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本轮上涨行情中,科技板块表现亮眼,中证TMT指数近1年大涨87.29%,显著跑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与科技投资相关的系列内容,敬请期待,本期《投资“建”解》,先一起来看看AI掀起的科技新浪潮与投资新机遇。(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8月26日。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
Q1、什么是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学术讨论会上被提出。简单来说,AI是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系统和机器,其具备感知、学习、推理、决策和创造等能力,可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
随着近年来AI技术的崛起,人类已然站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它将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

Q2、AI产业链包含哪些方面?
AI产业链通常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级架构。其中,基础层是AI的“基石”,为AI开发与运行提供底层资源和平台,主要包括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技术层则是基于基础层,通过算法模型开发实现感知、认知与决策能力;而应用层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切入不同的场景和应用,提 *** 品和解决方案,涉及制造、医药、教育等众多垂直领域。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Q3、AI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目前来看,AI其实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几年,全球AI市场规模扩增,或将成为万亿美元市场。据预测,2024-2034年全球AI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大幅增长。

Q4、AI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AI正在加速千行百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也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AI+”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元。
智慧医疗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有望覆盖药物研发、生产质控、临床诊断等全链条。以药物研发为例,传统的药物研发通常有“双十定律”,即10年时间、10亿美元投入,而AI模型可将化合物设计时间缩短70%,成功率提升10倍。(数据来源:。)
2024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达18.22亿元,其中,我国AI制药市场规模5.26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或将达6.23亿元。(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智能制造
制造业是AI技术产品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建成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取得良好发展。(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某企业定制工厂通过“最强大脑”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在3000多种个性化定制方案之间的即时自由切换。在冶金领域,某集团通过高精度检测仪器与AI智能模型的结合,劳动生产率提升29.8%,质量损失成本下降46.7%。(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人工智能+: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智能家居
从扫地到智能门锁,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AI身影,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万亿。

Q5、AI后市行情将如何演绎?
随着AI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指数近1年大涨131.41%,大幅跑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同期35.47%、52.21%的表现。往后看,在科技叙事持续的背景下,AI仍有望成为A股的投资主线之一。(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8月26日,人工智能指数2020-2024年各年度涨跌幅为11.55%、18.48%、-25.39%、35.06%、18.48%。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指数波动较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科技企业经营改善
科技类企业的经营情况迎来明显改善,以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为例,2025年二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33%、45.88%。(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
2、政策端大力支持
2024年《 *** 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推行“人工智能+”行动,今年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今年8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AI领域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6大行动。
近日,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北京四十余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评价机构以及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为主题,旨在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与互动,强化投资者教育与保护,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更低收益。本基金如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的,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