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的公告,揭露了彩妆品牌blankme母公司上海永熙与代工厂诺斯贝尔的货款纠纷,也掀开了这个曾被誉为“国货底妆之一”品牌跌落神坛的冰山一角。
曾几何时,blankme凭借着与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的深度绑定,在2022年双11大促中一举拿下天猫底妆类目国货之一的宝座。
然而从2024年开始,这个明星品牌就陷入了LVMH旗下基金“退货”的尴尬境地,直至2025年多次成为被执行人。
01 资金链断裂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以来,上海永熙作为被告共涉及17则开庭公告。
2025年6月17日-9月2日,上海永熙11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约1241.44万元。
其中9条为“限制消费令”,限制消费人员姓名均为品牌创始人杨博雅。
查询到的最早的限制消费令立案时间为6月17日,另有7条均在8月立案。换言之,该品牌创始人至少从今年6月起就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02 代工厂讨薪
近日,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受理了诺斯贝尔与上海永熙的加工合同纠纷一案。
诺斯贝尔请求法院判令上海永熙支付拖欠货款80878.65元,并支付违约金8087.87元,两项合计88966.52元。
根据相关备案信息,上海永熙旗下多款产品标注的生产企业均为诺斯贝尔,此次纠纷也正源于加工合同未尽付款义务。
诺斯贝尔是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其主要的业务经营主体。今年上半年,青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37亿元,而“诺斯贝尔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营业收入99.66%”。
03 资本“退货”
2024年年底,LVMH集团旗下专注于消费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路威凯腾发布的一则声明,将上海永熙推向“风口浪尖”。
声明显示,路威凯腾与上海永熙不存在任何投资关系。
路威凯腾在声明中指出,2023年11月,路威凯腾曾与上海永熙就投资事宜进行过磋商并签署投资相关协议。
但在交易推进过程中,因路威凯腾“对上海永熙业务及财务尽职调查结果不满意及发现上海永熙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未决法律程序”等因素,不符合投资协议约定的交割要求,路威凯腾于2024年2月依约书面解除所有协议。
04 曾经的高光
上海永熙成立于2016年,旗下品牌“半分一”(blankme)以专业底妆为核心定位,推出了涵盖多个品类的底妆产品。
blankme的崛起是一个“标准”的新消费品牌故事。
2022年618大促中,blankme明星气垫产品售出超17万件,位列天猫气垫粉底液热销榜和好评榜双之一。
同年的双11大促期间,blankme不仅荣获天猫底妆类目国货之一,还在全平台销售排行中位列第六,与兰蔻、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同台竞技。
2020年至2023年,上海永熙先后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尚承嘉鋆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新世相、上海众源二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
05 陨落背后
有行业分析指出,新消费品牌往往依靠 “巨额营销投入换增长”,深陷 “流量竞价” 陷阱。
blankme和李佳琦的深度绑定,成功推动blankme走向巅峰时期。
但随着流量红利消退,高昂的营销费用便成为了利润的“吞金兽”。
从供应链角度,blankme的包材、配方都集中于日韩,使其产品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品牌对细节的苛求,在品牌初期的确是建立口碑的利器,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之后,便成为了沉重的成本负担。
此外,blankme高度集中于天猫平台,忽视了抖音平台的铺设,近年来抖音平台在线上美妆市场的话语权逐渐能与天猫平分秋色,更是让blankme错过了这一增长机会。
blankme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已几乎停止更新。官方小红书、微信公众号今年3月底后再无内容更新,官方微博最新一条更新内容为2024年12月9日。
从巅峰到谷底,不过短短数年。blankme的遭遇已成为新消费品牌在资本退潮后的一个典型样本。
在美妆行业寒战中,blankme的教训恰恰为行业敲响警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短期的流量爆款或资本故事,而是扎实的产品力、高效的运营效率与深入用户心智的品牌价值。
注:本文结合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