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建议进一步规范温州市轨道交通系统称谓以提升城市形象,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此答复称,公司将加强沟通,从源头纠正错误的用法,持续加大“市域铁路”创新发展方面的宣传。

温州市域铁路S2线列车行驶在柳市东站旁。视觉中国 资料图
该市民表示,近年来,轨道交通S1线、S2线的相继开通运营,温州正式迈入了“轨交时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称谓问题:无论是市民日常交流,还是一些官方媒体的报道中,都习惯性地将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轻轨”。
市民将影响总结为三个方面:影响城市专业形象;不利于公众科普与城市文化塑造;规避潜在的品牌混淆。
10月11日,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此通过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答复称,市民所指出的温州轨道交通称谓问题,公司同样高度关注,错误的称谓不仅不利于统一传播,也削弱了温州在引领全国市域铁路行业发展中起到的先行示范作用。公司也在前期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进行过解释与澄清,并持续加大市域铁路创新发展方面的宣传。此外,在公众号后台设置自动回复,纠正网友的不规范称谓。
公司表示,由于历史称呼习惯、媒体传播惯性等因素,此前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尚显不足,未能完全扭转公众的普遍认知,对此将在后续工作中着力加强。下一步,公司将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市交通局、市新闻传媒中心等部门及相关媒体的沟通,从源头纠正错误的用法,逐步引导社会舆论。
澎湃新闻查询了解到,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曾发文向公众解释,其S线属于市域铁路,更高速度达到了140km/h,“市域铁路”是一种介于地铁与国铁干线间的轨道交通制式,从技术层面来看,市域铁路总体上属于铁路范畴,在行车组织层面上与铁路交通有相似之处,但在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上存在明显差异,客运服务层面上则更接近于地铁交通。
澎湃新闻注意到,根据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除有轨电车外均应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履行报批程序。地铁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引导轻轨有序发展,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