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 AI" 的风气越来越泛滥了。
现在很多图片、文章乃至于新闻的评论区,都常有人出声质疑:" 这是 AI 搞的吗?"
学生更是成为了受害者。
明明是自己手敲的剧本,被老师空口怀疑,理由是文笔太好了," 你写不出来 "。
写论文时引用了内部文件,反而被查重网站鉴定 " 不是人写的 ",要求做出修改。
作者采访的原话、自己写的论文结论,全都被剥夺了原创权,转而成为机器的荣誉。
明明他们绞尽脑汁写作业,只想有个好结果,却反过来被认为是利用工具作弊。
甚至可能进一步指控为 " 学术不端 "。
美国休斯顿的一位大二学生,英语作业被教授打了 0 分,理由就是如此。
这门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 15%,很重要,她特别焦虑自己非要为一件没做过的事情买单。
她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远远超过写作时长),来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不得不提交了整整 15 页的写作过程截图、自动保存的历史记录。
从此后,她养成了 " 好习惯 " ——每次做作业之前,先架起摄像机,拍摄全过程,以免再次被指控却拿不出有用的证据。









前几天刷到国外一位教授在课堂上崩溃大喊:" 我受够了,你们为什么都用 AI 做作业?"
足以说明这已经是全球普遍的现状。
人们发明 AI 的时候,只觉得是便利的工具,没想到学生们抢先用它走起了捷径。
三
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会给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答案,逻辑自成一派。
很多学生抱怨作业多,重复性高,写的都是老生常谈,越写越枯燥,纯粹浪费时间。
就拿写作文来说,很多小孩没那么多生活分享,却偏偏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生活写得一波三折、情感真挚,那能怎么办呢?就只好让 AI 胡编乱造。
一部分家长还会默许这种行为,甚至主动操作。他们觉得没必要把时间花在这里。
" 孩子用 AI 当工具,就和我们以前用 word 和 excel 一样,应该正常看待。"
大学生的感受更激烈。
他们发现很多水课,老师自己还用着二十年前的老课件,一点都不与时俱进,布置作业也只是走个形式,就为了完成 KPI。
于是学生也只想混个学分毕业,更没有认真写的价值," 反正最后都是一坨废纸。"
有些学生倒是想自己写,但有心无力。
如果内心已经有了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对某个课题的思考和理解,那么写作业写论文自然不在话下,因为他们能够言之有物。
可惜现在往往是颠倒的。学生们还来不及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就已经被赶鸭子上架要写出好的东西了。
他们还没学会如何检索资料,如何查询研究文献,就被要求独立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好比平时讲的是 1+1=2,末了让你论证拉格朗日定律,那谁能讲明白?
这时候不找 AI 还能找谁?百度还是谷歌?在他们看来,用 AI 写论文和以前用搜索引擎写论文,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 AI 的效率更高,还不用自己去当剪刀手,反复搞复制粘贴。
还有人将其归结为老师的错误示范。
既然有些老师都不能控制自己不用 AI 做课件,再又何必教育他们不用 AI 做作业。要以身作则,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啊。
还有学生戏谑地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用 AI 那是帮助 AI 成长啊,你不用我不用 AI 就成了没用的代码,你用我也用 AI 才能快快长大。"
四
很多学生知道用 AI 是偷懒的方式,但问题在于人就是容易有惰性的。
一旦发现这种方式门槛低、效率高,而且确实写得比自己更好,就算被老师发现后果也不算严重,那就很难戒掉了。
不用努力不用吃苦的感觉,让人上瘾。
更何况,学生间的行为会相互影响。
看到别人都用,难免想 " 我为什么不能用呢?"" 如果我不用,算不算输在起跑线上呢?"
尤其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东西,不如舍友用 AI 随便水出来的内容分数高,必然也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选择一起摆烂。
时间长了,学生也感到茫然。
一方面,大家开始怀疑学习的必要性。
既然 AI 都可以做到,那学这些还有意义吗?又该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和 AI 匹敌呢?
另一方面是意识到了自己对 AI 的依赖。
研究表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 如果没有 AI 的帮助,他们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 AI 的辅助,他们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万事都想着先问问 AI。
包括现在看到很多评论区里,都会有人拿着问了 AI 以后得到的回复去做科普,但却没有想过要去求证其中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可靠。
大家本想驾驭 AI,反而成了 AI 的傀儡。
五
鉴于 AI 内容的泛滥,各大高校都开始发布详细规定,要求论文或作业中的人工智能内容不超过某个百分比,也有引进或考虑引进检测工具进行辅助,否则在分数上做出惩罚。
但一味限制和要求学生,没有意义。
毕竟我们不能只在需要学生写作业的时候,要求他们理解学习和独立思考。
在 AI 越来越强的时代,学校到底应该教些什么,才是当下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走在前面的人,已经提出了新的思考:" 为什么要布置用 AI 就能完成的作业呢?"
是啊,为什么呢?
老师让小孩不要用 AI 写论文,但自己教的写作结构其实和 AI 如出一辙:总分总结构,通过细节描述总结,善用排比或者比喻 ……
如果非要填鸭般灌输给孩子这样的写作技巧,那么和通过 AI 写作有什么区别呢?不是照样会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只会套模板吗?
事实就是现在的教育体系其实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读完大学出来才意识到自己对真正的社会一无所知,什么都要从头学习。
还有很多人只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内向的求索,一生都在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
但明明我们的想法、情绪、喜好、性格,才能够决定我为什么是我。究竟怎样保有这些特质的独特性,或许才是未来更需要关注的话题。
于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不仅要考虑如何把 AI 的运用纳入课堂教学,让高新科技走进基础教育,还要培养人们如何创新、如何保持个性、如何交换情感、如何兼具理性与感性这些难以被 AI 替代的能力。
AI 必然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一定会替代更多标准化工作,那么人类反而有机会摆脱那些机械化、重复化、指标化的工作内容和物质世界,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然后,重新成为 " 更完整也更自由的人 "。
最新进展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最近更新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百度科普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讨论: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学习,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更新学习,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更新,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评论,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评论,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头条,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汇总,GTC泽汇资本:金价预期走高 聚焦多重利多因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