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我和同事在安徽黟县宏村镇体验了一次旅拍。在花费279元、做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网红“清汉女”妆造和经历一小时高强度的拍摄后,我们得到了六张自己都不太认得出来的精修照片。
在感叹高性价比之余,我们也感慨当天行程似乎除了出片啥也没干。当风景变成拍照背景板,妆容变成“网红面具”,这样的流水线拍出的照片究竟如何?付费旅拍的人们又究竟在记录什么?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景点旅拍已经发展出了各自的风格,比如福建拍簪花,杭州拍汉服,*拍藏袍。来到宏村,我们被安利了汉服中的“清汉女”款式,据宏村内不少旅拍店老板介绍,他们拍得最多的就是一款名为“青瓷”的蓝白相间的清汉女服饰,上身长袄,下身穿裙,经改良后有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款式和纹样,再配上网红妆造,想不“出片”都难。
于是,我们果断选择了两款店家推荐的清汉女服饰,分别花费279元,开始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妆造。店内所用的化妆品比较平价,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产品,但化妆师上妆手法非常强势,很像“刷腻子”,一共给我们上了三层遮瑕两层粉底,直到本来的肤色被遮盖的一点都看不出,整张脸像一张平坦的A4纸。
接着,化妆师开始在白纸上“填色”——鼻影、腮红和卧蚕都画得非常夸张,肉眼看脸上粉感很重,阴影和高光一处白一处黑,腮红也是一团生硬的圆形,但相机镜头里却挺上镜。
发型也同样“重工”,化妆师非常麻利地在我们头上叠了一层又一层的发包和假马尾,再点缀上满是塑料花和珠子的发饰,感觉有点像婚纱摄影的造型,和相对传统的服饰组装在一起有点违和。
到了拍照环节,摄影师同样按照既定模版来:“左手搭栏杆,弯第三根手指”“眼睛看湖面,头再低一点”“眼神要聚焦,嘴角往上挑”......一小时内,摄像师带我们打卡了四个经典机位(树下、庭院、屋内、湖边),动作一套接一套,拍得我们浑身僵硬。而在打卡点,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清汉女”在出片,手持的道具也差不多,室内主要有扇子、线装书,室外则是水果篮和伞,摄像师甚至还准备了烟枪道具.......
摄影师告诉我们,她一天最多能拍二三十个客人,微信步数能在朋友圈排榜首,除了这种旅拍,她也会拍“创作”,但那对模特的要求更高,需要对方更具备表现力。
整个流程走下来,我和同事只感觉腰酸背痛,但看着村里大大小小的旅拍店和人群,又觉得旅拍确实很符合当下旅游市场的多重需求。
从游客角度看,人们对旅行的期待早已不只是亲身体验,更要通过朋友圈、小红书等平 *** 成存在感证明,流水线出片用标准化的网红妆造、固定的爆款姿势,和不算太高的价格,能快速生产出符合大众审美的照片。
给我们化妆的女生也说,她们给非常漂亮的女生化过妆,但这些女生同样会对自己的原生容貌不满意,旅拍其实也是想通过专业的妆容、摄影和后期变得更美,从而缓解容貌焦虑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热门景区租金高、客流集中,对商家而言,流水线模式是降本增效的更优解。
一位宏村内地理位置很优越的旅拍店老板告诉我们,几年前她还在景区卖小吃,后来觉得做旅拍更赚钱,就开了这家店,一到节假日景区内都是旅拍的女生,他们的生意也还不错。
对商家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服务更多客人,就必须简化流程,统一采购爆款服饰,统一化能上镜的妆容,就连拍摄姿势、拍照表情都形成标准模板。这种 “复制粘贴”式操作,让原本需要专业审美支撑的摄影服务,变成普通人经短期培训就能上手的流水线作业,才能实现薄利多销。
不止宏村,现在不少景点的网红旅拍都长一个样:统一的 “网红妆”,固定的 “打卡姿势”和出片方式,但话又说回来,两三百元钱能体验穿汉服逛古村,还能拿到一套 “能发朋友圈” 的照片,对于想尝鲜的人来说不算亏。
在店内选片的时候,我和同事觉得每一张都挺好看,没什么瑕疵,但回到家中再回看,感受却很复杂——我们都觉得照片有点“假”,现代审美的网红妆容和古典的服饰、背景也比较违和。身边家人朋友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有的人说很美很华丽,也有人评论称“认不出来”“像妖怪”,还有长辈说眼神空洞、不伦不类。
回头看这一天的“清汉女”旅拍体验,除了一组照片之外,当地的风景似乎还没来得及细看,建筑的历史也没好好感受,只记得当天的睫毛沉重得压眼睛,头发重得压脑壳,以及拗姿势时背部挺得不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