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变局?学者:乌克兰问题不应依赖不确定性强的美国

音符科技网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欧关系到了关键历史节点,但双方的期待并不对称。中欧关系如何不受制于第三方、发挥内生动力,经贸关系是否仍是中欧关系压舱石,是需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9月27日,在《中德关系年度报告2024—2025》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提出了中欧关系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26日至27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3届中德论坛——特朗普2.0背景下的中欧关系”在同济大学举行。中欧学者从经贸、安全、政治等角度进行了讨论。

论坛现场

“应把宏大叙事转为议题式的叙事”

与会专家指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背景下,中欧经济合作的意义远超从前。中欧在经贸议题上各有关切,但仍存在合作空间。

阿登纳基金会欧洲办公室(布鲁塞尔)主任格拉万奇在发言中表示,中欧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经济相互依存。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中欧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2019年欧盟对华提出的“三重定位”(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制度性对手)反映出双边关系多层次的复杂性质。

在格拉万奇看来,欧洲希望把挑战化为机遇,推进积极关系,包括扩大贸易和投资、推进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欢迎中国取消对5名欧洲议会议员和欧洲议会小组实施的制裁。欧盟将继续与中国合作,成为可预测、基于规则的伙伴。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指出,中欧对经贸问题各有关切,包括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造成贸易转移、电动车摩擦、欧盟对华“去风险”等议题。为了避免出现“双输”,双方应寻求次优的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认为,从政治决策出发,中欧在稀土、汽车、关税等存在摩擦的领域,应把宏大叙事转为议题式的叙事,实现共存的目标,达成利益的动态平衡。这一平衡的过程,也是中欧关系一直以来的发展态势。

欧盟安全观冲击对华政策

与会专家还提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改变安全观,冲击了对华政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全球治理所研究员张迎红认为,当前国际秩序由安全驱动,在乌克兰问题、中东冲突、亚太地区趋势紧张等背景下,欧洲从应对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低烈度的非传统安全挑战,转变为应对军事进攻等较高烈度的安全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紫江特聘教授、让·莫内讲席教授门镜进一步表示,这一冲击下,欧盟从过去的对华接触政策,转变为俄乌冲突后更为清晰的防御性现实主义态势。欧盟对中国的定位,从合作伙伴变为系统性对手。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欧学者进行了激辩。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提出,欧洲难以在这类涉及社会稳定和政治的议题上妥协,中欧要确保相互理解。朱利安认为,当前欧洲没有和俄罗斯直接谈判的渠道,希望中国能为达成停火发挥力量。

郑春荣对此回应称,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外交理念存在差异。中方更强调包容性、互利共赢,让当事双方解决问题。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止战、促和”,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长期奉行进攻性政策、对俄罗斯进行围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研究员赵隆从具体政策角度出发,表示欧洲对华政策常受到第三方影响,比如中、俄、欧三方关系。中欧在乌克兰问题上应强化沟通渠道,建立自己的秩序,而非依赖充满不确定性的美国政策。

与会专家合影

“新一代”应挖掘合作空间

尽管中欧当前在部分议题上存在分歧,但有与会学者认为,青年一代应抓住机遇,充分挖掘未来的合作空间。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黄颖首先对“新一代”进行了定义。在黄颖看来,“新一代”成长于数字全球化时代,习惯于跨文化沟通,关注气候、科技、平等等议题。中欧在新兴技术上能够相互学习、借鉴,保持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应对竞合的关系。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年副研究员严少华提出,年轻一代应超越既定思维去思考,保持和扩展对话的空间、了解彼此的所思所想,最终和具体的政策、实践挂钩。

国际事务协会(AMO)中国问题分析师雷姆佐娃以自己参与的“未来的‘选择’”研究项目为例表示,欧洲内部对华存在多元声音,该项目致力于帮助更多年轻学者研究中国的政策,丰富欧洲对华研究的角度。

谈到具体领域,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周逸江指出,在安全成为核心议题但各方难以弥补鸿沟的背景下,中欧更应挖掘在气候等议题上合作的空间。

周逸江认为,气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各方都有很强的合作意愿,也是建立互信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美国再度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欧如果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对全球气候治理很有意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消息人士:特朗普政府或难以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战斧”导弹
  • 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之后进一步下降
  • 白宫最早周五公布联邦机构裁撤名单
  • 白宫据悉最早将于周五公布裁员计划 部分机构因DEI政策被列为目标
  • 特朗普:政府停摆期间的项目削减或将永久化
  • 10月3日外盘头条:政府停摆加剧美元风险 亚马逊遭联邦调查 马斯克号召取消订阅奈飞 英特尔股价9月上涨50%
  • 普京回应特朗普称俄“纸老虎”言论:那北约又算什么?
  • 观点综述:谨慎对待进一步降息 停摆加剧美元风险
  • 纽约汇市:美元反弹 挪威克朗因油价下跌而表现落后
  • 10月3日美股成交额前20:英伟达六连涨并创新高
  • 美国股市:科技股在AI热潮中走高 交易员淡化政府停摆影响
  • 大宗商品综述:油价跌至近五个月低点 铜价触及逾一年高位 金价回落
  • 英国警方公布曼彻斯特恐袭案嫌疑人身份
  • 普京:美供乌“战斧”将引发局势升级,但不会改变战场局势
  • 特朗普:若政府持续“停摆” 可能会裁员
  • 潘敦|做一本“漂亮”的书
  • 周四热门中概多数上涨 阿里巴巴涨3.59%,富途控股跌5.77%
  • 英特尔股价上个月上涨了50%,美国政府持股达到160亿美元
  • 原油:油价跌至近五个月低点 受制于OPEC+增产预期和美国政府停摆
  • 阿根廷债券上演过山车 美国重申支持但强调不会直接投钱
  • 马斯克告诉他的粉丝:取消订阅Netflix
  • 意大利达到3%的赤字率 为梅洛尼推动减税和国防留出空间
  • 美国债市:国债涨跌不一 收益率曲线走平
  • 芝加哥联储行长:美国经济增长依然相当稳健
  • 普京:法国扣押油轮是“海盗”行为
  • 10月3日收盘:美股再创历史新高,市场暂时忽略政府停摆影响
  • 黑箱中印钞 聚光灯外隐身:Jane Street的神秘创始人
  • 美国或无库存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
  • 普京:若失去俄罗斯供应 油价将立即突破每桶100美元
  • 伊朗防长:伊朗军队时刻备战,应对一切威胁
  • 孤军抵抗特朗普久矣 美联储终于等来些许援助
  • 亚马逊遭联邦调查 两架送货无人机撞上起重机
  • 顶级外汇预测师:停摆加剧美元风险 联储讲话变得至为关键
  • 泽连斯基称有望获得更多远程武器 普京警告“战斧”供乌将引发升级
  • 油价跌至四个月低点,供应过剩忧虑施压
  • 尾盘:美股走高道指涨逾100点
  • 卡特彼勒搭上AI快车 出人意料成为市场赢家
  • 加拿大央行暗示市场过于关注其核心通胀指标
  • 摩根大通:比特币相较黄金被低估 或在年底前升至16.5万美元
  • 放牛的孩子,去哪了?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