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从清华园住所到四古巷旧居,各界共缅杨振宁

音符科技网

10 月 18 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 岁。一代科学泰斗,化作永恒的星轨。

回望杨振宁的一生,前半生是探索物理真理的巨匠,后半生是为中国科教事业倾注心血的赤子。

这一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过杨振宁晚年居住的清华园、童年生活过的四古巷。在合肥旧宅的细雨中,在北京萧瑟的寒秋里,我们看到,从白发院士到青春学子,从科研同仁到普通市民,正以各自的方式,与杨振宁先生作别。

清华学生:他的成就已经超越诺尔贝奖

北京的秋天冷得厉害。18 日下午,接连不断的游客、学生走过杨振宁一手组建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大楼。历经多年,这栋大楼半截 " 身子 " 都爬满了植被,让这里看上去更富有意境。杨振宁的办公室就在二楼,据清华学生回忆,此前偶尔还会碰到老先生在此办公。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10 月 18 日晚间,高等研究院内部设立了杨振宁吊唁处,不少师生、群众自发前往吊唁。记者现场了解到,吊唁处供外界吊唁杨振宁先生,为期 7 天,每日开放时间为早上 9 点至晚上 9 点。

在大楼门口领取花枝后,记者走进高等研究院一层。以供悼念的房间门口,还挂着杨振宁先生获颁感动中国 2021 年度人物的介绍。"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 , 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 , 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 , 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先生吊唁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房间内,层层鲜花中心是杨振宁的照片。门外,手持花枝的各界人士排成一列,依次进入献花吊唁。记者遇到一位前来吊唁的学生,他即将进入高等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尽管并未亲身上过杨振宁的课程,但他表示,在专业学习中,能深刻感受到杨振宁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

回忆起刚刚听到杨振宁逝世的消息时,除了震惊,这位同学更觉可惜。"(杨振宁)很可能是之前在世的中国物理学之一人,不管是从获得诺贝尔奖的角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我觉得都没有人超过他。" 该同学恳切地说," 我们学物理的,真的很了解他的伟大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的成就已经超越诺贝尔奖的范畴了。"

上述同学表示,听高等研究院的师兄说,四五年前,杨振宁接近百岁高龄时,仍然经常到二楼的办公室办公,能感到杨振宁对整个高等研究院 " 是非常关心、非常负责的 "。该同学说,杨振宁在办学中非常注重思考和讨论,他组建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类似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尽管规模不大,但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非常高。

物理学者:他战略眼光高远,着眼于国家发展

杨振宁在清华园内的寓所名为 " 归根居 "。2003 年,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一首《归根》诗道出了杨振宁的满腔情怀。

10 月 18 日下午,记者来到清华园照澜院区域的独栋别墅区,杨振宁生前居住的 " 归根居 " 便坐落于此。这座乳白色的二层小楼设计简洁,带有小院,绿树翠竹环抱,环境幽雅。记者看到,有学生和清华校内人员听闻消息后前往杨振宁住所处拍照缅怀。

有学生和清华校内人员听闻消息后前往杨振宁住所处拍照缅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蕊 摄

一名新闻系的研二学生和一名电子系的大二学生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自发过来的,只是知道杨先生的住所在这一片区域,但并不知道具体是哪栋楼。

问及是否听过杨先生授课或讲座,电子系学生难掩遗憾地表示,去年才入学,没有机会听到。

新闻系学生则告诉记者,之前杨先生 100 岁诞辰时,在学校做讲座,他本来非常想去听,但当时 " 人非常多,都需要抢票 ",最后没抢到票。不过当时经过了讲座的举办地,外面人非常多," 但是没有看到杨先生本人,如果看到本人的话,也是挺幸运的 "。

记者留意到,还有前来住所缅怀的人,因不确定杨先生的具体住所,便将吊唁鲜花放在了陈赛蒙斯楼前。杨振宁亲自参与了这栋楼的命名,并曾在此办公。‌

傍晚时分," 归根居 " 内亮起了灯。记者在门口偶遇一位杨振宁的亲属,但对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坦言 " 现在大家都挺累的,其他事情都要等学校的通知 "。

18 日下午,多位物理界的专家学者表达了对杨振宁先生逝世的哀悼。其中,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的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对记者表示:" 我和他(杨振宁)有些接触,可惜学科不同没有深刻细节,但觉得他战略眼光高远,讲的客观事实,着眼国家发展。"

故乡市民:他是我们中国人非常好的榜样

10 月 18 日下午,记者来到合肥老城区四古巷,这里是杨振宁出生的地方。在安庆路旁的四古巷内,原有一座杨家老宅。

如今,四古巷的墙上,依旧镌刻着杨振宁的诗——《归根》,其中写到:"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成祥 摄

多少赴美留学的学子,曾受到杨振宁的指引。而随着杨振宁的归国,也有不少海外游子跟随他回来建设祖国。如今,杨老已然故去,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陆续有不少市民前来缅怀。其中,有不少父母特意带着孩子前来。

一位前来缅怀杨振宁的合肥市民告诉记者:" 我觉得不光是合肥人,任何一名国人,都会为他感到骄傲。"

"(杨振宁)三十多岁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是非常好的榜样,而且他心中时刻挂念着祖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与美国双向交流,在国内高校进行讲学,这也是我们佩服他的地方。" 这位市民说。

这天下午,合肥细雨绵绵,上述市民表示,他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似乎老天爷也在缅怀这位科学巨匠。

晚间,记者来到合肥三河古镇。过了三县桥,左转进入古南街,杨振宁旧居就坐落其中。据旧居隔壁居民介绍,抗战时期,杨振宁读中学时曾住在这里。

杨振宁旧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成祥 摄

晚上 8 点,杨振宁旧居挂满了灯笼。尽管小雨连绵,仍有不少人冒雨前来送别。前来缅怀的人中,有的是附近居民,有的是外地游客,也有父亲带着孩子。据了解,当天下午自发前来缅怀的人更多。

记者 |杨卉 张蕊 朱成祥 杨煜

编辑 | 金冥羽 董兴生 向江林

校对 | 董兴生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财政部宣布盘活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释放了什么信号?
  • 舆论风波后,“最快护士”张水华首次公开参赛
  •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开通后发出首趟客运专列——感受“中国速度”迎接发展机遇
  • 土耳其西北部口岸查获1.3吨大麻
  • 藏在海报里的延安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临时改变议程,施一公提议全体起立,为杨振宁默哀
  • 广西百色122个内涝点尚未消退,将制定“一点一策”排涝方案
  • 韩国散户押注杠杆VIX 对冲美股高估值风险
  • 杭州3家初代“网红”面包店85度C闭店,有老店已开十多年
  • 马英九勉励郑丽文
  • “老先生,您把项链取下来再做CT”“你看是不是弹片”
  • 东北地区首单公募REITs成功发行
  • 让无名者有名,让沉默者荣耀
  • 李迅雷:黄金暴涨、股市波动,普通人机会在哪?
  • 一周新车盘点 | 领克03全系更新 传祺向往M8宗师版上市
  • 下周,A股还能不能修复?分析来了
  • “得黄金ETF者得天下”!这类ETF单周狂揽410亿元,两家公募成大赢家|ETF规模周报
  • 【绿色低碳】中建八局助力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实现碳中和
  • 陈寅恪外文署名与“恪”字读音考辨
  • 抗战回望63︱《前方日报》:“抗战则生,不抗战则死”
  • 杨振宁外甥沈津:杨振宁的古籍版本学修养
  • 海南控股董事长周军平已任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明年寻求连任
  • 小区大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居民出行如何更安全?
  • 台风“风神”将进入南海,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和海浪双黄色预警
  • 宗教界开展“学法规、守戒律、重修为、 树形象”教育活动启动会召开
  • 印度“食脑虫”感染病例数激增,已致死26人
  •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负责人:将继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 百年街区成运动乐园,“热动不息·全民运动轻脂营”张园开练
  • 玉渊谭天丨美方为何攻击我国家授时中心?一图看懂“分秒不差”的重要性
  • 知名品牌创始人坠崖身亡,儿子成头号嫌疑人
  • 段志强谈晚清孔庙与思想新偶像
  • 韩国将调查64名遭柬埔寨遣返网络诈骗嫌疑人
  • 航行警告:黄海中部实弹射击
  • 女子酒后倒车撞劳斯莱斯,扬言“我是国企的”,警方通报
  • 《再见爱人5》开播次日嘉宾从上市公司辞职,离婚综艺还是好“饼”吗?
  • 为应对美国威胁,委内瑞拉扩大防御作战区
  • “日光基”再现!主动权益基金发行热度明显回升
  • 荷兰被骂惨了
  • 突发!美国,发动袭击!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