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领头羊公司(600438.SH)一直深耕多晶硅、电池及组件领域,今年早些时候其低调注册储能公司的事件引发市场瞩目。如今储能成为了各大光伏公司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通威是否会有更多的动作,同样令人关注。近期,在一场内部会议上,通威首次正面回应了布局储能的想法,让外界对于其进军储能的信念与执行有更多的了解。
谈及布局储能的可能性,通威相关管理层表示,目前公司在高纯晶硅和电池方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并顺应一体化趋势进入了组件环节。通威目前高纯晶体硅有90万吨产能,电池150GW、组件90GW的产能,分列全球之一、之一和第五。其中组件仅用几年时间就进入了TOP5序列。
“未来,光伏发电消纳、合理配置的发展空间不仅取决于储能的发展,整个新型电力系统在交易市场端、电网端和用户侧等多方面、多要素升级配合也非常重要,公司将在优势环节聚势聚焦,做大做强,同时动态评估、谨慎决策相关业务拓展。”通威管理层强调。
从公开消息来看,通威已在今年6月26日正式成立了通威新能源科技(金堂)有限公司(下称“通威金堂”),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该公司实控人为刘汉元,也就是通威集团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经营范围显示,储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就在列。
而从一份拟纳入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清单中可以看到,通威金堂运营了一个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位于金堂地区。据通威新能源官方公众号,今年2月,通威新能源与金堂县人民 *** 签约,双方共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暨150MW/300MWh共享储能项目。
9月本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奠基。项目建成后,将显著强化金堂经开区及成阿工业园区的能源供应韧性,有效缓解区域用电高峰压力,通过调峰填谷、绿电消纳保障和应急供电支撑等功能,提升电网稳定运行水平。同时,项目将直接服务园区内通威金堂基地及周边用能企业,助力企业优化用能结构、降低用能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综合竞争力。

通威的2024年年报显示,储能电站项目的申报方通威新能源主要肩负光伏电站保值运营与开发的任务。
至2024年底,通威没有储能电站的相关布局,持有光伏电站56座,并网装机容量4.67GW,在手已核准的总装机容量5.51GW。
2025年上半年,通威的“渔光一体”电站业务稳健发展,“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逐步落地。如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央企华能集团及华电集团,为公司内蒙古高纯晶硅与工业硅项目供应绿色电力,其中内蒙硅能源一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配套的风光绿电与储能项目已建成并网,内蒙绿色基材一期12 万吨工业硅项目配套的风光绿电及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下半年实现并网发电。因而通威的更多储能业务都是一体化项目,展开独立储能的项目,现阶段仅有金堂一家。
就有关储能产品制造方向上,通威似乎也没有更多可披露的信息。其投资将近30亿的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主要布局与电池、组件等核心主流技术上,涉及TOPCon、HJT、BC、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光伏专利总量高达3000件以上。其重点在建工程中与储能相关的也几乎没有,因此通威暂时看上去会对储能的业务发力继续保持克制。
之所以在储能领域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可能与其战略定位有关。近期该公司在谈及是否会进行收购并购的时候也透露,继续聚焦光伏+农牧两大主业,后续将进一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数字化升级、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等,对市场收并购机会保持积极关注。
没有在储能领域有更多的计划,并不是公司不关注这个市场。通威创始人、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在2024年时公开表示,在各类储能方式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度电成本更低的储能技术,兼具使用寿命长、转换效率高、装机容量大、持续放电时间长等特点,能量转换效率在75%左右。但核心问题是电价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回报机制。随着两部制电价落地,阻碍抽水蓄能发展的核心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产业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另一技术方向锂电池储能,刘汉元的见解是:它具有系统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选址灵活性大、建设难度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但安全性要求较高。“目前,锂电池储能的系统建设成本已降,且电池价格还在持续降低,未来不久系统成本大概率会降低,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8000-10000次,按年充放电次数500次计算,锂电储能的度电成本可以降到0.1元/kWh左右,同样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 ”随着电动汽车爆发式增长,车载动力电池具备了成为储能终端的巨大潜力。如能有效利用电动汽车大量闲置时间和冗余充放电次数,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除行驶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在线,成为电网储能、微网储能、小区储能、家用储能的一部分,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向售电,用电低谷时存储过剩电量,不但为电网稳定作出贡献,还能以市场化方式通过充放电价差获得相应收益,分摊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据测算,一台价值30万元、电池容量100kWh的电车,按每天充放电两次套利计算,约7-8年时间即可收回全部购车成本。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亿-10亿辆,其中电动汽车占比超过90%。届时,仅依靠电动汽车即可满足我国电网2-4天的储能需要。
因此刘汉元认为,未来,储能所扮演的角色绝不能与现在进行简单类推类比,今天的配储只是偶尔调用甚至从来没有调用,今后的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刘汉元建议: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用5-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鼓励并推动部分局域网、微网、自备电网率先实现发储用一体化方案解决。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研发,引导车主参与智能化有序充放电,推动电动汽车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储能服务。
通威可能会像进入多晶硅市场那样,在等待一个良机大规模切入未来可期的储能市场。
尽管在储能领域没有特别多的新动向,但当前光伏行业“反内卷”以及行业各方参与者共同努力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近期在回升,行业总体经营状况或将有所好转,有利于企业走出恶性竞争困境。N型硅料价格从6月低点3.5万元/吨回升至8月底4.6万元/吨,涨幅31%。测算,若价格稳定在5万元以上,公司硅料业务有望恢复正毛利。
截至半年度末,通威的账面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约为332.29亿元,能有效满足公司日常 *** 需求,且融资渠道多元。通威会持续合理调剂资金储备,确保企业具备充足流动性,并将整体负债率控制在合理可控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05.09亿元,截至今日公司市值99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