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七部门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提出针对性支持举措。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 *** 、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以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构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意见》坚持以产业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
《意见》提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一是在宏观层面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三是优化供应链金融和区域、外贸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四是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五是积极有序发展数字金融,支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相关产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工业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同时,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多渠道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金融服务环节,《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支持。
一是多渠道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意见》提出,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二是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落地应用。《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三是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健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关授信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服务,加强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银行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四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推进贸易结算、资金管理、投融资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举措,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意见》要求,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保障企业安全高效便捷开展跨境贸易结算。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更好满足企业外贸结算需求。推进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统筹境内外资金划转和使用。
五是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加强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债券品种创新。支持上市公司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
《意见》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
一是强能力。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具体来说,《意见》提出,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动向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支持。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调动基层一线人员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银行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授信评价模型,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
二是建队伍。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的人才。
三是建机制。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四方面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
《意见》提出,七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优化政策落地环境;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和中小企业发展;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部门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建立本地区重大产业融资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融资中存在的要件不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鼓励各地 *** 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健全资本补充机制、加强再担保和风险补偿、优化绩效考核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和预警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风险评估,及时向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共享高风险项目和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