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获得的最新数据,当前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水平。数据显示,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比较高。”业内专家分析。
贷款利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
在市场人士看来,利率是资金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利率低位下行反映信贷供给相对充裕,资金需求方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更加容易、成本更加优惠。经过2018年以来多次降息,贷款利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今年以来又进一步有所下行。
“当前,社会融资成本整体在‘往下走’。”业内专家总结,当前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通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利率传导机制更加畅通,有助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有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禁止违规手工补息、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让利率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既稳住了银行负债成本,也为银行向企业让利提供了更多空间。
“贷款明白纸”试点推动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4年9月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银行通过“贷款明白纸”对各类融资费用进行统一明示,推动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经营主体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广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订单增加需融资990万元,通过银企共同填写“贷款明白纸”,企业知悉该笔贷款除2.7%的利率外无任何其他费用,抵质押登记费和评估费合计近3000元已由银行主动承担,企业切实感受到金融减费让利的政策红利,获得感明显增强。
“总体来看,当前利率机制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进一步提升。”有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宏观经济总体仍处于需求不足的状态,低通胀、低利率是基本特征。与 *** 部门相比,私营部门对利率更加敏感,其融资行为也伴随着较高的乘数效应,往往对应的也是最终实际需求。”业内人士谈到,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要更加关注利率含义,把握好量价协同以及贷款、债券、理财等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协同,有效发挥利率调控机制的作用,更好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提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