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退出节奏加快 强制赎回成为主流

音符科技网

  转自:上海证券报

  新华财经上海8月18日电 伴随A股好转行情持续演绎,可转债市场退出节奏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已有91只可转债公告退出,强赎数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所谓“强赎”并非简单清退,而是通过条款设计倒逼投资者转股,最终表现为一波波集中转股潮。与此同时,可转债供给收缩与“固收+”基金等机构需求稳定并存,市场存量趋紧,价格和仓位博弈加剧。可转债行情能否延续,取决于增量资金能否持续入场,以及市场风格的平稳切换。

  年内强赎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伴随权益市场持续回暖,可转债市场的退出节奏显著加快。

  从退出方式来看,强制赎回成为主流。据测算,7月强赎可转债数量达到19只,为2021年以来单月第二高值。截至2025年8月中旬,已有91只可转债退出(包括已经公告强赎即将退市的可转债),其中有75只可转债提前赎回,数量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占比达到82.4%。

  可转债退出提速与股市行情密切相关。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左大勇表示,自6月下旬以来,A股进入稳步推升的“慢牛”阶段,中证转债指数随之突破上行,带动可转债整体价格抬升。在此背景下,大量可转债触发了“强制赎回条款”。短期内,可转债价格尤其是偏股品种的价格中枢迅速抬升,导致触发强赎的可转债数量迅速增加。7月共有38只可转债触发强赎条件,占比达到8.24%。

  根据约定,若正股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15日收盘价高于转股价130%(部分条款为120%),发行人即可启动强赎。该约定的目的在于促使投资者尽快转股,避免可转债长期滞留,减轻利息支出,同时通过转股补充股本、优化财务结构。

  一旦公司发布强赎公告,绝大多数投资者会选择提前转股,从而分享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换言之,强赎条款本质上是“倒逼转股”,最终体现为可转债转股潮的集中出现。

  从长期趋势看,可转债退出路径也在悄然变化。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至2024年间,以强赎和转股方式退出的比例由96%下降至82%,到期赎回比例上升至近20%。不过,随着2025年市场震荡走牛,可转债强赎与转股规模显著回升,仅上半年就有超过九成可转债通过转股实现退出。

  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伴随着多家可转债公告强赎退出市场,可转债市场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截至8月17日,可转债总存量6460.16亿元,较年初减少876.06亿元。

  从发行端来看,可转债供应仍在稳步推进。据测算,截至8月上旬,获中国 *** 核准批复、上市委通过及交易所受理的可转债规模分别为80亿元、90亿元和228亿元。与去年相比,今年审批节奏明显提速,预计年内大部分储备项目有望顺利落地。

  从需求端来看,“固收+”基金对可转债的配置作用依旧存在。中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吕品表示,随着A股市场走强,“固收+”基金规模扩张显著。截至7月末,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份额较年初累计增长13%,其中部分已流向可转债市场。

  退出端的压力更为突出。年内仍有466亿元可转债即将到期,其中将在10月28日集中到期。“目前该可转债余额高达360.05亿元,若临近到期仍存在大额未转股部分,或将出现集中转股或兑付情形,引发机构资金大规模调仓。与此同时,若正股价格继续上涨10%,预计还有约300亿元可转债触发强赎,进一步加快市场退出节奏。”吕品说。

  “一方面供给收缩,另一方面需求稳定,可转债市场在存量趋紧的格局下,价格和仓位的博弈更加凸显。”一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表示,今年可转债投资已为其组合贡献了可观收益,后续还会考虑加大对可转债的配置。

  短期交易性机会凸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可转债市场仍有资金驱动的活跃表现,但后续行情能否延续,取决于权益市场的持续性与资金面的稳定。

  左大勇表示,可转债ETF规模屡创新高,成为可转债市场的核心推动力。部分次新券的高估值,主要受被动资金推动,抢筹现象阶段性突出。在整体估值已偏高的背景下,局部品种出现明显溢价。“后续若资金续不上,或者前期入场资金出现退出迹象,可能成为短期行情波动的关键因素。当前可转债上涨高度依赖权益牛市,短期仍应以交易性思路为主。”左大勇说。

  东方金诚也认为,虽然可转债价格已回升至2020年以来的高位附近,但在“慢牛”行情与小盘股持续活跃的支撑下,市场情绪积极,叠加供给偏慢,有望继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形成正反馈机制。然而,须警惕小微盘交易拥挤度走高,以及8月末业绩披露期带来的潜在冲击。该机构建议,投资者应提前规避弱资质个券,关注风格切换节奏,逐步增配具备业绩支撑的大盘优质品种。

  编辑:王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8天8.2亿!胖东来国庆中秋假期销售额公布,今年已收入180亿元,超去年全年
  • 去年韩国超47万家企业未能实现净利润
  • 人工智能概念股大面积涨停 外围传来三大重磅消息
  • 渤海人寿高管选聘至甄选阶段 天津国资有望进一步注资
  • 孟晓苏|人口下降,房价反涨:日本房地产“悖论”对我国的启示
  • 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900点,刷新近十年新高
  • 渤海人寿获国资控股后二轮增资启动,总经理选聘在积极开展中
  • 历时一年多!赛力斯分三次支付完115亿元 成引望三大股东之一
  • 预测平台Polymarket创始人暗示可能推出官方代币
  • 走进东北边境感知大美吉林,30余位境内外网红大V将打卡吉林
  • 兴银理财注册资本翻倍增至100亿,兴业银行持股比例不变
  • 高盛宏观大师:美股尚未出现转向避险的信号,资产买家“宇宙不断扩大”
  • 央行加量续作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补水”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 警惕AI“收割” 银发族:从养生到理财,这些陷阱要当心
  • 盘中必读|黄金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四川黄金等多股涨停
  • 四川12家农商银行被4家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多名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获批
  • 股票ETF市场9月份合计“吸金”超1100亿元
  •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金力永磁、北方稀土等稀土概念股集体拉升
  • 超导概念持续走强,西部超导等多股涨停
  • 邦达亚洲:经济数据表现疲软 欧元刷新6周低位
  • “超级黄金周”收官:长线游需求攀升,出行热度将延续至本周末
  • 8天“十一档”,少卖了2.78亿元
  • 中科金财(002657):中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198.60万元
  • 港股半导体股持续回落,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均跌超6%
  • 日元兑美元一度跌至153水平 为2月以来首次
  • 黄仁勋称马斯克邀请其投资xAI:“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投更多”
  •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 小学生变少,老师们去教初中了
  • 事关“洋垃圾”,官方出手了
  • 奥马尔·亚吉:从“牛棚”里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
  • 中国地震局开展四川甘孜州新龙县5.4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 营收暴增67%后赴港IPO,若羽臣的 “绽家依赖症” 能打动资本吗?
  • 比亚迪正式登陆阿根廷乘用车市场
  • 节后首个交易日装修建材板块午盘微涨 万里石股价涨幅10.01%
  • AI眼镜概念震荡拉升 荣旗科技逼近20cm涨停
  • AI眼镜概念震荡拉升,荣旗科技冲击涨停
  • 三一重工,或本周聆讯、下周预路演,香港上市募资或达15亿美元
  • 环球新材国际(06616)再获主席苏尔田增持 全资附属公司控股韩国CQV
  • 中邮证券:首次覆盖西部黄金给予增持评级
  • 药明康德,拟减持药明合联、最多套现24亿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