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大国伊拉克迎来了开发热潮!
伊拉克 石油 开发
共2600字|建议阅读时间 3分钟
文 | 木兰
伊拉克在全球油气领域再度成为了焦点!
一方面,与中国的油气企业、、等相继签订油气开发合同;另一方面,与国际石油巨头频频“互动”,雪佛龙、bp等均在伊拉克市场有所动作。
近期,这一热度进一步攀升。
道达尔能源与伊拉克 *** 正式签署天然气增长综合项目(GGIP)框架下的系列重大合同。
该签约仪式由伊拉克总理亲自主持,伊拉克石油部、道达尔能源、巴士拉石油公司及卡塔尔能源公司共同参与,签署了项目联合运营协议。
国家总理亲自出席签约,足见伊拉克 *** 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其对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战略关注。
油气巨头扎堆出现在伊拉克,与此前石油巨头接连撤离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总理见证,签订大项目
上周日,道达尔能源公司与伊拉克 *** 正式签署系列能源合作协议,总价值高达270亿美元。
伊拉克总理、卡塔尔能源部长、道达尔能源首席执行官、土耳其ENKA 公司首席执行官及高级代表等多方重要人士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伊拉克总理表示,此次协议的签订,是伊拉克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证明。
据悉,天然气增长综合项目(GGIP)是这一巨额合作协议的核心组成部分,道达尔能源作为主导方持有45%股份,巴士拉石油公司持股30%,卡塔尔能源公司持股25%。
当日签署的合同内容涵盖联合运营协议、海水处理厂、中央石油天然气处理厂及天然气处理设施四大板块。
合同的签订还标志着这四类关键设施已全面进入执行阶段。
这些项目的核心目标清晰,既要增强伊拉克的能源独立性、保障国内电力供应,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开发与环保的协同推进。
具体来看,各设施的规划与分工各有侧重:
联合运营协议:以GGIP为框架,重点推进Artawi油田的开发工作。
海水处理厂:计划建造日处理能力达750万桶的设施,处理后的海水将输送至伊拉克南部油田,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中央石油天然气处理厂:设计产能为日产21万桶石油、1.63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并具备24万桶日注水能力,且将采用零天然气燃烧技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天然气处理设施:由中油工程参与建设,核心任务是捕获Artawi油田及其他油田产生的伴生气,分两阶段实现日处理6亿立方英尺伴生气的目标。
道达尔能源表示,上述系列项目不仅将为伊拉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还将在建设阶段为伊拉克公民创造7000个就业岗位。
伊拉克推动大开发
如今与道达尔能源签下合作协议的伊拉克,已非昔日可比。
作为位于 *** 半岛东北部的国家,伊拉克经济长期高度依赖石油工业。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包含库尔德斯坦地区在内,伊拉克最终可采油气资源量(含原油与天然气凝析油)约达2460亿桶。
更关键的是,伊拉克原油不仅储量丰富,开采成本还极低,每桶仅需1-2美元,这样的资源条件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多见。
伊拉克的地理位置也同样优越,地处东西方交通路线枢纽,且拥有独立出海口。这为油气资源的运输与贸易提供了天然便利。
也正因如此,伊拉克曾一度成为国际石油巨头的“必争之地”,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能源、埃尼、壳牌等知名企业均曾在此布局勘探开发业务。
然而,21世纪以来,多家石油巨头却陆续缩减或退出伊拉克市场。这当然与伊拉克境内存在复杂的环境及地缘政治变动相关,但经营回报不及预期也是重要诱因。
彼时,伊拉克 *** 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的多为技术服务合同。
这种合同的核心是 *** 以资源未来收益为抵押,引入国际资本与技术开发本国资源,却通过合同设计确保自身获取大部分的利益。
相对地,石油公司的收益则来自固定的每桶报酬费,与油价波动相关性不大。油价上涨时,超额利润基本归 *** 所有;油价下跌时,企业反而可能面临亏损风险。这无疑增加了石油巨头们的经营风险。
不过,现在的伊拉克正以全新姿态积极邀请石油巨头重返。
根据伊拉克2024-2028年“新五年发展计划”,到2028年末,将原油日产量从当前的约400万桶提升至近600万桶,伴生气利用率从40%提高至90%,同时实现年均4%的经济增长。
为实现这一目标、切实吸引国际投资,伊拉克在2023年大幅调整了油气合约机制,从过去的固定服务费模式改为利润分成模式。
此外,伊拉克 *** 还明确承诺,将进一步改善交易透明度,并通过强化措施保障合同稳定性与投资安全度,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可靠的运营环境。
石油巨头齐聚伊拉克
在伊拉克大力推动油气开发的背景下,以道达尔能源为代表的国际石油巨头正加速重返并聚集于此,各类合作动态与项目落地密集涌现,一场轰轰烈烈的油气开发热潮已在这个中东石油大国拉开帷幕。
早在去年,伊拉克举办的全球油气区块竞标便引发广泛关注。
在此次竞标中,中国企业表现亮眼,共拿下29个竞标区块中的10个,其中民营油企贡献显著,、安东油服等企业均收获颇丰,为中国在伊拉克油气市场的布局再添重要砝码。
进入今年,国际巨头的投资动作更是接连不断:
bp率先宣布,将联合开发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群,涵盖Baba、Avana等5个核心油田,项目总价值高达250亿美元;
雪佛龙随后与伊拉克石油部门签署原则性协议,合作范围既包括4个全新勘探区块的开发,也涉及Dhi Qar省现有油田的升级运营;
埃克森美孚也传出积极信号,目前正与伊拉克方面就石油领域合作展开谈判,有望正式重返伊拉克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中国石油已完成对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牵头合同者”地位的接手,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企业在当地核心项目中的主导角色。
事实上,国内“三桶油”早已长期深耕伊拉克市场,先后参与了鲁迈拉、哈法亚、西古尔纳-1等多个大型油田项目,形成了稳定且深入的合作格局。
除了传统油气开发,伊拉克还在今年8月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通过以石油出口收益换取投资的模式,吸引中国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中油工程旗下子公司已成功中标伊拉克巴士拉省海水输送管道项目,合同价值达25.24亿美元。
不仅是石油巨头,全球知名油服企业也纷纷入局。
斯伦贝谢、哈利伯顿等行业领军者均明确表示,已与伊拉克方面敲定油气田开发相关协议。
如今,石油开发企业、油服公司、工程建设企业已在伊拉克形成“多方集结”之势。
各方力量正欲通过协同合作大幅提升伊拉克的油气产量,共同推动这个中东石油大国的油气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