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泰妮(300957),这个曾经的“药妆之一股”,如今正深陷泥潭,市值距离高点也已缩水超1000亿。两年前那场豪掷千金的收购,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踩雷”——子公司业绩承诺成了“空头支票”,近两年的业绩更是“跌跌不休”。

标的业绩承诺成“空头支票”
近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针对投资者关于“收购标的业绩承诺完成率不足三成”的追问,进行了回复。
有投资者提问:“悦江投资承诺2023年~2025年净利润达到不低于2.35亿元,截至目前大概才完成7000万元,基本上完不成目标了,按照约定悦江投资无偿 *** 19.6%的股权。对本公司来讲也是一个包袱,后期有计划 *** 持有的悦江投资股权吗?”
对此,贝泰妮董秘回复称,公司始终致力于提升资产质量与运营效率,对所有投资项目均进行审慎管理。关于悦江投资的具体事项,公司将严格依据相关协议与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权益。投资悦江是公司从多品牌发展角度考虑的战略性布局。未来将通过集团赋能,逐步完善集团的品牌矩阵,提升运营质量,充分发挥资产价值,为股东创造回报。
资料显示,2023年,贝泰妮以合计5.36亿元并购悦江(广州)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江投资”)51%股权,将 “姬芮”“泊美” 两大美妆品牌纳入麾下。当时悦江投资管理层承诺,公司2023年-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不低于5000万元、8000万元和1.05亿元,三年累计净利润承诺数不低于2.35亿元。但悦江投资2023年及2024年均未完成业绩承诺,业绩完成率分别为86.2%、34.47%,而2025年至今仅完成不足三成。
对此,投资者直言“标的已成包袱”,并追问“是否计划 *** 股权”,贝泰妮董秘仅以 “审慎管理” 模糊回应。
市值缩水超1000亿元
二级市场上,2021年贝泰妮顶着“药妆之一股”的光环登陆创业板,上市初期股价一度飙升至286.76元/股,总市值一度高达1215亿元。
然而,近年来贝泰妮旗下产品多次陷入舆论风波,此前曾因虚假宣传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多次。
近日,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5年第1期医疗器械检查结果通告中显示,贝泰妮及其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南贝泰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科凝美(昆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轮检查中被责令“限期整改”。
受利空消息影响,截至今日,贝泰妮股价仅为45.81元/股,低于其发行价47.33元/股,距离其股价高点累计下跌84%。最新总市值仅剩194亿元,市值缩水超1000亿元。


净利持续下行,股东减持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4年,贝泰妮实现营收分别为40.22亿元、50.14亿元、55.22亿元、57.3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3亿元、10.51亿元、7.57亿元、5.03亿元。
虽然贝泰妮营业收入不断增长,但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同比降幅分别达28.02%、33.53%。2025年上半年,贝泰妮则出现营收利润同步下降的情况,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3.72亿元,同比下降15.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降49.01%。
去年以来,贝泰妮股东也在不断减持公司股票,2024年11月,红杉聚业累计减持1263.88万股。2025年5月,红杉聚业、臻丽咨询以询价 *** 方式分别减持公司842.59万股、210.65万股,询价 *** 的价格为33.30元/股,合计套现3.5亿元。
7月24日,贝泰妮再次发布公告称,红杉聚业计划在2025年8月15日至11月14日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即不超过843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