福利、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这三个方面。

  诸如,818日,香港特区 *** 宣布,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将于8月内进一步扩展至个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江门、惠州及肇庆,实现大湾区个内地城市全覆盖。同时,试点计划于深圳再增设两个服务点,合资格香港长者8月内可在新增的个服务点使用长者医疗券支付指定科室的门诊医疗护理服务费用。

  在养老服务方面,2014年,香港特区 *** 社会福利署开始推行《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试验计划》,向两间养老院舍购买床位,让正在轮候养老床位的老年人自愿选择入住。截至20253月,2间养老院扩展到15间等。

  从广东省方面来看,其计划下还设有高龄津贴及长者生活津贴,为选择移居广东省的合资格香港居民,每月提供1570港元高龄津贴和4060港元长者生活津贴。

  另外,除了物价和政策等多重因素考量,文化与情感仍是香港老人北上养老的重要因素。据相关人士表示,许多香港老人在内地出生,或是年轻时在内地工作生活过,对内地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和乡土情怀。他们渴望在晚年回到熟悉的环境,与亲友相聚,重拾那份久违的归属感。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北上养老不仅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情感的回归。

  打通跨境医疗瓶颈

  大湾区养老对香港老人的吸引力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对于跨境医疗的需求也迅速扩大,现实瓶颈正逐步打通。

  首先,香港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几乎无需支付费用,这意味着若香港老人到内地养老可能需要放弃香港的免费医疗服务,即使其参加内地的医疗保险,通常也只享有有限的住院报销比例。

  石琤在参与的一项有关大湾区跨境养老的研究发现,如何在内地看病、费用是否有减免或报销、与香港药品目录是否一致、医疗记录能否互通等问题,是有意去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其次,香港推出的长者医疗券政策效用有限。从政策上来看,2009年香港特区 *** 推出长者医疗券计划。2015年首度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42月正式启动大湾区试点计划,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至个位于大湾区的综合医疗/牙科服务机构。

  今年5月,香港特区 *** 宣布扩展试点计划,新增12个医疗机构,连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一院两点,合资格香港长者可在大湾区内共21个服务点使用医疗券支付指定科室的门诊医疗护理服务费用,让超过178万名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受惠。

  据一位保险业高层透露,香港发的医疗券在大湾区使用非常有限,大部分并未打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数据显示,尽管有长者医疗券政策,2025年仍有63%的香港老人因担心病历不互通放弃北上就医。更现实的是,医疗券每年2000港元的额度仅够看几次牙科,重大疾病仍需自费。

  在医疗服务方面,今年5月,香港卫生署提出,为方便香港老人享受更便捷的门诊医疗护理服务,在大陆地区新增12家试点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共21个服务点,覆盖大湾区的9个城市。此次新增的医疗机构,全部为三级甲等医院,并首次纳入中医院。

  同时,自20201月起,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不过,据镁信健康高级副总裁、首席商务官郎立良透露目前面临难题主要是两地医院病历资料不互通。同时,许多香港长者不知道哪家医院、哪位医生擅长治疗自己的疾病。复诊取药要两地往返,时间和交通成本进一步放大。

  据了解,2025年粤港新增12家三甲医院试点医疗券,涵盖中医服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实现病历跨境调取,中山市中医院开通医健通App,老人扫码就能让内地医生查看香港就诊记录。但医疗支付体系存在差异,数据互通仍是难题。截至2024年底,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入医健通系统,其他机构仍需手动传输病历。

  选择来广东惠州养老的陈明,此前他一直在香港接受医疗服务,他迫切希望香港、内地能将医疗系统打通,让香港老人在内地也能享受免费或低价的诊疗。

  全国人大代表、希玛医疗集团创始人林顺潮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深入推动香港与内地跨境医疗融合。他表示,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出台,香港与内地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为响应国家发展大局,越来越多港人选择常驻大湾区。在此背景下,香港与内地跨境医疗融合的需求应运而生。一方面,医疗融合方便内地居民赴港就医,另一方面,医疗融合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的医疗服务。

  保险机构加速布局

  敏锐的头部保险集团已嗅到港人“北上养老”的商机,提前布局。

  20235月,寿险(香港)官微发布公司最新简介,针对港人北上养老,重点推介了自己的养老社区。中国太平创新推出“养老颐积分计划,保险客户可用积分换取养老社区入住资格。

  泰康保险则申请香港寿险牌照,推出保单直付服务,让香港保单收益直接抵扣内地养老费用。今年58日,香港保诚保险宣布与复星健康旗下医院达成合作,为到该院求诊的保诚合资格客户提供医疗费用直付服务。7月24日,中再寿险(香港)联合镁信健康“湾区跨境医疗解决方案”,提出通过公立+特需/私立结合、资源整合等方式,赋能医疗资源的互补和互通。

  业内关注,布局跨境养老的保险公司,能否解决香港老人跨境医疗瓶颈问题?据一位香港地区 *** 人介绍,其有一位客户在内地私立医院进行癌症治疗,公司两地有疾病共管的系统,可以实现资料共享,医疗费用可以直接走保险公司支付。不过当前内地公立医院还在进行试点过程中,虽然公司有内地医院直付和绿通,但客户去医院治疗仍需两地建档。

  一位头部寿险分公司高层表示,只有实现香港、内地医疗数据打通共享,政策一致的基础上,保险公司才可能真正解决上述跨境医疗痛点难题。

  另外一位关注跨境养老多年的资深人士分析称,选择跨境养老的大多数香港老人并不是住进养老机构,而是通过租赁或购买当地的房屋过居家养老生活。

  来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人在经济上或许没有那么宽裕,诸多养老社区都在推介养老+医疗+护理服务,但需要购买上百万长期储蓄类保险,他们可能并不能够承受。据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表示,内地监管态度上总体是支持香港低收入人群来大湾区享受医养服务,这与目前保险公司期待客户群体不匹配。

  如此,头部保险集团布局跨境养老前景如何?一位业内高层表示,需求确定、供给充足、政策破冰三个条件已经同时出现,赛道足够宽,但能否跑得快,还取决于险企能否解决产品定价、合规数据、服务落地三大难点。他认为,头部险企的优势显而易见:在香港拥有成熟的 *** 人队伍和品牌信任,获客成本低于新进入者;资金实力雄厚,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共建医院、药房、康复中心等方式快速锁定核心医疗资源,形成保险+医疗+养老闭环。

  然而,难点同样突出。从产品定价角度看,他表示,香港与内地医疗费用差距大,如果沿用香港定价,保费高昂,长者买不起;如果按内地费用重新定价,又需要重建风险池和精算模型。其次,医疗支付体系差异。受医保目录及支付政策差异影响,香港与内地尚未实现药品目录的等效互认,致使香港长者在内地就医时,部分药物被排除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外,实际报销比例显著降低。另外,直付 *** 、陪诊、随访、急救转运都是重运营、重人力的环节,需要长期投入和本地化团队,考验险企的医险融合运营能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知情人士称法国阿尔忒弥斯集团暂不打算以当前估值出售彪马股份
  • 委内瑞拉将在全国284个“前线”地点部署防御力量
  • 国内商品期市夜盘收盘多数下跌,能源品领跌
  • 美国官员视希腊为推动美国天然气出口的枢纽
  • 美财政部宣布对胡塞武装发动“最大规模”制裁
  • 欧洲央行维持2%利率不变
  • 美国当下经济环境中,年轻人太难了
  • 夫妻在合租房内生娃被要求搬离,合理吗?律师解读
  • Robo.ai在阿联酋成立合资企业,致力于部署电动垂直起降飞机
  • 涉案超1000万,涉及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车,浙江公安披露大案
  • 诺基亚签署通过5G技术增强国防通信系统的协议
  • 宇航电子公司宣布发行2.1亿美元可转换票据
  • 阿维亚网络公布2026财年营收目标
  • 斯洛伐克总理:若欧盟不解决两大问题,将拒绝支持对俄新制裁
  • 大学军训男生统一要求剃寸头?湖南科技大学:属实,准军事化训练要求
  • 牛津工业公司盈利超预期,并设定全年销售目标
  • 德州仪器CFO强调数据中心市场实现强劲增长
  • 美光科技涨幅扩大至10%
  • 凤凰航运:股东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 丰田正召回超过94000辆汽车,涉及bZ4X、雷克萨斯RZ和斯巴鲁Solterra等车型
  • 恒大物业:清盘人已收到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 ,潜在交易还处于初步阶段
  • 哈马斯发言人:加沙停火条件不变,美以合谋破坏谈判进程
  • 汉邦科技:聘任高级管理人员
  • 汉邦科技:聘任汤业峰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 汉邦科技:聘任证券事务代表
  • 明微电子:获得政府补助
  • 华阳国际:选举职工代表董事
  • 长城证券:选举第三届董事会职工董事
  • 秦淮数据易主 东阳光280亿拿下一笔好买卖?
  • 通威股份董事长、CEO刘舒琪一行到美的参访交流
  • 暴涨的甲骨文 被重构的AI竞赛
  • 净值翻倍难掩“风格漂移”!前海开源基金旗下前海大安全核心混合重仓平安、指南针,换手率飙至1143.55%
  • Veritone完成2500万美元公开发行定价
  • 京基智农: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5%公司股份
  • 深夜,直线跳水!美联储,突发!
  • 总台海峡时评丨毫无民族气节的民进党当局,有何颜面对抗战历史说三道四!
  • 兴图新科上半年亏损已连亏4年 2020上市中泰证券保荐
  • 国际锐评|菲方所谓“抗议”恰恰证明中方对黄岩岛生态保护合理合法
  • 同德化工:公司不再设置监事会
  • 希荻微: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股东人数为14232人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