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药茅”(600436.SH)披露2025年三季报,交出近十年来首次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归母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扣非净利润降幅达30.38%。其中第三季度业绩下滑明显,营收20.64亿元,同比下滑26.28%;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滑28.82%,创下2015年以来单季度更大跌幅。
从季度走势看,片仔癀今年以来的业绩下滑呈现加速态势。其中,一季度营收同比微降0.92%,二季度降幅扩大至9.79%,三季度跌幅达到26%;净利润则从一季度的微增2.59%,转为二季度的下滑40.76%,三季度则出现回升,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截至10月21日收盘,片仔癀总市值已从2021年峰值的近3000亿元回落至1118亿元。
医药制造业作为片仔癀之一大主营业务,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0.16亿元,同比下降12.93%,其中作为核心支柱的肝病用药收入38.80亿元,同比下降9.41%,毛利率同步减少9.68个百分点至61.11%。被寄予厚望的安宫牛黄丸所属心脑血管用药板块更遭“滑铁卢”,收入仅0.93 亿元,同比下滑65.2%,毛利率8.57%。
其他业务板块同样承压。三季报数据显示,医药流通业实现营收28.87亿元,同比下滑8.45%,毛利率同比减少4.19个百分点;“第二增长曲线”化妆品业未能扭转颓势,营收4.00亿元,同比下滑23.82%。
有行业分析指出,片仔癀的业绩承压源于成本与需求的双重挤压。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作为核心原料的天然牛黄价格从2019年的35万元/公斤飙升至2025年5 月的170万元/公斤,六年涨幅近4倍。同为珍稀原料的麝香价格十年间涨幅也超过3倍,而这类贵细原料在片仔癀原材料成本中的占比高达90%,直接导致核心产品毛利率持续承压。尽管2025年 10月天然牛黄价格已从年初165万元/公斤的峰值回落至140万元/公斤,但仍较六年前高出3倍。
此前,片仔癀凭借原料稀缺性叠加“礼品属性”“投资属性”,上演了一场全民抢药的狂欢。2021年巅峰时期,片仔癀锭剂终端回收价一度飙升至1600元/粒,较当时590元的官方零售价溢价近2倍,造就了“药中茅台”的神话。
但随着消费市场回归理性,截至2025年,片仔癀锭剂终端回收价已跌至400元/粒,较巅峰时期跌幅达75%,甚至低于部分渠道的进货成本,部分终端渠道出现明显价格倒挂。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片仔癀存货规模已达61.60亿元,同比增长34.91%。
作为承载深厚历史的医药企业,片仔癀的优势不容小觑。这家由1956 年创立的漳州制药厂改制而来的中华老字号,1999年完成改制,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现股本6.03亿元,本部占地114.88亩,拥有49家控股子公司、8 家参股公司,员工约2800人,在全国多省市布局生产和药材基地。
记者关注到,面对多重压力,片仔癀也在近年来不断创新以谋求突破。 *** 息显示,该企业研发的1.1类中药创新药温胆片于9月18日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该药物针对轻、中度广泛性焦虑障碍(痰热内扰证),基于经典名方温胆汤化裁而成,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中药获批上市。据公告,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5500万元,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牵头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标志着公司向创新药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此外,2025 年上半年,片仔癀还先后推进18个在研新药,涵盖5 个中药1.1类品种,研发管线的丰富性逐步提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编辑 酒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