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记者 张琼斯
央行10月15日披露的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M2(广义货币)、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7%、8.4%和6.6%。关键金融指标增速继续高于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9月末,M1(狭义货币)、M2“剪刀差”(M2同比增速减去M1同比增速)收窄至1.2个百分点,刷新今年初M1统计口径调整以来的新低,折射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此外,央行本次发布金融数据时,将过去分别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合并为一篇《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更好服务于各方对金融数据信息的使用需求。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央行获悉,为保证各方面获取金融统计数据的全面性,此次调整对原有数据报告内容不做删减,仅对内容进行合并。
M1增速明显回升
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债券发行尤其是 *** 债券发行,对推高社会融资规模起到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 *** 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
“今年以来 *** 债券发行提速,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也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分析人士表示。
从社融结构看,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 *** 债券余额在社融“盘子”中的占比呈现“一降一升”趋势。9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1%,同比低1.3个百分点; *** 债券余额占比21.2%,同比高2.1个百分点。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支撑M2增速保持较高水平。9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在去年同期基数基础上,仍保持较高增速。M1余额增速继续回升,同比增长7.2%,较2月末的年内低点提升了7.1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称,近几个月M1增速回升态势明显。除了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外,也与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活期化有关。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存款方面,前三个月,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近几个月以来,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分析人士表示,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非银存款增长较快,主要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在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不少市场机构将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之间的变化视同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9月,贷款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在7.7%左右。”分析人士表示,9月重点行业扩张、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势。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
居民信贷需求也有所回升。分析人士称,9月,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近期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上行,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暖。
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了更多信贷支持。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
从资金价格看,贷款利率持续保持在低位。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比较高。”分析人士称,同时,随着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银行通过“贷款明白纸”对各类融资费用进行统一明示,推动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也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分析人士表示,要把握好量价协同,以及贷款、债券、理财等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协同,有效发挥利率调控机 *** 用,更好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提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
“当前,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分析人士预计,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前期推出的促消费、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将继续逐步显现。近期产业政策实施力度也在加大,对投资持续形成支撑,支持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