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夏天常见的野味,再好吃我也劝你别吃,真有人因此丧命

音符科技网

原创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上海

“女子在病床上隔空捋线做蚕衣”

“男子看见身上到处都是小人在跳舞”

“女子自称看到小精灵在爬树”

……

当类似的新闻频频出现时,

意味着,又到了云南人吃菌子“惊动”全国的时节。

(来源:春城晚报)

你以为,菌子爱好者只是冒着“见小人”的风险吗?

他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尝鲜”!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10~2020年,我国共发生10036起蘑菇中毒事件,超过3.8万人中毒,788人救治无效死亡[1]。

到底是什么样的菌子让云南本地人、全国各地的“吃货”,都“视死如归”般地趋之若鹜?这背后,究竟是舌尖盛宴,还是暗藏的“毒门绝技”?

(来源:soogif)

据说,在云南吃菌火锅,桌子上是没有筷子的。

因为,生怕食客忍不住偷尝。要等时间到了以后才能开吃,这时才会发筷子。

(来源:蜂鸟video)

云南地区把蘑菇叫菌子,而这其中,让大家乖乖围在没有筷子的桌旁苦等20分钟的——一般为野生菌。

野生菌极其鲜美,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含有鲜味活性物质,氨基酸就是其中一种。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种名为游离氨基酸的物质决定了食物的美味程度——食物中的鲜味,其实就是游离氨基酸的“味道”。

(南华鸡枞)

游离氨基酸分为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苦味氨基酸等。

一般,鸡枞、松茸、牛肝菌等野生菌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平菇、草菇等人工栽培食用菌[2]。

(野生松茸)

除了呈味氨基酸,菌菇中丰富的核苷酸类物质也是鲜美的原因。不仅如此,蘑菇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哪怕不调味,就会自带爽口的清甜味。

野生菌“天赋异禀”的鲜味让人回味无穷,而它的另一面却可能是危险的“毒菌”。

回到餐桌上,你以为发了筷子就可以开吃菌子了吗?

在云南,开吃前,还有一道“工序”。

那就是,先取样留存标本,确保安全。

(这样万一吃出问题,能尽快找到“犯人”

目前,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已知约有1000种,其中云南省有近900种[3]。

(来源:soogif)

这其中, 我国已知的有毒蘑菇约有435种[3]。尽管大多数有毒蘑菇可以经高温杀菌,但却不能杀灭它里面的毒素,其中有30余种毒性极强可致死的菌类,大多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属、牛肝菌属等。

野生菌毒素主打一个“纷繁复杂”,一种菌类可包括多种毒素,同种毒素也可存在于不同菌种之间。

比如,“网红”见手青(几种可食用牛肝菌的统称)就可能含有毒蝇碱、蟾蜍素、光盖伞素、异噁唑衍生物等神经毒素。

(见手青)

在我国,常引起严重中毒的主要有鹅膏菌(如白罗伞、黄罗伞)、亚稀褶黑菇(火炭菌)、网孢海氏牛肝菌(见手青的一种)等[4]。这些毒菌就如同五花八门的武林门派,各自有着“毒门绝技”。

很多毒蕈不仅仅会让你“见小人”(即神经精神型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胃肠炎症状以及光敏性皮炎等中毒。

(左右滑动查看)

聊了这么多野生菌的“极鲜”与“极毒”,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还能不能吃野生菌了?

(云南人表示无所畏惧)

民间流传着许多野生菌避毒大法,比如看颜色、闻味道,还有用银针探毒等偏方。

然而,我国地大物博,野生菌种数目繁多,长相气味也千奇百怪,靠经验来判断实属困难。

需要知道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辨别毒菌的简易 *** ,就连经验丰富的食品专家也常常“翻车”。

因此,最保险的做法是——不吃。

如果非要吃,请记住以下这6个“不”,3个“熟”:

1.不要采路边的野菌:

不要擅自采摘并食用不认识的菌类,中毒几率极极极高。

2.不要买路边的野生菌:

买菌更好去正规市场,谨慎选择路边摊,毕竟你不能保证每个摊主都是采菌届的“老司机”。

3.不要一次吃多种菌:

不要贪图杂着吃菌更鲜美!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一不留神一碗鲜菌汤就会变成“夺命汤”,每次只吃一种菌子最稳妥。

4.不吃没做熟的菌子(做熟、做熟、再做熟!):

某些菌子经过高温烹饪后毒素会降解,因此千万注意烹饪 *** ——一定要把菌子给全部弄熟!

切菌子时切得厚薄均匀,这样烹饪时受热均匀,不会让你误食因切太厚而不太熟的菌子,同时翻炒的时间也尽可能长一些,不要中途试味,也要注意炒勺上有没有“漏网之鱼”。

吃牛肝菌更好的办法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降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5.不要连续几天吃同一种菌子:

许多人都知道“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道理。对于菌子来说,也是会有中毒剂量的。每次吃菌不贪多,不要连续几天吃同一种菌子,特别是见手青与其他牛肝菌,控制量才安全。

6.不要在吃菌时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更好不要饮酒。

3个“熟”:对菌子熟;菌子要煮熟;去医院的路要熟……

此外,还要留一点菌子当样本:菌子不要一次性炒完,保留几朵当做样本,万一中毒后可以直接向医生展示,好对症下药。

最后一点——吃完野生菌后注意自己的反应,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反胃、出冷汗、神情恍惚、出现幻觉(看到小人)等等,即使是最轻微的症状,也千万记得去医院!

审核专家:宋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管营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2021年我国蘑菇中毒案例统计报告

2.《野生牛肝菌元素含量特征分析及其种类鉴别》苏久艳,张霁,李杰庆,段智利,李涛,刘鸿高,王元忠

3.2005—2019 年云南省毒蘑菇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相关分析, 沈秀莲,等

4.李海蛟, et al. "云南蘑菇中毒事件中的毒蘑菇物种多样性." 菌物学报 41.9 (2022): 1416-1429.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阅读原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突发!海辰储能否认85后董事长妻子是“六旬大妈”
  • 乌克兰袭击两地俄军用机场
  • 瑞士面临72小时冲刺:力争降低特朗普“荒谬”的39%关税
  • 千金易得一帅难求 特斯拉授予马斯克300亿美元股票奖励
  • 福州、泉州两地疾控提醒广东佛山返回人员14天自我健康监测
  • Blade与Joby达成1.25亿美元直升机拼车业务交易后,两家公司股价上涨
  • 美国洛杉矶发生枪击事件,致2死6伤
  • 这位亿万富翁媒体大亨为何在寻觅下一笔重大体育投资
  • 礼来冲击万亿美元市值之路受阻:贸易风险与减肥药遇挫成拦路虎
  • 海辰储能发布声明辟谣:网传涉侵权案技术不是秘密 董事长配偶是“90后”
  • 李嘉诚50亿港元出售老宅?李泽钜:“没有打算出售”
  • OpenAI旗下ChatGPT周活跃用户将达7亿,较去年增长4倍
  • 特朗普将大幅提高印度关税税率
  • 特朗普称将大幅提高对印度关税
  • 中天期货:原油大幅回落 螺纹阶段性回落
  • 【中国那些事儿】“数字之窗”照见真实中国国际认同持续升温
  • 孙兴杰:美国“关税大限”到期,世界将发生哪些变化?
  • 亚信科技中期业绩:预计全年利润优于上年,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爆发式增长
  • 逝者|许倬云:我真正的归属,是历史上的永远不停的中国
  • 广东湛江霞山区发现4起本地基孔肯雅热病例
  • 【怀化疫情/怀化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 CWG Markets外汇:厄瓜多尔原油供应中断冲击市场
  • 铜陵疫情最新数据消息(铜陵疫情最新情况)
  • FXGT:热泵补贴广告风波引发行业争议
  • GTC泽汇资本:AI能耗激增引发能源危机隐忧
  • HTFX外汇:美欧能源协议存现实落差
  • 股市直播|机构、北向资金同时大幅出逃这只股!
  • ST长方拟挂牌转让闲置资产 首轮挂牌底价3.74亿元
  • 丰立智能定增募资不超7.3亿 投建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等项目
  • 透景生命拟3.28亿元分三步收购康录生物82%股份
  • “10倍股”上纬新材预计H1净利降超三成 8月5日起复牌
  • 深夜!全线大涨!
  • 特朗普:就业报告数据被捏造且有利于民主党
  • Mhmarkets迈汇:多重因素共振 黄金趋势转强
  • 陕西汉中一镇干部8年未上班,镇政府:疑失联多年,逾期不归将解聘
  • Moneta Markets外汇:亚马逊石油开发的风险与责任考验
  • 白宫继续为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长辩护
  • 塔塔半导体预计季度营收超预期,芯片需求保持稳定
  • 胜利股份:阳光人寿拟减持不超440万股公司股份
  • Palantir超高估值引发对其业绩的担忧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