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5%的战略配置成为共识,一场全球资产的底层逻辑重构正在上演

音符科技网

  “黄金是唯一一种你持有它而无需依赖别人付钱给你的资产。”

  当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用这句斩钉截铁的话为黄金定性时,整个投资界都应为之侧目。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市场预测,而是一次对现代金融体系根基的深刻反思。

  在金价屡创新高,市场情绪趋于狂热之际,达利欧非但没有“恐高”,反而将其战略配置建议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5%。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信号。它预示着,在全球债务高企、地缘政治动荡、法定货币信用备受侵蚀的背景下,黄金正从传统的“避险配角”,一跃成为资产配置的“核心主角”。

  一、思维颠覆:黄金是货币,美元是“债务”

  要理解达利欧的逻辑,首先必须完成一次思维上的颠覆。我们习惯于将手中的纸币称为“钱”,而将黄金视为一种贵金属或商品。但达利欧指出,这恰恰是本末倒置。黄金,才是最基础的货币形式;而法定货币(如美元),本质上是债务。

  他揭示了一个贯穿历史的“债务-黄金-货币”周期:

  债务累积: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债务)来 *** 经济。

  货币超发:当债务负担过重,无法偿还时,央行只能开动印钞机,创造更多法定货币来偿还债务。

  信用贬值:货币供应量激增,导致其购买力下降,货币的内在价值被稀释。

  在这个链条中,法定货币的价值完全依赖于发行 *** 的信用承诺。而黄金,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承诺。它无法被凭空创造,其价值由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全球共识所铸就。

  达利欧的结论振聋发聩:债务货币相对于黄金货币的价值正在下降,这是一个早已显而易见的趋势。

  二、历史性替代:黄金正在取代美债?

  如果说上述论断是理论基石,那么达利欧的最新判断则堪称“历史性”的。

  他明确回答:“黄金已在许多投资组合中开始取代部分美国国债的无风险资产地位。”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宣告。长期以来,美国国债被誉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无风险资产”,是所有资产定价的锚。但达利欧认为,这个锚正在松动。

  为什么?因为“无风险”的定义正在被改写。

  达利欧用冰冷的历史数据警示我们:自1750年以来,全球约80%的货币已经消失,其余20%也均被严重贬值。更大的风险,恰恰是像美国国债这样的债务资产,它们可能违约,但更有可能通过印钞而被“隐性违约”(贬值)。

  相比之下,黄金的价值不依赖于任何对手方的偿付承诺。在泡沫破裂、国家信用体系失灵的极端情况下,黄金是真正的“诺亚方舟”。

  因此,当央行和大型机构投资者开始减持美债、增持黄金时,这并非简单的战术调整,而是一场对“何为真正的安全”的重新投票。

  三、为何是黄金?它无可替代的“唯一性”

  市场上对冲风险的工具众多,为何达利欧唯独对黄金如此推崇?

  相较于其他贵金属(白银、铂金):它们缺乏黄金那般深厚的“永恒与普世”地位。白银受工业需求影响大,波动性强;铂金市场小,流动性差。它们是“商品”,而黄金是“货币”。

  相较于通胀保值债券:其本质仍是 *** 债务,信用风险与普通国债无异。在系统性危机中,它无法提供黄金那样的终极安全网。

  相较于热门股票(如AI概念股):高增长伴随着高风险和泡沫。达利欧承认其潜力,但更警示其脆弱性。当所有人都涌向一个风口时,风险也在同步积聚。

  黄金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种负相关性极强的资产。当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在危机中暴跌时,黄金往往表现优异。它不是在平时为你创造惊人回报,而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拯救你的投资组合。

  四、行动指南:如何配置15%的黄金仓位?

  面对“金价已高,现在还该买吗?”的疑问,达利欧的回答直指核心:不要从战术投机角度,而要从战略资产配置角度思考。

  他给出的15%配置建议,并非一个短期择时信号,而是一个基于长期风险管理的“压舱石”策略。

  如何操作?

  达利欧提供了一个精妙的思路:在不牺牲预期回报的前提下,通过杠杆来优化风险。

  简单来说,你可以将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如15%)配置到黄金这类低回报、高安全性的资产上,然后对剩余部分的投资组合适度加杠杆。这样,既保留了整体的预期回报率,又极大地增强了组合的抗风险能力。

  他更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如果全球个人、机构和央行都进行合理的多元化配置,鉴于黄金的供应量极为有限,“金价将不得不高得多”。

  结语:一场关于“确定性”的全球迁徙

  达利欧的系列论述,如同一部现代金融启示录。它告诉我们,当世界建立在层层叠叠的债务和信用之上时,寻找一个“不靠他人”的终极价值锚,将成为所有理性投资者的必然选择。

  这15%的战略配置,不是对未来的赌博,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敬畏,是对不确定性的终极对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重大资产重组!A股公司公告:明日复牌!
  • “避风港”行情来袭!公募人士:港股或更有分红优势
  • 美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馆发布安全警告
  • 周末影响市场重要资讯回顾:央行整合投资渠道吸引更多外资投资境内市场,证监会规范控股股东实控人行为
  • 多起死亡事件后,一批中药注射液或被淘汰
  • 以色列空袭加沙南部拉法地区
  • 广东:10月12日-18日新增报告208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
  • 10月上半月印度进口的俄罗斯石油量增加
  • 央视主持人“月亮姐姐”告别,尼格买提留言
  • 记者手记:为啥这么多外国人挤在广州这条地铁上?
  • 红星照耀中国|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听演员张嘉益讲述延安故事
  • AI资本开支太狂热了?高盛:这才到哪呢
  • 造水电、修桥、建大学,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加纳发展
  • 十大机构看后市:短期波折不影响A股中长期走势,牛市还有纵深,四季度还有科技行情,超调提供较好介入时机
  • “长征”冲云霄载梦探星河(新时代画卷)
  • 珠海冠宇: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43%-80.51%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破万亿元,请看《浪尖周报》第45期
  • 亨泰完成先旧后新配售3060.5万股 净筹约1420万港元
  • 英诺赛科完成配售合共2070万股新H股
  • 多图|直-9家族最强舰载机亮相,可挂载多种武器
  • 信利国际于10月17日斥资144.04万港元回购121.4万股
  • 碧桂园服务于10月17日耗资618.6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 创新奇智于10月17日斥资148.2万港元回购22.01万股
  • 贪玩于10月17日斥资468.92万港元回购35.72万股
  •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杨学卫被查
  • 生态环境部孙金龙:建议拓展投融资渠道,增强绿色“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活力
  • 美的集团于10月17日斥资2.2亿元回购301.82万股A股
  • 归创通桥于10月17日斥资124.43万港元回购5万股
  • 开云集团据悉将把美妆部门出售给欧莱雅
  • 警告信激增 英国税局剑指加密逃税
  • 保诚于10月16日耗资约296.02万英镑回购约29.24万股
  • 康臣药业于10月17日斥资477.91万港元回购31.7万股
  • 绿景中国地产因可换股优先股获兑换而发行3.06亿股
  • iPhone 17 “牙膏挤爆”引发换机潮 苹果智能机销售重回增长
  • 振宁曾在百岁生日宴后摔倒,致脊椎骨裂在301医院住了85天
  • 华南城:没收未领取的股息
  • 首佳科技于10月17日耗资56万港元回购70万股
  • 广发策略:光模块、PCB指数调整时长达13个交易日,调整时长尚未达到平均水平,但调整幅度已经接近历史均值
  • 守益控股收购合计约157.41万新加坡元债券
  • 扬杰科技: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52.40%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