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支付,商业健康险的下一个“战场”

音符科技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徐若萱 上海报道

  【观察】在国家医保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昔日高增长的商业健康险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面对主力产品增长乏力、市场竞争同质化的困局,将保险支付与创新药、健康管理服务深度结合的“保险+医药”生态模式,正被业内视为破局关键,吸引保险公司竞相布局。

  国家医保改革持续深化,在有效减轻基本医保负担的同时,一批价格高昂的创新药面临更大的市场准入挑战。

  这一变化,为商业健康险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医保基金承压、创新药械价格高昂的背景下,商业健康险正从传统的“理赔员”角色,向创新药械支付的“战略购买方”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整合方”转型。

  政策红利释放

  2024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产业蓬勃发展。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批准创新药43款,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然而,创新药可及性却面临着严峻挑战——2024年我国创新药销售额达1620亿元,其中个人现金支付占比高达49%,医保基金支付占44%,商业健康险支出仅占7.7%。

  这一结构性失衡正在推动支付体系变革。针对这一痛点,2025年成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政策“集中收获期”。例如,7月1日,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实施,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并配套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考核、不列入集采可替代药品监测范围、单独定价+单独结算三大关键政策。上海金融监管局联合医保局出台18条配套措施,明确将商保创新药支付纳入“沪惠保”等普惠险种的升级方向,形成“央地协同”的政策闭环。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许闲在2025大健康生态融合发展论坛上指出,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为商保参与创新药支付开辟了通道。推出创新药的商保目录反应国家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视,目的是破解“药险困境”,即“希望商保能够成为推动生物药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让老百姓生了病以后,不仅能看得起病,而且用得起药,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的药,更多是能够用得起昂贵的、效果好的、创新的这些药”。

  在此基础上,政策红利正在催生巨大市场空间。根据《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预测,到2035年我国创新药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械的支付占比需达到44%,对应约4400亿元的市场空间。这一蓝海市场吸引着传统险企、医药企业、科技平台等各方势力加速布局。

  健康险增长承压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转型的紧迫性。2025年上半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仅增长2.3%,增速已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曾经火爆的百万医疗险、重疾险市场渐趋红海,而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产品虽覆盖广泛,但其保障深度有限。

  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李健指出,健康险虽为行业“小块绿地”,但传统医疗险多为补充形态的产品,重疾险则因前期客户透支、预定利率调降等因素增长乏力,2021-2025年行业增长不快,亟待新赛道破局。

  老龄化进程使得转变的紧迫性加剧。复旦安联金融保险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疗健康保障体系转型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5.6%,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70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42%。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疾病谱系改变、长期照护需求激增,对基本医保基金可持续性构成严峻挑战。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殷志刚提到,破局的关键在于“转变”,首先要转变对老龄化的认知,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充满潜力的消费群体;其次要转变对慢病的看法,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管理;更重要的是推动公共政策转变,为创新产品开辟空间。

  与此同时,创新药支付领域却呈现出蓬勃生机。中国商业健康险创新药支付白皮书(2024)统计显示,商业保险对于创新药纳入的绝对数量自2019年起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共纳入441种药品。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将特药保障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与药企直接合作,为患者提供包括用药指导、疗效评估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

  李健指出,在DRG控费的背景下,中高收入群体对医疗品质的新追求,为商业保险提供了成为“独立支付方”的巨大机遇,覆盖医保不再轻易覆盖的创新药械和前沿技术费用。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指出,创新药械与医保支付之间存在价格鸿沟,“这中间的接口就是商业保险”,商保需要构建一个动态的“创新药械目录进化机制”,从而与医保形成错位互补,有效衔接。

  “保险+医药”生态闭环

  “医-药-险”生态闭环的构建正在加速,保险公司、药企、平台方竞合求索。在此背景下,整合了支付、药品、服务的“保险+医药”生态模式异军突起。其核心逻辑在于,保险公司通过参与创新药的支付,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更前沿的治疗选择、提升产品吸引力,更能借助用药数据实现更精准的风险定价,并与药企、医院共建价值链。

  对保险公司而言,产品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泰康人寿近期推出“泰康百万药无忧(庆典版)医疗保险”,将院外购药保额提高至100万元,覆盖原研药、创新药、进口药等。蚂蚁保则对其旗下百万医疗险品牌系列的三款核心产品进行升级,2025年版首次将全国470家三甲医院的国际部、特需部和部分私立医院纳入保障范围,新增包括全目录进口药、近400种原研药在内的1500多种先进药械。 

  复星健康联席总裁、复云健康董事长沈赟指出,正推动保险公司、医院、健康科技公司三方的合作,“链接保险公司和复联、瑞金医院共同联合推出产品,通过院外连续的数据监测加健康的干预来提供风险减量,同时提升保险产品的吸引力,由瑞金医院提供更完善的医疗健康的服务和后续相关的就医指导”。

  镁信健康总裁王润东认为,当前保险附加服务存在“使用率低”的核心症结,呼吁“把服务责任化,将服务写入保险条款,提升服务和保险保障融合度”,倒逼服务流程重塑与系统改造,真正提升客户体验与风控效率。这代表了部分产业资本的战略思路:不再将保险视为孤立的金融产品,而是作为撬动大健康生态的战略支点。

  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在特药险、带病体投保等产品中,尝试将创新药费用纳入保障范围。但王润东也提到一个行业痛点:“不少客户住院时忘了自己有创新药保障,明明可以用原研药,最后还是选了仿制药,非常可惜。”

  风控与服务能力 

  新“蓝海”也意味着新的挑战。相比于标准化产品,创新药支付对保险公司的精算定价、医疗数据整合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正如重疾不重创始人丁云生强调的,“带病体保险不能把风控丢掉,要是控不住风险,产品根本走不远”。

  数据孤岛是首要挑战。此前,医疗机构、药企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互通仍存在诸多壁垒。中保科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苗指出,实现带病体保险的核心在于通过数据驱动打破信息壁垒,让保险产品更贴合非标体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关注带病体,这个趋势是有了医保数据的支撑,保险公司有了一些手段或者数据的支持来客观的评价。”

  医疗服务质量管控是关键环节。创新药支付不仅关乎资金结算,更涉及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监测、疗效评估等全流程服务。如何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规范性,是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部分领先险企开始通过自建或合作方式构建医疗服务 *** ,加强对治疗过程的全程管理。

  挑战也预示着机遇。能够率先构建医药险闭环能力的公司,有望建立起深厚的护城河。当前,健康险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拼价格”到“拼服务、拼生态”的深刻变革。谁能在创新药支付这片新战场上精准卡位,构建起坚实的医疗健康服务 *** ,谁就有可能在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引领 *** 。

  对于商业健康险而言,创新药支付的战场才刚刚开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收评:港股恒指跌0.94% 科指跌1.41% 科网股、黄金股普跌 内银股活跃 广和通上市首日跌超11%
  • 綦相:上海金融监管局将协同加快机制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 中信建投:首予嘉利国际“买入”评级 AI带来服务器机壳市场量价齐升
  • 贝莱德周度投资观点:美国企业盈利韧性仍是关键
  • 大众交通:截至目前公司未涉及充换电业务
  • 俄美元首会晤生变,美官员:双方立场分歧
  • 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要对标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
  • 里昂:料同程旅行第三季OTA业务增长15% 目标价升至22港元
  • 协鑫造“极”
  • 太平洋证券:首予友邦保险“增持”评级 新业务价值稳步增长
  • A股震荡之际,这个赛道持续逆市吸金,原因何在?
  • 里昂:泡泡玛特第三季增长加快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 九强生物:公司地高辛测定试剂盒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 快讯|因美元指数走强,现货黄金短线下挫15美元,最低至4120.4美元/盎司
  • 突发!小作文突袭,直线拉升!
  • 微软CEO纳德拉2025财年薪酬飙升22%,达9650万美元
  • 东方电热:公司汽车用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已准备量产
  • 鸿蒙披露AI重大进展:首批80多个智能体上线
  •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疾风知劲草
  • 叶国富:名创优品从0到100亿的成长速度比马云电商发展的速度还快
  • 三星电子股价今年飙升85%,推动三星集团市值首次突破900万亿韩元
  • 深圳地铁站出现桌球,当地体育部门回应,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 李佳琦回应“一夜亏20亿”!现货比预售价格低?消保委提醒
  • 苏丹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连续两天遭无人机空袭
  • 黄金剧震,这次该“走”还是“留”?
  • 张伯礼院士严正声明:将报案处理!
  • 受台风持续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临时停运
  • 保隆科技:将逐步投入资源拓展机器人领域业务
  • 博时市场点评10月22日:两市缩量震荡,成交不足1.7万亿
  • 红相股份索赔时效剩六个月 受损股民仍可索赔
  • 东方园林与股民和解 后续股民仍可索赔
  • *ST华铁索赔持续推进 此前部分股民二审胜诉
  • 盘中必读|今日共72股涨停,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深地经济概念持续强势
  • 外交部: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
  • 外交部: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 特朗普称中美会在APEC峰会上达成贸易协议,但中美元首未必见面外交部回应
  • 百亿美元交易未带动信达生物股价大涨,医药股对外授权交易行情结束了吗
  • 花旗银行:美国经济贫富分化加剧、AI投资全球化、收益率或再上行
  •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重新开放
  • 为何选择做名创优品?叶国富揭秘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