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巨头集体涨价, *** 包邮时代渐行渐远

音符科技网

当资本市场不愿意再为亏损换市场的故事买单,快递巨头们必须向投资者证明,自己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撰文丨陈白

当主打电商 " 最后一公里 " 的外卖正在如火如荼开打价格战的时候,早就打了多年价格战的快递业,却来到了涨价的时刻。

据南方 · 都市报报道,8 月 4 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 0.4 元 / 票,单票均价涨至 1.4 元以上,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各家均不得低于 1.4 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遭受重罚。8 月 5 日起,通达系(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已开始执行涨价。各品牌则纷纷借坡下驴,将单票底价涨至 1.4 元,单量领先的中通、圆通甚至开出了 1.46 元、1.43 元的 " 高价 "。

不要小看这 4 毛钱的涨幅,对于销售高客单价商品的品牌商家而言,几毛钱的成本或许可以轻易消化,但对于那些销售 "9 块 9 包邮 " 商品的低利润商家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上涨的快递费可能直接吞噬掉其全部利润。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快递物流成本上升、即时零售抢占 " 最后一公里 ",传统电商行业,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时刻。

但此刻更值得追问的问题是,多年已经习惯 " 包邮 " 的消费者们,未来能否接受一个为快递买单付费的新阶段?

谁来买单

首先,最紧迫也最多人关注的现实问题是,这上涨的每单 0.4 元的快递成本最终将由谁来承担?答案是复杂的,它不会由单一环节凭空吸收,而是在整个电商生态链中进行传导和分摊。

更先感受到寒意的,无疑是数以千万计的电商卖家,他们是成本上涨最直接的承压者。紧接着,成本会以间接而隐蔽的方式传导至消费者。卖家很少会直接增加一笔明确的 " 快递费 ",而是将成本 " 融化 " 到商品价格中,或者提高 " 包邮 " 门槛。

此外,消费者还可能以牺牲 " 服务体验 " 的方式间接买单,例如派送时效变慢,或者送货上门的服务减少。长期一点看,消费者承担的成本可能并不会以一次性的直接支付的方式出现,而是一种不易察觉的 " 温水煮青蛙 " 式的体验降级。

在行业内部,这次涨价则一定会引发一场关于利润重新分配的博弈。

要知道,目前除了顺丰和京东之外,主要的快递厂商采用的都是加盟制快递 *** 的模式。而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处于一线、负责收派件的末端网点长期以来在价格战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段时间以来,网点倒闭、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

如果增加的这 0.4 元收入大部分仍被快递公司总部获取,而给到末端网点的派费没有相应提高,那么加盟商的生存状况并不会得到根本改善,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依然堪忧。

内卷的尽头

要真正理解今天的快递涨价,必须回溯过去多年来快递业的持续价格内卷。

内卷是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概念,但事实上,中国的快递行业,尤其是以 " 通达系 " 为代表的加盟制快递 *** ,其实一直是观察 " 内卷 " 的绝佳样本。

一方面,其竞争高度同质化,对于绝大多数电商卖家和消费者而言,各家快递的服务体验差异微乎其微,价格便成了唯一的,也是最残酷的竞争手段。但另外一方面,过去十余年来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又反过来为快递业提供了 " 无限战争 " 的土壤。

早期的逻辑非常清晰:通过极限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或寡头格局,最后再通过提价来实现盈利。这是一个典型的 " 先烧钱、后赚钱 " 的互联网打法。

更直接点说,只要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足够高,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支撑企业打一场又一场的价格战—— " 双 11" 多年来持续攀升的交易量,就是快递业持续价格内卷的动力来源。

回过头看,最激烈的时候,快递单价一路狂泻至 "8 毛发全国 " 的惊人水平,远低于成本线。而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跟进,期望能比对手 " 活得更久一点 "。

然而,快递业证明了一件事,任何 " 烧钱 " 的游戏都有尽头。当投资回报率低到一定程度,再怎么鼓励和倡导,市场也不会再继续内卷下去了。

单量上涨、单价下滑的趋势,在快递业已经持续了至少 5 年。从 2019 年至 2024 年,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1.4 万亿,但 5 年时间里,单票均价整体下降了 32%。

经过多年的烧钱大战,投资者们发现,预想中的 " 垄断后盈利 " 的剧本迟迟没有上演。翻阅各大快递公司近两年的财报,一个共同的趋势是 " 增收不增利 ",甚至 " 增收还减利 "。

单票收入持续下滑,而油价、人力等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利润这块海绵里的最后一滴水也被挤干了。处于一线的加盟商们早已哀鸿遍野,网点倒闭、跑路的新闻司空见惯,这正是整个系统不堪重负的信号。

更大的压力源自下游市场格局变化。电商增速放缓,资本市场开始回归理性,从看重 " 市场份额 " 的故事转向看重 " 盈利能力 " 的基本面。当投资回报率的预期跌落,资本的热情退潮,快递公司们也失去了打价格战的底气和弹药。

换句话说,即便不用监管出手,当市场无利可图时,快递行业自然也就不会再内卷了。

转向背后

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来看,快递费几毛钱的上涨,绝非一次简单的价格调整,而是标志着与传统快递业绑定的传统电商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期。

这次集体提价背后所展现的转向目标,核心还是从 " 份额优先 " 转向 " 利润优先 "。当资本市场不愿意再为亏损换市场的故事买单,快递巨头们必须向投资者证明,自己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因此,告别价格战,回归理性的成本定价,长期看是必然的选择。

这也将倒逼快递公司将竞争的重点从价格转移到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和技术创新上,例如通过优化中转路线、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末端服务体验等方式,来构建真正的护城河。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未必是坏事。

而从产业视角来看,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物流成本的显性化,正在重塑传统电商的格局。过去被极低物流成本所掩盖的商业模式问题,如今开始浮出水面。严重依赖 " 包邮 " 来吸引用户的低客单价商品,其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

但反过来,这可能会加剧电商巨头们对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押注。当传统快递的成本与时效不再具备绝对优势时,主打 " 小时达 "、从本地发货的即时零售,在生鲜、日用等品类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从而加速抢占电商的 " 最后一公里 "。

总而言之,这 0.4 元的涨价,如同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其涟漪效应将扩散至整个电商产业链。

未来,单一的、模糊的 " 包邮 " 概念或许会逐渐分化。消费者将面临更清晰的选择:是选择价格低廉但时效和服务标准化的基础快递,还是愿意为更快捷、更个性化的优质配送服务支付溢价?

对商家而言,如何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提升商品本身价值,将成为比以往更严峻的考验。

而对于多年来习惯 " 薅羊毛 " 的消费者,最直接且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我们可能真的要告别那个 " 万物皆可包邮 " 的时代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邦达亚洲:避险情绪挥之不去 黄金续刷历史高位
  •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警告美国股市存在调整风险
  • 法拍房正成为楼市止跌回稳的“绊脚石”——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房地产风险化解路径
  • 8天8.2亿!胖东来国庆中秋假期销售额公布,今年已收入180亿元,超去年全年
  • 去年韩国超47万家企业未能实现净利润
  • 人工智能概念股大面积涨停 外围传来三大重磅消息
  • 渤海人寿高管选聘至甄选阶段 天津国资有望进一步注资
  • 孟晓苏|人口下降,房价反涨:日本房地产“悖论”对我国的启示
  • 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900点,刷新近十年新高
  • 渤海人寿获国资控股后二轮增资启动,总经理选聘在积极开展中
  • 历时一年多!赛力斯分三次支付完115亿元 成引望三大股东之一
  • 预测平台Polymarket创始人暗示可能推出官方代币
  • 走进东北边境感知大美吉林,30余位境内外网红大V将打卡吉林
  • 兴银理财注册资本翻倍增至100亿,兴业银行持股比例不变
  • 高盛宏观大师:美股尚未出现转向避险的信号,资产买家“宇宙不断扩大”
  • 央行加量续作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补水”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 警惕AI“收割” 银发族:从养生到理财,这些陷阱要当心
  • 盘中必读|黄金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四川黄金等多股涨停
  • 四川12家农商银行被4家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多名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获批
  • 股票ETF市场9月份合计“吸金”超1100亿元
  •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金力永磁、北方稀土等稀土概念股集体拉升
  • 超导概念持续走强,西部超导等多股涨停
  • 邦达亚洲:经济数据表现疲软 欧元刷新6周低位
  • “超级黄金周”收官:长线游需求攀升,出行热度将延续至本周末
  • 8天“十一档”,少卖了2.78亿元
  • 中科金财(002657):中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198.60万元
  • 港股半导体股持续回落,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均跌超6%
  • 日元兑美元一度跌至153水平 为2月以来首次
  • 黄仁勋称马斯克邀请其投资xAI:“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投更多”
  •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 小学生变少,老师们去教初中了
  • 事关“洋垃圾”,官方出手了
  • 奥马尔·亚吉:从“牛棚”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
  • 中国地震局开展四川甘孜州新龙县5.4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 营收暴增67%后赴港IPO,若羽臣的 “绽家依赖症” 能打动资本吗?
  • 比亚迪正式登陆阿根廷乘用车市场
  • 节后首个交易日装修建材板块午盘微涨 万里石股价涨幅10.01%
  • AI眼镜概念震荡拉升 荣旗科技逼近20cm涨停
  • AI眼镜概念震荡拉升,荣旗科技冲击涨停
  • 三一重工,或本周聆讯、下周预路演,香港上市募资或达15亿美元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