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到今年年底,美国消费者和卖家将承担特朗普关税行动所带来成本的一半以上。
高盛经济学家10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今年年底,美国消费者将承担55%的关税成本,美国企业将承担22%的关税成本,外国出口商将通过降价来吸收18%的关税成本,另有5%将被规避。经济学家们表示,由于提价需要时间,目前“美国企业可能正在承担更大比例的成本”。
特朗普此前曾预言,外国将为自身的“保护主义政策”付出代价,并打赌外国出口商为了在美国消费市场站稳脚跟,宁愿自行消化这部分成本。然而,据央视新闻援引路透社10月14日报道,早期迹象表明,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正承受着美国新进口关税的冲击,且这一冲击使美联储抗击通胀变得更加复杂。
据央视新闻10月14日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美方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
哈佛大学教授阿尔贝托·卡瓦洛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大部分成本似乎都由美国公司承担”,且成本逐渐传导至消费者价格,并存在明显的上行压力。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则表示,“美国人可能会面临一段关税过渡期”,但成本最终将由外国出口商承担”。
尽管莱维特补充称,“企业正在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并将生产转移到美国”,但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智库的研究人员在一篇博客文章中称,研究数据表明,外国生产商并没有吸收太多美国关税所带来的成本,反而是外国出口商一直在提高以美元计价的价格,并将美元兑其货币贬值的部分损失转嫁给美国买家。
通过卡瓦洛和研究人员保拉·拉马斯 (Paola Llamas) 、弗朗哥·巴斯克斯 (Franco Vazquez) 所追踪的美国主要在线和实体零售商的 359148 种商品的价格发现,自特朗普征收“对等”关税以来,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4%,而国内产品价格上涨了2%。其中进口商品价格增幅更大的是美国国内无法生产的商品,例如咖啡或来自土耳其等受到严重“关税惩罚”的国家的商品。
路透社称,价格虽然上涨,但总体远低于相关产品的关税税率,这说明不只是消费者,卖家也承担了关税带来的部分成本。这些为美国通胀上升埋下了伏笔——据悉,美联储上个月因担忧就业市场疲软而下调了基准利率。
路透社追踪的数据显示,自特朗普发起贸易攻势以来,路透社追踪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约72%的公司表示价格上涨,但仅有18家公司对利润率发出预警。原本特朗普所期待的“由外国出口商承担成本”的计划似乎落了空,美国的买家和卖家反而成为了这一巨大攻势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