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10月21日,发布公告,该行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之一期)”,发行规模为45亿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为2.45%。
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以下简称二永债)是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重要方式之一。截至10月20日,商业银行年内共发行了1.26万亿元的二永债。
火热发行的同时,商业银行二永债正迎来赎回高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商业银行年内共赎回二永债累计金额超过9700亿元,涉及80多只债券,而2024年全年累计赎回78只。9月单月赎回规模达3163亿元,创年内单月新高。
年内,仅南昌农商行、阜新银行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关于不赎回原因,记者分别向两家银行致电并发送采访提纲至邮箱,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多家银行旧债换新
据苏州银行公告,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之一期)于10月20日缴款完毕,本期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此次募资将用于充实该行二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营运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就在8月份,苏州银行赎回了2020年发行的4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据该行此前发行公告,当期债券票面利率为4.62%。
除苏州银行外,年内、、等多家商业银行均一边赎回旧债,一边发行新债。
以南京银行为例,该行在今年4月份先后发布赎回、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公告。2025年4月21日,南京银行公告称赎回了2020年4月发行的95亿二级资本债券,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为3.39%。当期债券设有发行人赎回权,南京银行有权在本期债券第5个计息年度的最后一日,按面值一次性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4月24日,该行发行了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之一期)(债券通),发行规模为110亿元,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2.05%。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工具在距到期日前最后5年,可计入二级资本的金额,应按100%、80%、60%、40%、20%的比例逐年减计。为了避免资本补充效果逐年递减,不少银行会选择在第5年赎回,发行新的债券来进行置换。
记者梳理发现,商业银行赎回潮主要集中在2020年发行的高利率债券,票面利率多在4.2%~5.4%。年内银行新发二永债利率大多在1.96%~2.90%,被赎回债券票面利率显著高于新发债券。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利率下行创造了有利的再融资窗口,银行可以通过发行新债置换旧债,实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
年内2家银行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
年内商业银行密集赎回、发行二永债的同时,南昌农商行、阜新银行宣布不赎回二级资本债。
今年9月4日,阜新银行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公告,宣布不行使2020年二级资本债券(之一期)的赎回权,未赎回部分债券利率为5.50%。
2025年4月18日,南昌农商行公告称,选择不行使2020年之一期二级资本债券的赎回选择权。当期债券于2020年5月发行,发行总额为5亿元,期限为10年,在第五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赎回权,未赎回部分债券利率为4.9%。南昌农商行是2025年以来首家公告对二级资本债不行使赎回选择权的银行。
关于不赎回原因,记者分别向两家银行致电并发送提纲至邮箱,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曾刚表示,银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会产生多层面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是市场信用受损,投资者对该银行甚至整个中小银行群体的信任度下降,导致后续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对于银行自身而言,虽然短期内保留了资本,但失去了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机会,长期财务负担加重。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不赎回事件会破坏整个二级资本债市场的定价机制,投资者风险溢价要求提高,抬升全行业融资成本。
监管机构对资本工具合规性要求日益严格
记者统计,2021年、2022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券选择行权期不赎回的案例数量分别为17只、24只,债券规模均超百亿元。近三年,银行不赎回主体数量和规模均有所回落。2024年共有6家中小银行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2025年至今只有两例。
关于中小银行不赎回案例减少的原因,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执行总监李柯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市场利率持续处于低位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发行新债成本降低,部分银行通过“旧债换新”实现滚续,减少了被动不赎回的情况;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 *** 协同推进地方债务风险化解,通过专项债注资等方式缓解了中小银行资金压力。此外,部分中小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资本充足率得到提升,无需依赖不赎回旧债维持资本水平。
曾刚补充,前期不赎回事件对市场信心的负面冲击,使得银行更加重视声誉风险管理,主动维护市场形象。此外,金融监管对资本工具合规性的要求日益严格,银行更倾向于按约定赎回到期债券,以保持良好的市场信用,为未来融资留出空间。
202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发布《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拟不按市场预期赎回二级资本债”需在24小时内上报。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及重要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提到拟将该事项纳入24小时上报范围。
中小银行需构建“内源性积累+外源性融资”长效机制
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如何打破二级资本债不赎回困境?
对此,李柯莹建议,一是提前测算资本充足率缺口,通过“以新换旧”方式发行债券和发行永续债;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如对接地方 *** 专项债注资或引入战略投资者,缓解赎回资金压力。
曾刚认为,银行可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压降高风险资产规模,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盘活存量资产,释放资本占用。同时,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升盈利能力,增强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是根本之道。对于经营困难的银行,应主动拥抱市场化重组,通过兼并收购引入优质股东,彻底解决资本不足问题。监管部门也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如放宽发行条件、提供流动性便利等,帮助中小银行渡过难关。
构建可持续的资本补充路径是中小银行长远发展的关键。对此,李柯莹表示,中小银行需构建“内源性积累+外源性融资”的长效机制。一是提升内源资本积累能力,如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如县域农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增加收入、控制费用支出和不良率,通过利润留存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二是善于使用债券工具,如灵活运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优质中小银行上市,通过市场化融资形成良性循环;四是积极申请地方 *** 专项债注资,结合农信社改革、区域经济振兴等政策机遇,争取财政资金、地方国资定向入股。
曾刚认为,推进战略转型同样重要,中小银行应立足本地、深耕细分市场,发展轻资本业务,降低资本消耗强度。此外,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优化资本配置效率。政策层面,建议监管部门完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机制,如建立专项资本补充基金,为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阶段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