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再现保险巨头互买,能否撑起全面牛市?

音符科技网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日前,保险业巨头宣布增持H股至举牌线以上。这是时隔六年后再次出现险企举牌同业的案例,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19年举牌中国太保H股。

  这一罕见动作引发市场强烈关注,也折射出2025年以来险资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举牌的热潮。险资能否成为全面牛市主力军?

  六年首现险企互持

  进入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节奏显著加快,中国平安对中国太保的举牌成为2025年险资动作中的标志性事件。

  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8月11日中国平安以每股约32.07港元的均价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14万股,投入资金约5584万港元。本次增持使平安所持中国太保H股比例从4.98%升至5.04%,触发了举牌线。

  中国平安强调该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换言之,中国平安此举在公司定位上更多是出于财务投资考虑,而非谋求对同业的控股。这也是自2019年中国人寿举牌太保H股后,险企再次对另一家险企达到举牌标准,堪称“罕见一幕”。

  据Wind数据,当前中国太保H股股价36.76港元/股,对应市盈率约7.6倍,股息率3.3%;A股股价约39.7元,市盈率8.9倍,股息率2.7%。H股较A股存在一定折价且股息率更高,这也是平安选择从港股下手举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安缘何举牌太保?

  在利率下行、“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迫切需要增配高股息、低估值的权益资产。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CFO付欣今年3月就曾表示,2025年权益市场前景向好,公司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

  中国太保作为“A+H+G”三地上市的头部险企,兼具稳定高分红和A/H股折价修复潜力,被视为险资布局保险板块的稀缺标的。

  中国太保近年来分红水平较高。2024年度每股分红1.08元,合计派现103.9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000亿元,这些都令平安看到了一项低估值、高分红的长期投资机会。

  中国平安此举也被视为对保险行业前景的信心投票。当前保险业正从以往的规模粗放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负债端寿险预定利率下调减轻了利差损压力,资产端资本市场回暖缓解了投资收益压力。

  有券商非银分析师向界面新闻分析,当前寿险业盈利能力提升,负债成本的改善由渠道费用优化与定价下调共同驱动。同时,投资收益方面,通过增加权益配置可对冲利率下行压力,预计中远期投资收益的降幅将小于负债成本的降幅。

  年内频现大手笔举牌

  截至8月中旬,险资年内已合计举牌上市公司超过27次,远超去年全年的20次,直逼2020年全年的26次,已成为继2015年、2020年之后第三次险资举牌热潮。这一数据甚至仅次于2015年创纪录的62次,凸显今年险资入市之积极。

  从举牌板块来看,高股息的金融和公用事业类个股最受险资青睐:银行股是绝对主角,约占举牌案例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公用事业、能源、交通等稳定高分红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险资将目光更多投向估值较低、股息率更高的港股标的——在年内已披露的27起举牌中,有22起增持对象是H股公司,占比逾八成。

  今年险资举牌呈现出“高频率、趋港股、偏红利”的显著特征。

  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指出,银行股“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契合险资需求,银行股股息率往往优于长债收益率,且估值波动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平滑业绩波动;相对而言,港股银行股息率更高。

  除了银行,公用事业、电力等高分红板块也频频获得险资增持,例如长城人寿多次增持港股和大唐新能源、瑞众人寿举牌H股等案例层出不穷。

  险资举牌热潮背后,有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驱动。

  有合资险企权益投资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现在资产配置的难度在增加,有同业部分公司为拿到收益率在4.0%-4.5%的非标资产,往往是敢于直接下沉市场的,其行为本质上是赚取信用利差,但这种操作风险极大。

  分析师王先爽也表示,随着保险资金规模壮大,过去依赖的城投、地产等高收益非标资产逐步到期且难以为继,银行等高分红股票成为替代高息非标资产的上佳选择。

  与此同时,相关监管政策持续松绑。大型险企的长期考核机制得到完善,股票投资的资本占用要求下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将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风险因子下调了10%,降低了险企配置权益的顾虑。

  今年4月监管部门还提高了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险企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一些头部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实际占比距离监管上限仍有不小空间。这意味着险资在权益市场的“弹药”充足,未来仍有加仓余地。

  离全面牛市有多远

  大体量的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为A股带来了一股源源不断的“长线”资金。

  但受保险需刚性兑付特性的影响,险资偏爱的投资标的与传统公募基金有所不同,他们更青睐银行、电信、公用事业、能源等高股息率板块的价值蓝筹股。

  险资大举买入这些板块,带来了典型的结构性行情。相关个股和板块获得支撑跑赢大市,但资金主要在价值股间腾挪,对成长板块和整体指数的拉动相对有限。

  2023年以来,险资明显加大了港股配置力度,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保险资金“*”流向了估值更低、股息率同样可观的港股市场,而非A股。这种分流也使得险资入市对A股的提振作用被摊薄。

  尽管如此,保险资金作为近两年最重要的机构增量资金,其动向仍深刻影响着市场情绪和预期。

  险资入市新模式正在改变A股的资金结构——长期资金的占比在提高,价值投资理念更受重视,市场波动性有望降低。

  不过,目前险资投入股市的体量相较其数十万亿的总资产仍有限,且偏好集中于少数板块,助推银行股再创新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界面新闻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可突破传统固收依赖,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收益,缓解利差损压力。政策同时要求险企“分类施策”,即根据自身偿付能力、投资能力设定差异化比例,这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当然,这其中存在风险与挑战。政策放宽需警惕“一放就乱”,需配套完善信息披露、穿透监管,防止资金违规流向高风险领域。险企亟需提升投研能力,避免“盲目跟风”导致资产泡沫化。同时,需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险资等长期资金真正“留得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增收不增利的北汽蓝谷半年亏了23亿,四年亏损超230亿
  • 宜宾银行:肖玉烽辞任非执行董事
  • 胡锡进谈董某莹事件通报:别把权力用歪了,否则就是给自己埋雷
  • A股重大信号,存款搬家又来了
  • 世纪华通总裁谢斐:游戏行业,缺少真正有品牌价值的IP | 财之道
  • 商业头条No.87 | 乐道校正蔚来
  • 郑泽光兼任常驻国际海事组织代表
  • 央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 江苏金租: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6亿元 同比增长9%
  • 外交部:中方反对启动安理会“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 万人说新疆|古丽的樱桃熟了
  • 中国水权交易所四川省交易服务中心揭牌
  • 滨水露台夜间消费:谁牵头?谁转化?谁的体验说了算?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下周举行,上海体育场周边道路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 英伟达重磅,液冷龙头飙升!大爆发,牛市旗手异动!
  • 北京银行:张光华、赵丽芬、杨运杰三位独立董事因任期届满辞职
  • 美锦能源: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 李滔出任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 央行:持续深化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 央行:信贷结构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约70%
  • ETF日报:证券板块的大涨是业绩基本面改善、估值优势以及长期向好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关注证券ETF
  • 北京发布地质灾害蓝色预警、积水内涝蓝色预警
  • 青春华章|“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他们调研安吉余村
  • 分期乐联合多地警方重拳打击金融黑灰产,央视报道“反催收”团伙落网
  • 诚邀认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债券通)
  • 开渔在即,广东迎来“海鲜自由”的全域文旅盛宴 | 文旅开麦
  • 央行: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
  • 图解海油工程中报: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减22.74%
  • 步长制药:控股子公司山东丹红拟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署技术转让合同
  • 【兴·公告】关于上交所“淳中科技”重点监控证券交易的风险提示
  • 百余幅淞沪抗战照片展出,记录日军轰炸上海的罪行
  • “低能耗”青年,正在用“新三金”搞钱
  • 国泰海通回购78万股 金额434万元
  • 印度正在寻求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中国稀土 外交部回应
  • 硕贝德: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终端天线等产品和服务
  • 万 科A:截至一季度末股东总数为548580户
  • 成绩可喜!华工科技上半年营收达76.29亿
  • 溢价率34.81%!深圳宝安区宅地86.4亿元成交
  • 腾讯对中金公司H股持股比例降至8.93%
  • 南都电源:公司仍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锚定市场方向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