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丨中国数据产业“亮家底”:算力规模全球第二

音符科技网

8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

包含北上广深杭等25个城市在内的数据流通节点已完成互联互通,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在16个省(区、市)全面铺开。这标志着国家数据流通的物理骨架正式成型。到2025年底,节点城市规模将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

在数据基础设施联通的同时,产业增长曲线持续上扬。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的数据,2024年全国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

那么,什么是数据节点城市?当前,我国的数据基础设施呈现怎样的格局和发展前景?

2025年7月5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一处5G基站,无线 *** 工程师在通信塔上检修5G设备。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从概念走向现实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四五”期间从概念走向现实。作为专门提出的新基建类别,其核心目标是构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可计量的数据流通环境,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物理支撑。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成立后,立即着手破解数据流通的基础难题。2024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发布,明确“三统一”互联互通要求和匿名化处理等9项技术规范,在数据领域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基础标准统一。

数据基础设施的部署采取渐进式路径。之一阶段以25个节点城市为核心,形成骨干 *** 。节点城市的选择不仅考量经济实力,更注重数据资源禀赋和区域辐射能力。北上广深杭作为首批核心节点,率先实现了数据“一点发布,全域可见”和应用“一点部署,跨区通用”的功能突破。

当前,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

针对“找数用数难”“规模流通难”“跨域加工难”三大难题,国家数据局组织了可信数据空间等6条技术路线的并行探索。在科学数据领域,7家科学数据中心通过标准化基础设施联动,将分散数据有机聚合,使数据处理效率提升6.5倍。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正在促进算力这个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布局;八大算力枢纽节点5个在西部,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清洁能源优势,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生态初步显现集聚效应。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吸引超过2000家各类主体参与,涵盖数据交易所、开发商及用数机构。产学研协同方面,1200余家单位参与标准制定,支撑了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上架数据产品近万个。

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等业态,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新兴产业。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数据技术正从商业智能向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催生“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业态。

位于杭州滨江的中国数谷大厦。杭州高新区(滨江)是“中国数谷”试点示范“核心区”。  浙江日报 资料图

全链条生态的长三角数据产业样本

长三角在数据产业版图中,占据特殊地位。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显示,2024年,该区域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22.6%,集聚数据企业超10万家,成为全国数据产业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那么,长三角数据产业崛起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多层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是长三角的核心优势。不同于单点突破的发展模式,长三角形成了资源共享、创新联动的协同机制。该区域已形成覆盖“数据采集—存储—交易—应用—安全”的完整闭环。从上海的数据交易所到杭州的“中国数谷”,再到苏州工业大数据特色基地,这种“梯度分工、功能互补”的布局,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长三角的制度创新,破解了数据要素化的核心堵点。长三角在全国首创跨省域数据互认与联合监管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体系,大幅降低跨区域流通成本。例如,2025年沪浙已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企业无需重复合规审查。2025年8月,江苏推出20项数据知识产权创新举措,目标是到2026年6月全面落地证券化、作价入股、数据资产入表等场景。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耦合是长三角的另一特点。以上海为例,大模型创新社区与临港智算产业基地形成“创新—验证—落地”闭环;杭州则依托电商数据优势,在消费者行为分析、智能营销领域打造独特竞争力。长三角地区研发创新投入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这种投入强度催生了算法创新、算力调度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形成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商业落地”的良性循环。

要素富集与场景开放,构成了长三角对数据产业的双重吸引力。长三角核心城市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活跃的技术创新氛围和多元的应用场景。其中,场景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提供持续迭代的“试验场”。例如,上海瑞金医院构建“数字孪生医院”,优化诊疗流程;杭州在医疗AI辅助诊断方面覆盖超千家医院;江苏推动“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引导企业将数据用于降碳增效。

区域协同机制,正在让长三角从“行政区经济”升级到“生态圈经济”。除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长三角也实现政策与要素一体化,比如长三角共同设立百亿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基金,支持技术攻关。

2025年2月8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资料图

从25城到50城的扩张逻辑与创新竞合

首批25个节点城市的布局,已勾勒出国家数据流通 *** 的基本轮廓。这些节点不仅是数据枢纽,更是产业生态的孵化器。

当前,节点城市呈现梯队发展特征。北上广深杭构成之一梯队,在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方面引领发展;合肥、成都、贵阳等形成特色节点,分别在科学数据、算力调度、数据交易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

比如,上海临港新区通过“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政策,吸引特斯拉、商汤建立全球数据中心,实现自动驾驶算法实时优化;北京朝阳区2025年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建设300余个行业数据集,在工业质检领域实现缺陷识别准确率99.1%;呼和浩特则依托和林格尔新区打造“绿电+AI”模式,以能源成本优势吸引京津冀算力需求外溢。

节点城市之间,也在形成功能互补。科技资源富集节点侧重研发创新,如上海启动大模型创新社区,杭州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能源优势地区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如内蒙古枢纽设计能力达10.1万P(其中智算9.6万P);产业基础雄厚地区则深耕场景应用,如苏州工业大数据平台连接设备超百万台。

随着节点规模年底扩大至50个, *** 效应将加速显现。国家数据局计划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通过优化布局形成更均衡的全国数据产业生态。这一系列布局,本质是通过 “基础设施+制度创新+场景开放”三螺旋模型,将数据要素从政策概念转化为生产力实体。

节点扩至50个城市,一方面是为了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域协同,为数据要素的规模化交易提供底层支撑,推动数据从“资源化”向“资产化”跃迁,最终激活沉睡数据价值,破解数据流通核心堵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另一方面是要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燃料”基地,推动数据技术从“商业智能”向“人工智能”升级,最终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数据竞争制高点。

目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十五五”临近,高质量标准构建、大规模设施部署、市场化生态运营将成为新阶段的三大重心。当50个节点城市年底建成,覆盖中国80%的省区市,一张支撑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的国家级 *** 将正式成型。

在此基础上,中国有望在全球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为6G、量子计算等下一代技术革命提供有力支撑。(作者为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海报设计 白浪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湖北一“重点养老项目”被列“非吸”,数百老人上亿积蓄被卷
  • 青海格尔木公安局原副局长和军峰被“双开”: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贪污、受贿
  • 年度报告虚假记载,云南一上市公司及高管被罚1250万元
  • 请勿前往港口,海口三港将于今天19时至明天5时停运
  • 张本智和,不必非我族类
  • 超5.7亿股反对“修船闸”议案!长江电力股东会十大关键问答曝光
  • 王毅将访问印度并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
  • 又一券业并购获批!西部证券获准成为国融证券主要股东
  • 美元指数多空对决:美联储9月降息押注升温
  • 徽商期货合肥分公司开展股票期权业务专题培训会
  • 理解城市|广东阳江:一场渔港盛宴,如何搞活一座城
  • 女子用49页PPT举报飞行学员前男友出轨:恋爱时与十余人保持不正当关系
  • 《南京照相馆》领跑,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95亿
  • 俄美元首阿拉斯加会晤释放了哪些信号?专家解读
  • 自6月以来巴基斯坦暴雨及洪水灾情已致超500人死亡
  • 上海发布加强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细化帐篷区管理
  •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 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元?涉事高中承认违规招生:正配合调查
  • 涌现式、碎片化与“无叙事”:“好的”游戏叙事有什么用?
  • 新城市志丨中国数据产业“亮家底”:算力规模全球第二
  • 事关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上海围绕人才引进、住房保障等推出若干措施
  • 广州再加码夜经济,挖掘消费新增长极
  • 特朗普政府“接管华盛顿”受阻:遭起诉后撤回接管特区警察局决定
  • 俄总统特别代表:俄美关系需要继续调整
  • 南方财经党委书记胡智勇:大资管迎来新机遇
  •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男子因无力支付结婚彩礼,入室抢劫女子致其死亡后抛尸河道,被最高法核准死刑
  • 深藏地下八百年,金代壁画重见天日
  • 南昌一女子给女儿取名“武雪丽莎芭蕊”,晒户口本被质疑P图恶搞,本人回应
  • 上海书展的艺术图书:有家藏小物,也有大敦煌与芥子园
  • 高铁去泡面化:气味之争还是利益之争?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丨AI修复烈士旧照祖孙穿越时空终于“相拥”
  • 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观察:青训模式创新,体教共同育才
  • 新剧|《我们的河山》今晚央一开播,毛卫宁执导
  • 胡锡进:没有达成协议,西方舆论齐说“普京赢了”
  • 博物馆不眠夜第五晚,谁在深夜看展?
  • 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9月启幕,带来10国12台精品偶戏剧目
  • 一场问题多于答案的峰会
  • 山西五台县一小区居民户内发生燃气燃爆,官方通报:一人死亡一人送医
  • 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元?信阳衡水高中致歉:管理疏漏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