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城商行研究
近日,发布公告:独立董事张光华、赵丽芬、杨运杰因任期届满集体辞职。公告虽简洁,但细看三位独董的薪酬数据,却透露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银行的独立董事待遇,确实称得上优厚。



一、年薪超60万
2024年,三位离任独董的薪酬在业内引发关注:
张光华年薪60.4万元
赵丽芬与杨运杰均为61.6万元。
这一数字看似不高,但对比内部高管却显得格外突出。
同年,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原行长杨书剑的年薪均不足70万元,仅比独董高出约10万元。

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尽管独董年薪亮眼,但在北京银行高管梯队中仍属“中等水平”:
“薪酬冠军”监事李建营(兼任零售业务总监)年薪217.5万元,是独董的3倍以上;
董秘曹卓、原副行长Johannes Hermanus de Wit年薪均超200万元。
不过,横向对比普通员工,独董待遇优势显著。2024年北京银行人均薪酬为49.9万元,独董收入比全员平均值高出约20%
三、独董背景:学界与金融界的“双栖精英”
三位独董的履历折射出银行对专业资历的重视:
张光华曾任副行长、永隆银行副董事长等职,金融管理经验超30年;
赵丽芬与杨运杰均来自中央财经大学,赵曾任副校长,杨为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这类“学界+业界”背景的独董,既能为银行治理提供理论框架,又能贡献实战经验,高薪背后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定价。
独立董事的“高待遇”,既是市场定价的结果,也是公司治理专业化的缩影。当60万年薪的独董与200万年薪的业务总监、50万年薪的普通员工共存于同一体系,北京银行的薪酬结构映射的,或许不仅是数字的差异,更是岗位价值、行业规则与人才战略的复杂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