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猪”:政策驱动下的生猪产业“反内卷”变革

音符科技网

【导语】政策在此次调控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农业农村部要求“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控制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针对长期扰乱市场秩序的二次育肥行为,提出“减少二次育肥”的限制。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减重、限制二育出栏虽有助于改善短期供需关系,但受制于绝对产能高位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依然显著,构成制约猪价上行的基础性因素。长期来看,调控政策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方向发展,行业整体有望从“拼规模”的内卷竞争转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图侵删)

行业背景与政策调控:生猪产业的“反内卷”变革

我国生猪产业正经历着由政策强力驱动的深刻转型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产能、降成本、强科技”的战略导向,同时将环保指标纳入养殖准入门槛,形成了行业发展的基本遵循。2025年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了“降体重、稳产能、限二育”的核心调控方向,标志着生猪行业“反内卷”政策的全面落地。这一政策转向并非偶然,而是对过去几年行业无序扩张的纠偏。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后,资本大举涌入生猪养殖领域,导致后期行业陷入持续亏损周期。这种盲目扩张不仅严重侵蚀企业利润,更造成了猪价的剧烈波动,损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生猪产能监管,备案管理新政的实施标志着行业监管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全国将统一实施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新规,要求凡在独立固定场所饲养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且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均需依法备案,这一硬性要求实质上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加速了落后产能的出清。这场“反内卷”革命正在重塑生猪行业的竞争规则,从过去的规模竞赛转向效率比拼,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创造。

产能现状与供应压力,政策调控道阻且长

当前猪市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产能绝对量高企”与“结构性调整滞后”,能繁母猪存栏折射出产能优化的艰巨性。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3万头,虽环比仅增长0.1%,但较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仍高出3.7%。但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改进和品种改良,行业平均PSY已从24头提升至26头左右,龙头企业甚至达到32头,行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部分抵消了数量调控的效果。这意味着即使能繁母猪数量减少,出栏量也可能通过生产效率提升保持稳定甚至增长,使产能去化进程更加复杂化。

根据生猪生长周期推算,当前新生仔猪数量将决定6个月后的市场供应。数据显示,近期新生仔猪数据环比继续抬升,印证供应宽松格局将至少延续至2025年底。如1-7月累计销售仔猪939.7万头,同比大幅增长161.97%,反映出上游产能依然充沛。虽然政策层面希望通过“减母猪”来调节远期供应,但在当前仔猪繁育利润良好的情况下,行业主动调减产能的意愿偏弱,仍以产能优化更替为主。

政策成效初步显现,但挑战依然存在。根据数据,8月生猪交易均重为124.04公斤,较6月初下降1.55%,生猪二次育肥交易占比已经降至8.86%,较政策推行前下降6.60个百分点。表明“降体重、限制二育”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效果。同时,头部企业也正加速降低出栏体重,如牧原股份7月肥猪出栏均重已降至125.28公斤,较6月下降2.55公斤,较5月份下降4.75公斤,并计划逐步降至120公斤以下。减重、限制二育策略理论上应能减少后期猪肉供应量,但短期实际效果可能被两方面因素削弱:一是中小散户监管约束较弱,部分养殖户仍押注消费旺季而延迟出栏;二是当前集中降重导致短期内出栏量增加,反而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行业健康且长效发展,技术创新推动猪市进步

国家要求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这一调整将优化行业供给结构,减少低效产能,使市场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集中。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在政策执行中表现突出,牧原股份作为行业标杆,7月份淘汰母猪数量达到35万头,较前半年月均25万头的淘汰量显著增加,并计划年底前将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0万头。其余企业也纷纷调整战略,暂停产能扩张计划,甚至延长了定增方案的授权有效期。这种行业自律行为与政策调控形成合力,正在改变过去“扩张-亏损-再扩张”的循环。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已建立起明显的成本领先地位,目前大型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全国33.90%,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其市场主导地位。牧原、温氏等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养殖成本降至12-12.2元/公斤)和高效管理(PSY达28-32头),将在行业整合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减重出栏虽有助于改善短期供需关系,但受制于绝对产能高位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依然显著,构成制约猪价上行的基础性因素。

长期来看,当前生猪市场正处在“数量去化缓慢、效率提升迅速、结构性矛盾明显”的复杂阶段。限制二次育肥可避免人为延长养殖周期、制造供应短缺预期的市场扰动。要求控制肥猪出栏体重,可避免过度压栏导致的阶段性供应过剩,有助于稳定猪价,提高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此次调控政策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可借机巩固市场地位,技术创新型企业将获得金融与政策支持,而种养结合、智能化升级等模式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行业整体有望从“拼规模”的粗放竞争转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花样年控股:有关香港计划的召开聆讯定于2026年1月16日进行
  • 人民日报:整治网络空间“情绪污染”,警惕算法“投喂”本质
  • 以媒:斡旋方预期9日达成加沙停火放人协议
  • 凌晨重磅!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 阿里巴巴-W:完成2024年11月发行的未到期以美元计价优先无担保票据的交换要约
  • 特朗普称以色列和哈马斯就释放人质和撤军达成一致
  • 京东物流拟2.7亿美元收购京东集团本地即时配送服务业务 加强“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
  • LME金属期货收盘多数下跌
  • 卡塔尔: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的所有条款及执行机制已达成一致,将促成战争结束
  • 外资机构是推动中国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 花样年控股披露境外债务重组进展,香港计划聆讯日期确定
  • 抬股价套白狼,OpenAI让黄仁勋和苏姿丰赶着送钱|硅谷观察
  • 海西新药拟全球发售1150万股 预计10月17日上市
  • 广西南宁通报发现陷坑:已临时交通管制、临时停电、群众转移
  • 今年前八个月韩国股市外资交易额超8890亿美元
  • 新秀丽获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and its Affiliates增持489.66万股
  • 加大对吹哨人奖励是巩固投保防线的重要举措
  • 龙蟠科技获瑞银增持25.10万股 每股均价约12.30港元
  • 敏实集团获魏清莲增持20万股 每股均价约35.72港元
  • 先跌后涨,绝对跌幅较小,原油度过了5年来最为平淡的国庆假期
  • 千百度获Port Bliss Holdings Limited增持约4.55亿股 每股作价0.16港元
  • 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哈马斯同意一旦达成协议将释放所有在世被扣押人员
  • “双节”楼市实探:开发商发力促销 “好房子”受青睐
  • 金价走强带动ETF迅速扩容 机构称黄金“第三浪”或刚启动
  • 今日视点:24.32亿人次 黄金周消费热背后的微观密码
  • 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_2025年10月9日_财经新闻
  • 香港交易所获摩根大通增持约57.24万股 每股作价约449.40港元
  • 香港交易所获贝莱德增持189.12万股 每股作价约449港元
  • 证监会:不断提升市场吸引力、包容性和竞争力
  • 三维度解析上市公司“量”“质”齐升
  • 股海导航_2025年10月9日_沪深股市公告与交易提示
  • 做多情绪强化 金价中长期仍存上涨空间
  • 节后A股有望迎“开门红” 结构性机会或进一步增多
  • 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_2025年10月9日_财经新闻
  • 9月末外储规模环比增加 央行连续增持黄金
  • 阿里通义林俊旸:已建立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小型团队
  • 国际黄金期价创历史新高 机构提示风险加大
  • 特朗普: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签署“20点计划”第一阶段协议
  • 俄外交部:若欧盟向乌转交俄被冻结资产,俄方将强硬回应
  • 六大公募机构纵论A股“底气” 看涨逻辑长期不变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