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调整高管团队后,雷诺集团新任CEO福兰(François Provost)的“第二把火”似乎要烧起来了。
近日,据法国媒体《L'Informe》报道,雷诺集团计划实施一项“自愿离职”计划,通过这一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主要影响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持性岗位员工。有关此次裁员的最终决策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敲定。
支持性部门成优化重点
据悉,此次裁员是雷诺集团内部名为“Arrow”(箭头)的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将雷诺集团的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持性职能部门的员工数量削减15%。为实现这一目标,预计雷诺集团将在其位于巴黎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的全球总部,以及全球其他分支机构共计减少约3000个工作岗位。
对于上述消息,雷诺集团发言人回应称:“鉴于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我们确认正考虑采取措施简化运营流程、加快执行效率并优化固定成本。”不过,该发言人强调,公司尚未做出任何最终决定,目前没有可以公开的裁员数字和方案。
截至2024年底,雷诺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有98636名员工。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雷诺之一次大规模裁员,前任CEO卢卡・德・梅奥刚刚执掌雷诺期间,也发起了大规模裁员。据悉,就在2019年出现十年来首次年度亏损后,雷诺于2020年5月官宣,三年内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46万人,产能缩减20%。具体负责落地这一计划的正是2020年开始掌舵雷诺的CEO梅奥。其推行“Renaulution”战略,断臂求生。
在5年掌舵期间,梅奥带领雷诺逐渐走出泥潭,摆脱了风雨飘摇的至暗时刻,助其扭亏为盈,重回正轨。在雷诺从濒临破产到逆势崛起的过程中,梅奥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不过,就在今年7月中旬,梅奥离开雷诺,转任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CEO,接替他的是雷诺内部成长起来的老将福兰。
对于雷诺新任CEO,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福兰肩负着艰巨的使命。其核心职责包括:将雷诺的信用评级恢复至投资级水平、推动公司利润回升,并为雷诺制定策略,从而应对美国关税带来的影响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压力。
内外交困下的生存突围
可以说,此次裁员计划传出时,雷诺集团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关键节点。梅奥的离开明显影响到了投资者对于雷诺的信心。福兰上台后,面临着盈利预警、股价暴跌、电动化转型压力等一系列挑战。
7月底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雷诺集团营收为276亿欧元,同比增长 2.5%;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8.1%降至6%;净亏损111.43亿欧元,其中仅日产股权投资减值就录得损失93亿欧元。另外,即使剔除日产股权减记因素,雷诺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也仅为4.61亿欧元,不及去年同期(14.69亿欧元)的1/3。
雷诺将利润下滑归咎于多个因素,包括商用车需求萎靡、电动汽车研发生产成本高企,以及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商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雷诺的资源自然向能短期见效的领域倾斜,非核心部门和支持性部门成为成本削减的重点。毕竟,作为传统大型车企,雷诺的组织架构庞大而复杂,在全球有数十家工厂,光是总部就有大量行政和管理人员。在销量增长的时代,这些成本可以被摊薄,但在销量停滞甚至下滑时,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启裁员之前,福兰首先对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包括任命梅赛德斯-奔驰前高管Katrin Adt为达契亚品牌CEO,令雷诺品牌CEO Fabrice Cambolive兼任集团首席增长官,还提拔了多位内部资深人士。至于此次裁员,雷诺倾向于员工“自愿离职”,即通过提供合理乃至丰厚的补偿方案,鼓励员工主动离开,以此减少劳资冲突。
当然,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雷诺的现状,只是这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大众集团、Stellantis、福特等传统车企,也在经历类似的阵痛,一边是电动化转型的“烧钱”压力与技术追赶的焦虑,一边是燃油车市场萎缩带来的利润下滑,叠加全球供应链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成本上升,传统车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