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 -20 飞行员:跨江 50,凯旋四机长空列阵,奉命为您护航,向英烈致敬!
运 -20 飞行员:跨江 50 收到,凯旋四机,护卫同行!
第十二批 30 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由我国空军运 -20 专机从韩国接回至辽宁沈阳,回到祖国怀抱。
9 月 12 日,11 点 40 分,当护送烈士遗骸的车队驶向青年大街,道路两旁前来迎接的市民们,已经等候多时。为了能距离更近地参与这次护送,早在几天以前,互联网上就有很多人开始讨论,究竟需要几点出发。
迎接队伍中,还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的,有些来沈阳的游客还特意改签了机票。

从 2014 年志愿军烈士回来,青年大街便是必经之路。11 年间,12 次护送,已经成为沈阳这座城市无数人自发的约定。街道旁,银杏绿了又黄,无论是大雨的秋天,还是暴雪的冬季,守候迎接的人,都准时出现。
3 年前开始,每到志愿军烈士回国时,摄影师郭晓东便会早早地爬上青年大街沿线的电视台顶楼,在同一个位置拍下护送车队驶过的瞬间。
南边是桃仙机场,北边是烈士陵园,青年大街这条横穿沈阳南北的主干道,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当年那些志愿军战士出发时正是青春年华。那时,青年大街还是条无名的小土道。如今,高楼林立,博物馆、剧院、市府广场以及商业金融中心 …… 这条繁华的大街,已是现代化城市的一张名片。

9 月 13 日,上午 10 时,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准时举行。参与仪式的人群中,有 8 位志愿军遗属代表。通过对烈士遗骸 DNA 鉴定,时隔七十多年,他们终于可以在沈阳,与亲人 " 相见 "。

方金耀烈士儿子 方汉炳:我几天都睡不着,很高兴,感谢国家还没有忘记我们。DNA 鉴定是很困难的,没想到现在成功了,我很高兴的。
来自湖北的方汉炳,父亲奔赴朝鲜战场时,他刚刚三个月大。如今,父子 " 重逢 ",他已经是 73 岁的老人了,等待了太久。" 我们只能在梦里见,醒来就什么都没有了 "…… 除了老家的一抔黄土,方汉炳还带来了自己亲手做的油烙饼,因为奶奶在世时总念叨,这是父亲更爱吃的食物。

廖天良烈士孙子 廖启升:我会把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回去讲给我的姑姑。
对于廖启升的姑姑廖美兰来说,这一刻的到来,让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家门口那棵枫树,是她对父亲廖天良唯一的记忆。父亲离家时,她只有两三岁。仅有的印象,就是父亲抱着她,在家门口的树下摘枫叶。这么多年,廖美兰每想念父亲时,就会望向那棵树,看着它一点点长高、长大,这次祭拜,她专门让侄子廖启升带来了几片枫叶。

2014 年至今,我国已迎回 12 批共 1011 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截至目前,通过 DNA 鉴定等技术手段,已成功为 28 位烈士确认身份并找到了他们的亲人。英烈至此,从无名到有名,而寻找,也永远不会停止。
下一次,再下一次,我们,青年大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